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翼翼尔尔,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春。被尊为“岭南诗宗”,被后世认为盛唐诗风的开拓人物.
文才出众,入仕为官
张九龄是进士出身,唐中宗时期中举,唐玄宗时期先后担任官中书侍郎、中书令和宰相等职。张九龄从小就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十三岁时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日后定能出人头地。后来,张九龄参加科举考试时,得到主考官沈铨期的激励褒扬,一举中第。
张九龄及第的第二年,遇到被流贬到岭南的张说,这位有着“当朝师表,一代词宗”美誉的文坛掌门人对张几龄作出了“后出词人之冠”的高度评价。张九岭为官期间,曾经上奏唐玄宗,提出不能忽略地方官吏的选用,要端正选用京官和外任的态度,还主张重用贤才,不唯资历举人。
716年,张九龄官居左拾遗内供奉,上疏请求开凿大庾岭新路获得批准,奉命亲自监管这一工程。大庾岭新路也叫“梅岭驿道”,是我国历史上贯通南北的重要途径。它连接起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岭南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对巩固南北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723年,张九龄升迁为中书舍人。但由于他跟张说交往甚密,后来张说遭贬,受到牵连的张九龄也被调任出京。731年,玄宗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井兼任集贤院学士,后又官至中书侍郎。733年,张九龄拜相。玄宗执政前期,安禄山奉命征伐吴和契丹,结果惨败而归。张九龄准备军法处死安禄山,被玄宗拦了下来。后来,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逃到蜀地避难时,回想当年听张九龄的话,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
贤明正直,敢于力谏
张九龄做宰相时,武惠妃是后宫中获得恩宠最多的妃子,她的亲生骨肉寿王李瑁也是玄宗最疼情的一个黄子。奸臣李林甫千方百计向武武惠妃表明自己对寿王的忠诚,因此,时常在玄宗面前褒扬李林甫。没过多久,李林甫就被擢升为黄门侍郎。这是仅低于侍中的副宰相级别的官职。
734年初夏,李林甫再次受到提拔,跟裴耀卿、张九龄等同朝为相。在所有的幸相中,李林甫最擅长逢迎拍马,最能讨得宗的喜欢。736年秋天,玄宗居住在东都洛阳。按照原计划,应该在次年早春起程返回西京长安,但由于洛阳宫内时有异兆发生,玄宗便与众宰相商讨提前返回长安。
裴耀卿和张九龄都觉得当时正处于秋收时节,回西京一路所过之处的地方官府难免要抽调人手安排接驾事宜,这样恐怕会耽误了各地的秋收,所以他们向唐玄宗建议多留一个月,待各地秋收完毕,再起程西去。
李林甫知道玄宗归心似箭,便在离开前借故迟走一步,待裴耀卿和张九龄走远了,才对玄宗说:“东西两宫都是皇家的宫苑,陛下理应可以自由往来,又何必等待什么时机呢?就算是耽误了秋收,也可以明年用免征沿途郡县赋税的方式进行补偿。陛下放心,我现在就去通告群臣安排行程。”
玄宗听了以后非常开心,立即命李林甫全权负责安排起程事宜。于是,第二天,玄宗就带着文武百官动身西行了。李林甫的这一举动使得龙心大悦,同时,也使玄宗开始对张九龄心生不满。
当年,玄宗打算拜李林甫为相时,曾经问过张九龄的看法。张九龄说:“封侯拜相都关系到社稷的兴衰。陛下有意拜李林甫为相,我却担心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害。”玄宗没有把张九龄的话放在心上,执意将李林甫提升为宰相。因为当时学识渊博的张九龄深受玄宗的赏识,所以,尽管李林甫心里痛恨张九龄,表面上却依然百般奉承讨好。
后来,执政十几年的玄宗开始腐朽放荡的酒色生活.疏于朝政。张九龄事无巨细,对玄宗的每一个疏忽都直言不讳的指出来,谁有愿意经常被人指手画脚呢?而李林甫相反,他会顺着玄宗的心意说话,且是不是的找机会诋毁张九龄。
不久,玄宗打算封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提拔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坚决不同意玄宗的这个提议,致使玄宗非常生气。李林甫借机搬弄是非,于是,736年,玄宗改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有瘾谈何牛仙客,惹得玄宗大怒把张九龄贬降为荆州长史。于是,朝中大权落入李林甫的手中,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败。
张九龄任职宰相期间,耿直贤明,从不趋炎附势,敢于犯颜直谏。他提出并施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举措,如:张九龄认为人民是国家之本,应鼓励农耕,避免战祸;他主张任用官吏应该选择贤能的有识之士,而不应该任用浮华于世、言过其实的吹嘘者;张九龄还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官吏的重要性,规定没有在地方任过职的人不能担当“侍郎”和“列卿”等朝中要职;他还提出复用府兵制,以加强朝廷对军权的掌控。张九龄所提出的这些方针和政策,缓和了各种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延续了开元盛世的年景。
作为一代明相,张九龄目光远大,性格忠直,有“曲江风度”的美誉,为后世的楷模。作为代文豪,张九龄在唐诗上承袭陈子昂、领启孟浩然和李白,开创了山水田园流派,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不得不让人家敬佩。
- 上一篇:四愁诗—张衡
- 下一篇:陕西这所公路界的“黄埔军校”创世界多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