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6 17:20:05
阅读:

国庆前夕,一列动车组列车在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试运行的新闻吸引足了人们的眼球,再过不久时间,西安至成都这条高铁通车,千年川陕蜀道,在古代即使快马也需要十天左右的路程,今后大约只要约三个小时了,千里川陕蜀道,越过河流,越过平原,越过山岭;从蚕丛、鱼凫,到孔明、太白。无论是地理的蜀道,还是历史的蜀道,都将掀开崭新一页。

其实,川陕蜀道沿途还有着丰富的两汉三国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古镇摄影爱好者,以往我通过自驾的方式行摄过川陕线沿途的不少古镇、古城。高铁开通后,经停汉中、广元、绵阳三个大站,这三处周边历史名胜众多,古镇、古城各具特色。

第一站 绵阳

青林口|红色古镇豆腐香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青林口红军桥

青林口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由于镇子位于山川和道路交汇之处,加之树木丰茂,故名青林口。

古镇地处蜀道剑门关南端,上可越剑门关至广元,下可经绵阳到成都。青林口在明清时代已是著名的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镇中会馆林立,曾有住户五百余,并曾出过两位进士和一位翰林学士;镇郊四周庵、观、寺、院星罗棋布,因此亦有人称之为“蜀道第一镇”。只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游客罕至,店铺多做些本地生意。除了小学校上下学时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和家长,平日里古镇冷清静谧。

今日古镇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当数文昌宫和火神殿。两座建筑隔街对望,风格迥异。清代时加建过街楼以使两座庙宇浑然一体,成为镇中最具规模、最为华丽的古建筑。大气精美的大殿、粗犷朴素的石狮和精致细腻的木雕都令建筑增色不少。

青林口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满街的“红色印迹”。合益桥头悬挂“红军桥”牌匾,老屋的墙上写有红军标语,巷里遍布红军石碑石刻,“拥护红军”、“坚决反帝抗日”、“婚姻自由”等等口号,都是当年红军政策宣传的真实写照。

青林口有四绝:豆腐宴、白花桃、高台戏和烧火龙。这里的豆腐可与乐山西坝和剑门豆腐相媲美。老街有李氏豆腐庄、刘记豆腐庄和黄家大院豆腐庄,其中名气最响的是李氏豆腐庄,来此尝鲜的客人亦是最多。我和父亲也在这里品尝了两道家常口味的豆腐,确实是名不虚传。若有机会再来,定要多点几款过足嘴瘾。只是要真的想试完一百种,真不知道要吃到何年何月去了。

在我看来,这里虽规模不大,然而若是想寻觅一个幽静安闲的所在,这里确是一个好去处。

西平|四川最美古镇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西平古镇 图据养龙

2009年底在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上,西平古镇与成都安仁古镇、泸州福宝古镇、雅安上里古镇和宜宾李庄古镇共享“四川最美古镇”。

看到这个名单,我颇有些疑惑。镜头中的西平古镇几乎是完全未曾开发的处女地。没有任何旅游配套设施,镇子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而其他古镇早年便进行了旅游开发,拥有配套旅游设施,游客人数也不少。转念一想,也许正因为西平的质朴,才是区别于其他古镇而入选的重要原因吧。

西平镇隶属绵阳三台县,古镇有完整独特的城墙体系,始于嘉庆年间。当年曾修筑瞭望台以保卫粮仓,后连成一体。城墙有两个特点:一是四方大门(除南门外)均附有小门,大门进车,小门行人。二是四门方向与实际方向相错90度,有意将面北的北门叫东门;面南的南门叫西门等。原意为迷惑“匪盗”,有意错呼之。

古镇虽然显得有些残破,但却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古城门城墙,镇内的老街有东西南北四条。老街的古民居基本维持原貌,仍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多为单层建筑,而且一般都设有四合院。

镇里的许多年轻人已经在城市打拼,但小街丝毫不缺人气。街头巷尾有打牌闲坐的老头老太,孩子们也会三五成群在小街上玩耍游戏。

道光年间的四大会馆只有广东馆保存最好,有神庙、戏楼等,老年人协会和文化中心便设在此处,喝茶的,打牌的,每天聚集了不少镇中的老翁老太,也算热闹。

第二站 广元

昭化|蜀国第二都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图据网络

广元境内的昭化古城是历史上的重要郡县,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置葭萌县(即今昭化),三国时葭萌是刘备兴汉的战略要地,他以此为据点攻占成都。蜀国费祎、张飞、马超、姜维和关索等皆在此有过执政或征战的记录,现存费祎墓、牛头山和战胜坝等丰富的历史遗迹。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是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四条大街和五条小巷,街道两侧的明清建筑多为穿斗式青瓦覆顶木结构的川北民居。

城内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建于明代,除南门因防洪于清代被封闭,其余三座则保存完好。旧时城墙围成一个正方形,四门相通,城上还可行车走路,今日所见宏伟的城楼和延伸的城墙则是近年培修之物。

东门外有古蜀道通往桔柏古渡,唐明皇奔蜀和唐僖宗亡蜀都曾驻足于此;西门处有战胜坝,三国时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故事就源自这里。置身城楼,遥望眼前的古道和古战场,当年的场景犹如在目,那些人物和故事也更加鲜活起来。众多和三国有关的古迹,令其“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美誉。

“宫保鸡丁”的创始人丁宝桢也与这里有关系,他出任四川总督以后,在昭化修了“丁公祠”,现在碑记尚存。古城街头有不少古装摄影店出租各类服装,随处可见身着古装的女孩在街中取景拍摄,与这古城相得益彰。

相比人山人海的阆中,昭化古城宣传力度较小,城内的游客也不多。这个当年船运业发达的大码头古渡头随着陆运的兴起已经风光不再,失去了商业价值。经过近年的恢复重建,这个上世纪饱经磨难的古城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焕发了光彩。

柏林沟|岁月静好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图据小老马哥63

柏林沟位于广元境内,汉代以后,蜀地东防空虚,故在蜀道南路柏林驿筑城设防,利用蜀道与阆苑等城连成一片。此地本为古蜀道要冲,后因入蜀主路改道,这里从此失去了车马的喧嚣,变为偏僻之地。所幸正是这种境遇,令到这个古镇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一条静谧的老街,几户朴素的人家,一座广善寺,一所奎星阁,大约便是这古镇的全部。走在石板街上,莫说游客,即便村民也所见无几,古镇仍是旧时模样,只是已经人去楼空而已。

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街两侧多为穿斗式风格的清代民居,不少老宅门户紧闭,想来主人已经迁去了生活舒适的新街。而留守的几户人家仍然生活在土墙篱笆之内,生活自给自足,门前有农耕用具,房前屋后晒满玉米,每日里和猫狗做伴,又有烟草解忧,却也自得其乐。

自汉代起镇中曾有五座寺庙胜景,如今大多灰飞烟灭。仅存的一座广善寺有1800年历史,虽然经过近年修复,门前的两株千年古柏却表明了它的身世。柏树据说为三国张飞过此所植,高30余米,生得枝繁叶茂。

奎星阁横卧道路中央,建筑高15米,有三层楼台,下有小街穿楼而过,中间一层为戏台,顶层则为奎星楼。据说当年每有戏班唱戏,附近乡亲便四面涌来,一时间秦腔蜀调伴随着鼎沸的人声,如赶场过节一般热闹非凡。

柏林沟是一座未经修饰的古镇,所谓记忆中的家园,正是如此。

第三站 汉中

勉县 | 武侯祠与武侯墓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勉县武侯祠 图据网络

一提到“武侯祠”三个字,多数人已经把它与成都武侯祠画上等号。其实国内尚有八座规模较大的武侯祠,分布在陕西、河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而陕西勉县武侯祠其实来头不小,其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勉县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63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也是唯一由皇帝(刘禅)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建筑占地8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建筑包括大殿厢房、亭台楼阁、碑林院落等。古朴的建筑群掩映在参天的古树名木之中,加之游客稀疏,祠堂内外因此也更显得肃穆而庄重,观者不由心生敬畏。与成都武侯祠每年上百万的游客量和天天人流如潮的情况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距勉县武侯祠六公里外还有一座武侯墓博物馆,而且是全国仅此一座。当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葬定军山下,勉县定军山镇便是故地。武侯墓与当地武侯祠同年修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拜殿、乐楼、寝宫和坟亭等,殿后有丞相墓冢,高6米,周60米,状若覆斗。每年清明前后庙会时会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祭拜,盛况空前。

与许多帝王将相之墓被盗不同,据说千百年来此墓保存完好,无人敢盗。一说世人敬仰诸葛亮,连盗墓人也不忍下手;一说此处只是一个衣冠冢亦无宝物陪葬;坊间更有流传大墓机关重重,震慑贼人。林林总总都给此处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博物馆中还有许多三国人物雕刻、壁画及展览,介绍了有关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不远的武侯祠相比,这里更是观者寥寥。也许因为两者都离城市较远,在交通便利性方面显然无法与成都市区内的武侯祠相比。只是不知道对成都武侯祠如数家珍的成都人,在高铁通车后,会不会也有兴趣到勉县来看看?

汉中 | 西汉王朝发祥地

由于城市改造,汉中的许多古街巷古建筑已消失在繁华的都市之中。因汉台区是老城区,这里有古汉台、古拜将坛和饮马池等,在这个片区的街巷中还保留部分古建筑和古民居,尚能窥见古城的痕迹。

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宋朝以至民国时期,汉台一直为汉中府署所在地,如今位于汉中博物馆内,与后来修建的望江楼(始于南宋)、明代的桂荫堂、清初的镜吾池以及碑林等成为有拥有8000平方米面积的古建筑群。

博物馆中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最值得一观,这些古栈道摩崖石刻在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保护起来。它们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也是书法艺术的杰作,里面既有张良的书法,也有魏王曹操的手迹,殊为珍贵。

而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的拜将坛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主体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基石台筑成,台高3米多,面积与古汉台接近。那些南征北战戎马疆场的往事也早已演变成今日耳熟能详的成语,如“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等,还有许多有关三国的成语也一并载入史册。几座古建筑周边的小街部分还维持着旧日模样,以夯土、木板、青砖或红砖等作为材料的不同民居穿插出现在老街两侧。

由于已经是陕西境内,这里的饮食习惯与四川大不相同。汉中的小吃有粉皮、核桃馍、菜豆腐和梆梆面等。数量上难以和成都小吃相比,口感也没有那么精致。四川人吃到哪都还是觉得自家的小吃最棒,三天不吃就会想念家乡的味道。即便如我,离开成都的日子,有时间的话,几乎每周都要去趟川菜馆,让麻辣鲜香刺激一下味蕾,说声巴适而心意满足。(本版撰稿/杨松)

相关推荐

  • 跟着西成高铁 探秘千年川陕蜀道古镇

    筑坛拜将,国庆前夕,一列动车组列车在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试运行的新闻吸引足了人们的眼球,再过不久时间,西安至成都这条高铁通车,千年川陕蜀道,在古代即使快马也需要十天左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