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词来说,诗歌更加含蓄,短小精悍。语句清新华丽,格调雅致脱俗。抒发豪情虽少些酣畅淋漓,却多了点从容克制;吐露哀伤虽不能身形不支,却也能委婉含蓄、恰到好处。
仲秋夜是个好日子,我们应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不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所以说,哀伤还是尽量靠边站。在这里精心给大家挑选了15首与仲秋夜相关的诗,如不能阖家团圆,就喝着小酒,看上两遍,也能意兴阑珊、幸福满满。
不说排名,也有排名。
接上文——
第九,《倪庄中秋》
金.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品读:元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美誉,可是科举不顺,一直到35岁才以“宏词科”登第,被任为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元好问这首《倪庄中秋》,写得清冷、凄苦、委婉缠绵。身瘦衣单,又逢秋寒,很好的明月,也没心情把玩。诗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任思绪流淌,直到天明。纵观元好问的一生,还是不错的,总有贵人相助。只是本性执拗,凡事用情太深,又不能心宽旷达,面对如此良宵,也只能唏嘘叹惋了。
第十,《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品读:米芾书画大家,兼通诗文。这首诗引用了“虹光育蚌”、“月修七宝”两个民间传说,写得颇有情趣,诗人登高远望,忽发奇想,天上的月亮如果没有人间八万两千户给它修补,不断生长的桂花树一定能给它捅个大窟窿。估计写到这里,诗人都会忍俊不住,暗自发笑。书画慰心、笔墨养神,写写画画还是可以修身养性的。
十一,《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品读:徐渭可谓才子,精通诗、书、画、文,按照自己说法: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徐渭身怀大志,抗倭寇、反严嵩,还入狱七八年,最后靠卖诗画为生,日子可谓清苦。最终活了72岁,还算善终。这首诗写得也颇有情趣,诗人乘舟路过长桥,看到明月从秋草的尽头浮出,一下子就高挂在屋檐。中秋满月喷薄而出,如同朝日,此情此景,画面感十足,徐渭到底是大画家,联想丰富。苦中作乐,随时能够平衡自己心态,这种个性值得欣赏。逆境中能够愉快地活着,也是一门大学问。
十二,《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品读:老皮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皮日休不是安分之人,竟然参加“丑鬼”黄巢的起义队伍,担任翰林学士。也是因为这一点,没被立传,诗文大名遭损。
皮日休生性浪漫,中秋夜去天竺寺赏月看桂花。桂花其实很小,坠落也不易觉察,却被诗人写得“玉颗珊珊”,给人纷纷扬扬的感觉,其实应该是诗人内心的想象。并把落下的桂花说成嫦娥的馈赠。这种联想,也只有天才的脑壳,方能达成。
十三,《闰中秋玩月》
清· 慧霖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品读:慧琳大和尚算是僧人里面写诗很好的了,当然诗名没有“推敲僧”贾岛大,不过在清朝,能有这样的经典诗文,也是很难得了。况且这首七律就算放在盛唐,也不逊色半分。一年一度中秋月本来就很难得。闰中秋四十八年一个轮回,更是难遇,值得诗人吟诵。
慧琳这首诗写得心平气和、娓娓道来,内心的满足感隔着屏幕都闻得出来:上月刚过中秋,这月清光又到,这是百年难得的事儿,这个百年应该是四十八年,诗人取整数。“遮莫”是尽管的意思,尽管这明光和上月的一样,可又是哪位神仙又让中秋再度来临呢。
平静中透着喜悦,心满意足又不事张扬。不愧是高僧,参透了人间万事,思想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希望我们也能够做到。
在诗词的汪洋大海中,从古到今,描写月夜的诗词蔚为大观、不可胜数,写仲秋的也不少。从里面精挑细选这13首出来,也是不易。既然做了这件事,就把它做好。希望这些诗篇就如天上的明月,照亮我们的心扉。我们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何境遇,都能给我们力量,使我们平静,让我们不膨胀,也不沉沦。
空天如碧,淡云层涂,细雨零落。这个中秋,无月、无酒、无友人为伴,只有这些文字蘸着夜色,让思绪变得平和。
偶尝香烟一支,任指尖云雾蒸腾。烟火愈发明亮,幻作圆月。透过层层山恋,我看到了桂花树,还有勤劳的吴刚。他一直在做着没有结果的事儿,我想我做的,大概也是这样。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海舟原创,敬请关注。诚意十足,干货满满。欣喜相逢,相知相悦。把酒诗话,引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