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诗书画印 写天地大观
张继,字续之,号四融斋主。一九六三年出生于河南长葛。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书法专家委员会委员。被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特聘教授,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讲隶书一百余集。作品曾连续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及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等展览中获大奖。长期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数十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并于2015年在北京举办“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诗书画印展”。时有诗词及绘画作品发表,出版理论及作品专著多种。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曾获中国书坛“兰亭七子”、“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兰亭诸子”称号,并获首届“林散之奖”及“2013 -2014双年度全国书法十大人物”。
隶书 兰亭序
“冥宇无际,大帝开天。洪荒终止,结绳纪年……仰慕峻岭,尤冀巍巘。道昭禹域,光熠人寰。”数千年的中国书画发展史,被张继创作的《中国书画千字文》诠释得形象生动。2015年年初,“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诗书画印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他将自己创作的这篇二百五十句一韵到底且一字不重的四言诗,分别用一幅七十五米长的人物绘画作品、九种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和三百零七方形式多样的篆刻作品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充分显示出张继才华横溢、令人惊羡的艺术造诣。广大观众纷纷为其诗文的芬芳、翰墨的神韵、丹青的精彩、金石的斑斓所陶醉。专家称,这是一部汇通诸艺,涵纳古今,闪烁着华夏文明奇光异彩的杰作,是一项激活传统、继雅开新的文化系统工程。
隶书 我之当代书法创作观
张继自幼爱好书画和文学,十三岁曾在家乡举办“个人书画展”。求学时,从主修中文,到主修美术,再到主修书法,而后获书法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楷书 张继自作诗《天山遥望》
从懵懂顽童开始,小张继所到之处总是以土地为纸,以树枝为笔不停地写画。那时,受一位老师影响,张继爱上了“蚕头雁尾”的隶书。他从当初的“字正笔实”,到后来受时风影响,再转至向清人、向秦汉取经,在传统和时代、法度和个性之间,他不断地苦思、探索、实践、感悟,一刻不曾停止。他在《七侓•自题融斋》中的诗句“颖毫未洗因常用,典册随展不觉孤。但慰平生疏闹市,笔耕自乐在蓬壶。”正是其生活与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惶于闹市,乐在恬斋”,这一自作联也再次表明宁寂和空旷是其真正追求的心境。
草书《中国书画千字文》6条屏
1991年,正在首都师范大学学习的他创作条件十分艰苦,甚至连个稍大点的书桌都没有。为参加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他趁着周末宿舍同学外出,把不甚平整的床板抬下来铺上褥子,在上面书写了一幅六尺章草作品。正是这件作品,在此展中荣获最高奖——“全国奖”,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获大奖。收到获奖通知那天,他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天道酬勤,荣誉女神总是青睐那些艰辛备尝,孜孜不倦的跋涉者。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书法展中他连续三届获“全国奖”,成为凤毛麟角的“三连冠”得主。与此同时,他在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中再获得最高奖……。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在不少人眼中,张继年纪轻轻就连获大奖,继而又被推选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评委,可谓春风得意。然而平静如水、温文尔雅的他,却从来没有在荣誉面前沾沾自喜,而是以归零的心态潜心开拓。“兴至逐狂笔,差疵见颖端。面因名姓愧,心为胆知酸。不尽千刀纸,难逾百尺竿。比贤当自励,佳境在崇峦”。这是张继多年前的一首抒怀诗,其谦卑之态溢于言表。“不尽千刀纸,难逾百尺竿”不禁使人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经典诗句,同时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在艺术征程上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矢志超越自我的决心。
张继篆刻作品
张继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四融斋”,意即诗、书、画、印“四融”,真、草、隶、篆“四融”。他谦虚地说,“四融”只是目标,还远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篆书 自作翠衣绿浪联
作家歌德曾讲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可为什么张继能够横跨诗、书、画、印多个领域并取得骄人成绩?他很形象地说:“学习艺术,一开始都要从专入手。但是如果一直专下去,将来肯定走不高,就像电线杆,到一定高度是立不住的。金字塔能很高,因为它的基座很大。”在他看来,从事艺术研究需要经历一个由专到博,最后再回到专,回到有高度的专的过程。张继在诗、书、画、印的不同天地里自由驰骋。早年他便有两本诗集印发,并且文笔不凡。当文思枯竭时,他就挥动羊毫泼墨一番;当刻刀握久了,他就拿起画笔徜徉一通。他推开了不同的窗户,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不一样的世界又给了他不同但又相通的感悟。
隶书 放水为文联
张继为自己刻制的“追求四融”的闲章使人看到了他综合修为的全面和技不外露的儒雅风度。有人认为艺术就是“玩”,所以他们在放大作者的收获成果时往往会忽视其背后长期的积累和艰辛的付出。事实上,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是技巧的锤炼,是学养的物化,更是思想的结晶,没有思想的作品是苍白的。“功夫在字外”,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告诉人们,“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学养支撑,修炼精神气格,丰富作品内涵乃重中之重”(张继语)。张继不仅刻苦研习技法,与书画篆刻艺术密切相关的古今书论、古今画论、书画史论、书画美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文字学等他均有涉猎并钻研日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继认为,书法之外的广博知识对于书法犹如土壤之于植物,没有了土壤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植物之生命必将枯竭。与此同时,其艺术创作在继承、借鉴与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也渐渐走向成熟。著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这样评价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讲继承,张继做到了这一点。”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也评价张继:“应该说他在继承上尽可能地广泛。在发挥上,他也尽可能地把所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
草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近年来,张继不断有诗文词联及学术论文问世,并且有十余万字的《隶书研究》、十余万字的《中国书画千字文》详注及近十万字的《张继艺术访谈录》等著作出版。同时他还多次应邀赴各高等院校讲学,并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讲书法七十余集,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张继以取经者的虔诚、筑城者的坚毅、艺术家的灵性和探险家的执着,努力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播火加薪。
草书 张继自作诗《应友邀远郊雅聚》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张继。在做人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艺术上“不求怪诞,不图严整;拓展古法,追随时代;心悟雅趣,抒发性情”。跳跃的思维意识,完善的审美追求,率真的创作状态,深厚的传统功力,综合的知识修养可以说是张继走向成功的储备库。相信他在融会贯通、兼收并蓄中,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官兵的精品力作。
篆书 自作盛世良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