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聚一些亲朋好友,歌乐弦舞,享受听觉的快乐,也是人生之一大幸福。
一年一度的《春晚》,自会有很多吹吹打打,咿咿呀呀的歌乐,之所以用吹吹打打、咿咿呀呀来比拟,是感觉到最近这些年没怎么出来能够入心的歌乐作品,振聋发聩有余,沁入心脾者难以见到。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 ,真正的声乐作品,发自于内心,正如世上很多自以为音乐人的口头禅:“走心”,写作者将内心深处、触及灵魂的感受用腔调和节奏抒发出来,唱奏者能够与谱写者心意相通,用心表述歌乐的境界,而非单纯的用口或手机械的传送,现在的世间的所谓的歌乐,泛滥如尘沙,铺天盖地的尘沙和现代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的成批大规模出来的东西相差无几,寻找用心作曲者和用心表述者比到大海里捞针还难,遍地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敷衍应付的浅陋聩耳之声,遍地是追逐技巧而抛弃了艺术的真谛的非智能机器人的播放者,探寻原因,也许是艺术已被金钱势力所绑架了,也许人们已经忘记了何为音乐。
追寻最早的歌乐,《吕氏春秋》中记载:禹冶水遇涂山之女,未及成婚而继续南巡,涂山女乃作歌:“候人兮猗”。后周公、召公采风,形成了后世流传的《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周南》、《召难》等便是南方的歌乐起源。这些歌词,即便是没有谱曲,读起来已是令人心神俱醉了。
关于歌乐,《吕氏春秋》亦有 “土弊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的论述。此乃古人之论述,这里就不评述了。
当然,如庄周所言,九韶之乐,奏于洞庭湖畔,群鸟闻之而高飞远去,毛嫱丽姬,鱼见之而深入,鸟见之而高飞,麋鹿见之而决骤(毛嫱、丽姬,好像是比西施等四大美女还美的美女,但鱼儿看见了,也是赶快游到水底躲起来,鸟儿看见了立马飞的高高的远走了,麋鹿看见了,急速逃跑),也许是本人已老,如同飞鸟不知韶乐之乐,如同鱼鹿不知大美人的美了,果真如此?哥真的不懂你眼神里的苍茫?但愿如此!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还是不知呢?与其追究知与不知,还不如旨酒笙乐,醉走天涯吧!“乘云风,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