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4-07 03:17:31
阅读: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四十二回《五龙逼死王彦章》描写了史建唐(原型为李克用李存勖麾下的沙陀族将领史建瑭)指挥手下众将将后梁大将王彦章逼得走投无路,被迫自刎的故事,章回名目中的所谓“五龙”指的是:

一龙是直北沙陀李晋王世子李存勖,后灭梁为唐庄宗皇帝。

一龙是直北沙陀李晋王养子李嗣源,后为唐明宗皇帝。

一龙是河西石敬塘,后为晋高宗皇帝。

一龙是沙陀知远,后为汉高祖皇帝。

一龙是同台郭彦威,后为周太祖皇帝。

也就是说,在五代时期先后当过后唐皇帝的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当过后晋皇帝的石敬瑭,当过后汉皇帝的刘知远(演义原文无姓),当过后周皇帝的郭威(演义中做郭彦威),都在打败王彦章的最后一场作战中登场,而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心狠手辣面容凶狠的王彦章,原型为历史人物王彦章

演义的细节描写还很有画面感:

东南上郭彦威杀来,正南上刘知远杀来,正西上石敬瑭杀来,正北上李嗣源杀来,中央李存勖杀来。这五位皇帝,俱各骑着五匹马。一个是乌獬豕,一个是赤狻猊,一个是黄骠马,一个是枣骝驹,一个是分鬃骥。各使着五般兵器。一个是托天叉,一个是倒马搠,一个是安汉刀,一个是画杆戟,一个是金蘸斧。五位皇帝,一齐来攻彦章,彦章困在垓心,自知独力难战,怎当这五王的福分。正是五条赤须龙,群战一个白额虎。彦章力尽神疲,仰天大叫一声,拔剑自刎。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连环画《逼死王彦章》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王彦章与所谓五龙对抗

王彦章事迹在后世京剧及地方戏传统剧目《双观星》、《五龙会》、《看兵书》、《太平桥》、《王彦章撑渡》等都有展现,京剧《五龙会》、绍剧《五龙会》、秦腔《苟家滩》都是描写五龙逼死王彦章这个桥段的。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题为明朝李卓吾批点本,八卷六十回,原题“罗贯中编辑”,但经考证实为明代后期无名氏作品或无名氏在罗贯中残本基础上修改补充的版本,无论撰写者是罗贯中还是明代后期无名作者,《残唐五代史演义》相对晚出是无疑的。

如果再往前追溯,元代无名氏编写的杂剧《狗家疃五虎困彦章》出现时间更早,甚至,在宋末元初,这一桥段就出现在诗歌之中。

元初名儒郝经《题汶阳王太师彦章庙》有这样的诗句:

不许乾坤属李唐,孤军直与决存亡。

大梁仅得延三日,匹马犹能敌五王。

谁意人间有冯道,幸因身后遇欧阳。

千年豹死留皮在,破冢风云绕铁枪。

其《三峰山行》有这样的诗句:

朔方善为干腹兵,岂肯掠地还攻城?

北王战罢马首回,十年大军不南行。

西域既定杀李王,疾雷破柱关中惊。

鸷鸟匿形深且蟠,汴梁不悟空椎冰。

……

丞相举鞭摔沾言,大事已去吾死节。

彦章虽难敌五王,并命入敌身与决。

……

二十万人皆死国,至今白骨生青苔。

……

至了不去误国贼,向非汝南死社稷。

欲为靖康不可得!

无论是匹马犹能敌五王,还是彦章虽难敌五王,都说明在宋代(金代),“五王困彦章”或“五龙逼死王彦章”的桥段已经存在,无论是草根百姓还是郝经这样的士大夫,都对其非常熟悉。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台词:本将军,大梁王彦章

“五王困彦章”或“五龙逼死王彦章”还有一个说法叫“五龙二虎斗王彦章”,五龙不须重复,二虎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可能是指高行周和史建唐本人,在有的民间故事是中是杨衮和高行周,总之是两个没有当皇帝的大将,至于说二虎是老黄虎李克用、小老虎高行周,感觉设定上有一点问题,一来五龙能称龙,李克用却只是虎,似有不妥帖之处——当然可以理解为李克用作为后唐奠基人只是晋王没有真正称帝——二来王彦章去世的923年,离开李克用去世的908年已经有15年,武皇不可能起于九原再和王铁枪作战。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通过杨衮,残唐五代故事和杨家将前传联系了起来

《旧五代史》(薛史)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一《王彦章传》有如下记载:

一日,(王)彦章渡汶,以略郓境,至递坊镇,为晋人所袭。(后梁龙德三年)十月四日,晋王(指李存勖)以大军至,彦章以众拒战,兵败,为晋将夏鲁奇所擒。鲁奇尝事太祖,与彦章素善,及彦章败,识其语音,曰:“此王铁枪也。”挥槊刺之,彦章重伤,马踣,遂就擒。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夏鲁奇原为后梁军校(即所谓尝事太祖即朱温),所以和王彦章关系较好,夏鲁奇归附晋国之后曾经担任李存勖的护卫指挥使,以骁勇知名,曾在护卫李存勖时独杀百余人,因功获赐姓名李绍奇,并被任命为磁州刺史,因为认识王彦章武力值又高,此时成为王彦章的终结者,因生擒王彦章之功,夏鲁奇升任郑州防御使。

由此可见,王彦章最后被击败生擒,和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都没有关系。

另外,郭威生于904年,923年只有20岁。《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周书一《太祖纪》记载:

其年,庄宗平梁,继韬伏诛,麾下牙兵配从马直,帝在籍中,时年二十一。

李继韬被诛杀是在李存勖平梁之后,与王彦章作战时郭威很可能并没有归附后唐军队,退一万步讲,即使此时郭威在军中,只是一个低级军官,不可能是演义中和河西石敬瑭“皆受节度使之职”、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此时石敬瑭都还只是李嗣源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的指挥官,不是节度使)。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王彦章实际使用两杆铁枪,还有备用的铁鞭

王彦章是“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的一代名将,他最后的失败也是被监军张汉杰制约干扰,“力竭而亡,非战之罪”,但是他当时率领的军队人数,按照《资治通鉴》的考证有10000多人,既不是《旧五代史》所说的数千人,更不是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所说500人。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坚持认为王彦章所率军队只有500人,而且都是新捉募之兵,不可用”,还作《王太师画像碑记》极力辩白《旧五代史》中数千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无疑是为了烘托王彦章的忠义和悲剧英雄色彩,这和欧阳修不将王彦章放在《梁臣传》而放在单独的《死节传》中的做法,是一致的。

上述郝经诗中“有幸因身后遇欧阳”,说的就是王彦章历史形象的形成和欧阳修的努力有关,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这个成语就出自王彦章生平喜欢引用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高尚的名声。

王彦章也确实做到了“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因为王彦章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所以他去世后很多地方都有铁枪庙纪念他——连远在江南的浙江嘉兴都有铁枪庙,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发生的场景。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金庸先生笔下的嘉兴铁枪庙场景,神像即王彦章

王彦章除了使用铁枪之外,还使用铁鞭。冯云鹘《金石索》记载:王彦章使用过的铁鞭又名“赤心报国”鞭,原来供奉在汶上(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西门外梁王太师墓,清道光年间(1821—1850)移藏汶上县衙府库,现在所藏地点不详。鞭的材质是铁,共有19节,每节都以铜条束之,鞭柄用木材装饰,也束之以铜。整条鞭长汉尺6尺2寸(合143.22厘米),重清秤15斤(8.952千克)。铁鞭柄端如锤,四面皆呈八边形,环列“赤心报国”4字,字是绿色,似乎是用熔铜铸就。汶上就是当年王彦章兵败、负伤、被俘、被害的地点,有王彦章的墓地和祠庙,而铁鞭质地厚重不易毁坏,所以此铁鞭是王彦章遗物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同时也有可能经过后世的修缮和润色加工。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王彦章的赤心报国鞭

王彦章祠庙曾经遍布天下,遗物被什袭而藏,都因为他的人格和品德被历代统治者推崇,被视为忠君的典范,清康熙年间寿张知县滕永祯在《重修〈寿张县志〉序》中说:

彦章忠肝义胆,捐躯成仁,千载昭垂不朽!

在宋代,“赤心报国”的王彦章比曾经当过“皇帝”的五代季世沙陀英雄们更加牛逼,在观念的嬗变过程中非常顺理成章,这也许就是“五王困彦章”或“五龙逼死王彦章”桥段产生的最初源头。

重伤被俘大将连续鄙视了两位皇帝,纪念他的庙在金庸笔下屡屡出现

王彦章京剧脸谱

清代王恽诗《谒梁太师王彦章祠》有句曰:

太师祠庙汶城西,坟土累累日渐低。唯有英声消不得,至今高与泰山齐。

作为一个历史符号的王铁枪形象,是欧阳修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的历史叙事和民间草根粉丝的脑洞演义,共同合力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