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庄子·骈拇》,这是《庄子》外篇的第一篇。
01
这个字可能很多人并不认识“骈(pián)拇”,是指合并在一起的脚趾,骈拇跟歧指(多出的脚趾)对应,都是人体上多余的或者说是常人看起来不一样的东西。但在这一篇“骈拇”中,庄子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告诉我们要合乎自然,顺应自然,这就是本篇的核心思想。天生万物,各有其性,也各有其命。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包括接受自己本性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看待外在的一切。
这种思想和前面我们在庄子的内篇《德充符》中讲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讲要接受自己,并正确认识自己。这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或者说消极的处世态度,而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为什么?让我们细细来说。
02
庄子是怎么论述这种思想的呢?
庄子说“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 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合在一起长出来的不能说是并生,分歧而出的也不能算是多余,本来就是长的,不能说它是多余的,本来就是短的,不能说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非要给它接上一段,就会让它很痛苦;鹤的腿虽然很长,如果截去一段,就会造成极大的悲伤。所以,事物原本就很长是不可以随意截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必要去排除忧患了。
庄子还说,仁义恐怕也不是人类所特有的本性吧!否则,那些所谓的提倡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忧愁,并且还在不知疲倦地追求呢?
从身体的“缺陷”庄子讲到了仁义是否算是“缺陷”呢?其实在这一篇中,庄子除了讲要善待自己的一切以为,在后半部分,他对儒家所提出的“仁义”进行了质疑和批判。
03
庄子说“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 ,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 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庄子说,小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方向,大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本性。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标榜仁义搅乱天下以来,天下的人们就没有不为仁义争相奔走的,难道这不是用仁义改变了人原本的真性吗?那么,我们就拿这个话题来讨论讨论。
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人没有不因为外物而错论自身本性的。小人为了私利而不惜舍弃生命,士人不惜冒生命危险去追求功名,大夫不惜生命来壮大自己的家业,圣人为了天下不惜生命。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各不一样,但是他们不惜生命去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
“利、名、家、天下”在道家看来,都是外在的东西,“小人、士、大夫、圣人”也都是一样,人们为了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地位,不惜失去自然的本性,这些都是不值得推崇的。
04
庄子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 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臧与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结果两个人都把羊弄丢了。有人问臧当时你在做什么,藏说他当时在读书;又问谷当时在做什么,却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虽然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但是他们把羊弄丢这件事却是同样的。
所以庄子认为,不管是什么方式,失去了自然本性,都是不合适的,都不是庄子所说的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是仁义,不是名利,而是善待自己的一切而已。
庄子说“吾所谓臧者 ,非所谓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庄子所说的善,不是一般所说的仁义,而是指其德行好,善待自己的一切;庄子所说的善,不是一般所说的仁义,而是放任天性、顺从本性的真实而已。
05
在庄子的内篇《庄子·大宗师》中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我们常说“知天命”“顺势而为”其实都是类似的意思,我们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要保持自身的本性,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说“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其实都是一样的,不要去刻意为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和我们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求新求变”、“突破创新”价值观有点背道而驰啊?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道家思想以“道”为宗旨,以“无”为核心。让我们不要过分改变、不要过分追求、不要刻意为之,这看似一种非常被动和消极的人生态度,什么都不改变,保持自然,那社会怎么进步呢?
06
这里我分享些我自己的看法,从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生存和发展的冲突
道家思想是目的是让我们可以更好更长久的生存下去,而我们当前普遍的价值观是让我们去改变传统,突破创新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也带来更大的风险,就好比一个人安心生活,一个人去天天喊着创业一样,当然创业有可能成功,但显然安心好好工作生活,是一种更保险的做法,虽然这种方法并不那么积极进取,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而有少数人,为了要实现更多自身价值,不管是为了名或者利,他们选择去创业,去冒风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是安身立命,还是创新求变,只是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具有时代的背景。道家思想更注重保全自身的生存,所以并不鼓励去改变,或者说是刻意做出改变。这和老子和庄子所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像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他们四处奔走相告,到各国游说推行“仁政”都无济于事,并没有改变现状。所以,在老子和庄子看来,也许“返璞归真”才是更好的选择。
07
其次,长期和短期的冲突
道家思想是人生哲学,老子和庄子将人生从出生、成长和死亡看成是一体的,甚至将万物看成一体的。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说“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能将生死存亡看成一体的人,才是真正的圣人。
所以,在道家思想看来,不管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都是一样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早一点晚一点而已。道家主张潜移默化的改变,和顺势而为的成功,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感觉没有做什么,但是把事情做成了。
但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似乎在追求快速的、短期的成就,而不在乎长期的积累和远期的成功。总感觉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在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获得成功和可能成功的计划。一方面,在当前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中,我们将功成名就看成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甚至这种标准就简单概括为物质财富的拥有。
另外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社会中,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交互越来越多,在释放了人类无尽的欲望,让我们越来越焦虑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社会的“不确定性”,所谓的“黑天鹅“频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出于安全感的考虑,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在很多人看来是明智的选择。
08
不管是生存和发展的冲突,还是长期和短期的冲突,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也许很多人觉得短期效果其实也不错,先发展了在考虑生存也可以,虽然风险高点。但我想说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传承了几千年,其智慧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更关注长期价值的培养,先关注生存再谋发展,并且时刻提醒我们“物极必反”的道理,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普遍人都越来越偏离传统的价值观。
前段时间看新闻说,我国90后年轻人的储蓄率几乎为零,远远低于美国90后年轻人的储蓄率,甚至在储蓄观念上也远远落后于西方主流发达国家。想想中国人的保守内敛,懂得储蓄、懂得未雨绸缪,这些古老的智慧,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让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世界之巅,拥有灿烂和辉煌的过去。但在今天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丢失,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不管怎么样,我想一种传承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文化,都是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和代代传承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 上一篇:有一种执着坚持诀别的爱,叫做卓文君
- 下一篇:资治通鉴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