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10 22:53:25
阅读:

今天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名字叫“风度路”的街道,街道两侧高楼耸立,商铺鳞次栉比,浓厚的商业气息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游客。位于韶关市北郊的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地方因为一个人而显得关系格外亲密,这个人就是张九龄。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他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功臣,也是唐代唯一一位岭南进身为宰相的读书人。正如自古帝王为了宣扬自己受命于天一样,在许多场合,张九龄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将自己的先祖附会为汉朝张良或者西晋张华,实际上,张九龄的先祖就是曲江的土著居民充其量只是地方豪族。

张九龄自幼聪敏,七岁知属文。十三岁时,接任广州刺史的王方庆途经韶州,张九龄将自己的文章呈献给王方庆,王方庆见到张九龄的文章后,大为叹赏,称赞张九龄:“此子必能致远。”

不管王方庆是为了鼓励后学的一句奉承话,还是由衷的赞美,张九龄真的在长安二年考中进士,那一年他才二十四岁。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进士及第,犹如鱼跃龙门,张九龄被拜为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官阶为从九品上,主要工作是校对文章和典校藏书,而张九龄一身的才华也能得以施展。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张九龄也不例外,在他考取进士的时候有一段小插曲也值得描述一下。

张九龄参加考试时候的主考官是一个名字叫沈佺期的人,熟悉唐诗的读者都知道,沈佺期和宋之问合称“沈宋”,是初唐最重要的诗人。及第的人自然高兴,但是落第的人却是怏怏不快,总希望找到理由,将及第的人从榜单之上抹去。

这帮落第的人还真的找到了两条罪状,一条就是主考官沈佺期受贿,另一条就是张九龄“名实乖违”。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谤议上闻”。朝廷只好诏令中书令李峤重试,结果张九龄依旧名列前茅。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这次张九龄虽然躲过一劫,但是情绪依旧很失落。门阀政治虽然在高宗和武后的打击之下走进了历史,但是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门第情结,却依旧弥漫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张九龄的父祖辈虽然做过官,甚至在韶州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张家毕竟不属于名门望族,无奈之下,张九龄才会在考试填写籍贯的时候不写韶州而写范阳,甚至附会为张华之后。

凤阁舍人张说因“忤旨配流钦州”,途经韶州,张九龄的家人将张九龄的文章给张说看了之后,张说大加赞赏,并且两个人是同族,于是两个人关系在后来异常密切。后来一个名字叫徐浩的人在《张九龄神道碑》中记载这件事:

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当唐玄宗还还是太子的时候,将把天下富有才气的人叫到自己的府衙之内,亲自过问,张九龄的回答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升迁为左拾遗。先天元年,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左拾遗。

开元四年,母亲患病,张九龄辞官回乡照顾母亲。回到自己的家乡很亲切,但是途中看到家乡父老翻越南岭山脉十分艰难,让他心生触动,决心改善进出岭南的交通。

于是张九龄上奏玄宗,提出为家乡人民修路,玄宗应允了张九龄的请求。进出岭南的梅岭通道修建于秦朝,年久失修,但是开凿梅关通道的工程非常艰巨,而且朝廷不预拨款。

张九龄自己筹措金钱,招募工人,为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张九龄决定重新开辟了一条梅岭通道。梅岭通道历时一年多终于完工,以前荒凉的景象一扫而光,出现了“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的景象。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张九龄当年修的这条路——现在距离南雄市区北面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的梅关驿道。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张九龄做的事情得到了家乡父老的一致好评,张九龄返京之后立即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张说拜相之后,张九龄一路升迁;张说罢相后,张九龄受到牵连,充岭南道按察使。

张说死后,张九龄突然被召回了京,到此时他精彩的人生才开始,之前不过都是在调研。

回京后,玄宗先是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接着又兼任工部侍郎、检校中书侍郎,后来迁中书令,集贤院令知院事兼修国史。

此时李林甫看到张九龄得到玄宗器重,内心愤懑不平,想找到机会将张九龄架空,逐出京师。

张九龄敢于直言,玄宗看中的就是他这一点,但是因为这一点,最终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斩杀可突干有功,唐玄宗想任命他为侍中。张九龄毫无掩饰的说: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听了张九龄的话,唐玄宗又说:假其名若何

张九龄说:名器不可假也。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

不久,唐玄宗想让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陈述了他的理由:不可。尚书,古纳言,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

张九龄几次三番的回答都弄得唐明皇不高兴。李林甫揣摩出了皇帝的心思,对唐玄宗说: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

唐玄宗和张九龄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二人确实存在着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但传统的皇权与相权的对立,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张九龄辞官之后。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人才的时候,玄宗总会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由此可见,张九龄在唐玄宗心中地位确实不一般。

张九龄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仪表堂堂,史书上写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他不论是平时在家还是办公期间,都保持干净端庄。他坐着的时候,很有威仪,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唐玄宗每次见到张九龄,都会感觉“精气神为之一振”。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当时大臣上殿面君的时候,都会拿着笏板,可是官员们上马之前,把笏板别在腰间的带子上,这样一来,大臣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形象。张九龄身体羸弱,每次上马都会让别人帮助拿着,于是张九龄命人做了一个精致的囊,每次上朝,都把笏板装进囊中,仆人捧在手里在后边跟随,慢慢的,很多人开始效仿这种方式。

张九龄拜相之后,工作兢兢业业,将主要精力用在发展农业上面,“今甘泽以时,农桑为重”,“农扈戒期,耕夫在野,事非急切,不得追呼。”他在中原地区推广南方的水稻,“以广屯田”。

开元天宝之际,李唐王朝的国力空前强大,这些都离不开张九龄的殚精竭虑。唐玄宗看着自己治理下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到的巅峰,自然也就得意起来,怠于政事,安于享受,幸好他的身边还有张九龄。

有一年玄宗过生日,所有的大臣们都献上了奇珍异宝,唯独张九龄埋头书案数月,撰写出《千秋金鉴录》,给唐玄宗祝寿,玄宗很是高兴。

玄宗宠爱武惠妃,想废掉太子另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张九龄知道这件事之后,据理力争,并且借用古往今来的例子说明费立太子之事不可。武惠妃派人对张九龄说:“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长处。”张九龄闻言大怒,“房幄安有外言哉”,最终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张九龄生前曾经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反叛:

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

但是唐玄宗始终不听。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的时候,想起张九龄的忠告不禁涕泗横流,长叹道:

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元和十四年,极力安史之乱结束已经五十多年,想要励精图治的唐宪宗在和宰相讨论安史之乱的时候,宰相的一番话颇有道理:

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愿陛下以开元初为法,以天宝末为戒,乃社稷无疆之福。

当所有的唐朝人都认为大唐国运的衰落开始于安史之乱,而唐宪宗的宰相却认为衰落的根源是张九龄。今天我们在分析李唐王朝衰落的时候,当然要涉及到制度、经济、地缘等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了一个闭环,而张九龄的罢相是个闭环中的一个重要链条,不可忽视。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极力维护的太子李瑛被废,而他本人也遭贬荆州长史。荆州期间,他的内心极度苦闷,幸好他是个文人,还能够写诗。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最著名的就是《望月有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张九龄一生都在实践这句话,他的无私、他的忠心,包括最后日子里面的痛苦,都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他怨恨吗?或许正如孔子所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张九龄:唐代唯一的岭南宰相,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以“归拜墓”名义辞官回乡,同年在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岁。那么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呢?史书上没有记载,据我推测,可能是忧怨成疾,而抱恨终生。

他的墓在韶关市北郊的罗源洞山麓中,墓前的祠堂中挂着多副对联,其中王夫之所撰写的最为著名:

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