引: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庄周梦蝶"是我国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寓言,在《庄子》当中也有着明确的记载: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无论庄周是否梦到过这只蝴蝶还是假想,暂且不用去追究。但是我们所需要追究的是,庄子为何会选择蝴蝶作为他梦中的这种物化的形象,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还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呢?
我们先来看看庄子是如何阐述她关于美的观念的。庄子的美学思想当中最为重要的认为美在于”自然无为“,自然无为的,就是美。这就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本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就体现了所具有的道德根本特性,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所有美的根源就是自然,自然的,也是最美的,并且是相对于世间的一切相对美来说的的绝对的美。
因为它是自然的,所以是美的。人只有和外在的自然结合为一才能具备到这种的美,无限的接近于这种美。因为美是自然无为,因此就要求人也需要达到这一状态。
壹.“逍遥游”与神游
在庄子那里,这种道德境界其实就是它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其实就象征庄周在时空无限的梦中,实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对象化的自由,象征着人可以不受现实的一切阻隔,去实现自身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短暂的,但是其境界却是永恒的,人完全可以像蝴蝶一般徜徉在大自然的美当中。
将时间和空间完全的合一,将自我与外在的分别消除,正是庄子,所追求的物化的生命境界。通过对外在自然美的追求,庄子具有了对于无限之美的追求和对于切身的道德体会。
这种状态,其实也反映了在庄子那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并不是人需要恐惧的对象,应该是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自然不仅仅是人所为人的生活之所,而更是超越这种功利对象的审美对象。自然的事物必然是具有着自然的美的,一旦加入了人为的元素,就失去了这种美。
贰.“法天贵真”与自然
因此庄子认为,美在于“法天贵真”只有去顺应整个自然的发生发育,才能去获得自然生命的自由的发展。美的这种“法天贵真”的特点,就体现了庄子的把个体的存在消解于自然存在当中的目的。
因此我们并不是去控制自然生命,而应该是任其性命本性融入其当中。庄子意识到自然本性所具有的自由之美,批判的是对于那些功利的追名逐利的人们,在作为蝴蝶的庄子看来,物化其实就意味着至真至善,这种人摆脱了凡俗的功名利禄,获得了一种对于人生来说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
因此庄子的物化在美学范畴当中,其实已经不是人间的事物,而更应该是自然当中的事物。在从庄子的蝴蝶这一形态来讲,蝴蝶这一意象符合了庄子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庄子本人的最终指向。
当庄子聚精会神的观照这种蝴蝶形态时,就产生了能够表征庄子自身的生命的状态。这种蝴蝶已经并不是凡俗当中的蝴蝶,而是一种形象上的直觉,是体现了庄子所具有的物化境界的更为高的审美载体,是庄子在达到逍遥游的审美境界的最后自由的状态,庄子这本书当中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意向,例如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畸形人等等。庄子正是通过这些有别于常人常务的事物,来阐发它自身的哲学与美学思想。
例如像大鹏的崇高之美,神人的无限之美等等,都是体现了庄子的美学思想的本质及其核心——这一本质其实就是对于自由的向往。
叁.“无我之境”
在庄子的著作当中,通过蝴蝶来悟道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的交融,物质与心灵的连接。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使用蝴蝶这一意象更为重要的是主体当中消失了自我的感念才能形成这一状态。庄子像蝴蝶一样,翩翩然进入自在的境界,其实就是庄子的“无我”之境。
庄子以这种意向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身的人生,都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的前后相应的关系,对后期中国文人的心理思维等都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庄子选择蝴蝶,还有生物学的意义,蝴蝶是在自然界当中,主要是形态五颜六色,以吸食花蜜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的昆虫。并且当中有很多的种类,有些是益虫,一种有些是害虫,当然庄子不可能通过这些来判断他所看到的美丽多彩的蝴蝶在阳光之下自由地起舞,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自由与灵动,才选择在“逍遥游'当中。
逍遥游的本意其实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和放松的自由。庄子又把这种蝴蝶的状态引申为一种精神上的无所约束,庄子在《庄子·逍遥游篇》里论述了两个层次的自由境界,一种像是列子所具有的御风飞行,但是这种御风飞行依然是“有所待”的,其实就是风,另一个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种游其实是无待的,无需凭借任何的外物的一种神游。这种神游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的境界。在庄子那里其实就是物化的境界,顺应外在的自然天人合一的无为之境。
庄子所寻求的“逍遥游”,也并非像鲲鹏、神人那样的物游,庄子的逍遥游其实就是纯粹的神游在这种状态之下,人和万物都是以自身最为本真的状态而存在,没有拘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交融与超脱自由。
这种“逍遥游”也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为至高的形态,也是精神自由的最后的归宿。既是审美的世界,也是生命反思与哲学的世界——蝴蝶正是这种存在。在庄子那里人和自由作为融为一体的状态之下,人与蝴蝶并没有区别。
庄子就是蝴蝶,蝴蝶也是庄子。这种状态之下,自然并不是控制于人外在的事物,而应该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交融状态。
正是通过蝴蝶这一独特的形象,庄子才达到了物化,实现了逍遥游当中的审美上的自由境界。而庄子所具有的蝴蝶意象在整个古代中国来讲,都具有着许多影响,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中,最后这一对情侣就花成了蝴蝶翩翩飞舞,而不是鸳鸯,更不是莲花。这种形象似乎对于人们来讲是自由与美好的象征。
结:审美世界的庄子
蝴蝶的翩翩飞舞正象征着解脱所有的约束。向着最为光明的自然飞去。这也是庄子所具有的物化状态和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庄周梦蝶”体现了庄子的无限的想象和对于生活的诗意的寄托,也是对于审美的更为深入的探讨。不同于儒家美学所具有的政治伦理,且向庄子的美学更在于其自然之美的交融与结合。这种状态是现今的人们依然在寻求,更是在追求的一种境界。
参考论文:
[1]孙敏明.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章必功,李健.中国古代审美创造“物化”论[J].文学评论,2007(01):23-29.
[3]吴海燕. 庄子寓言的形象与表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02):36-39.
[5]邹强.《庄子》经典梦意象的美学分析——以“庄周梦蝶”为例[J].船山学刊,2006(01):99-101.
[6]张兰花,白本松.庄子是中国“梦象艺术”的创始人[J].中州学刊,2005(04):190-194.
[7]郭公民.“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34-137.
[8]王丽梅. 《庄子》内篇思想与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3.
[9]周明侠.庄周梦蝶与“以物观物”──《齐物论》主旨解读[J].船山学刊,2000(01):25-28.
[10]《庄子》意象创构的审美个性——《庄子》与《周易》、《山海经》构象方式差异研究[J]. 郑笠. 艺术百家. 2008(04)
参考著作:
[1]庄子浅注[M]. 中华书局 , 曹础基著, 2000
[2]中国梦文学史[M].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傅正谷著, 1993
[3]春秋左传注[M]. 中华书局 , 杨伯峻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