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末年,有一对刎颈之交的兄弟张耳和陈馀,所谓的刎颈之交我们可以想象是刘备、关羽、张飞这样的过命之交,可这两位的故事却没有这样的走下去。
张耳和陈馀的关系转变要从秦末年巨鹿之战说起
张耳赵国的丞相,陈馀赵国的大将军,赵王歇有头衔没有权利的赵国的王。
巨鹿之战是项羽打的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战,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是张耳和陈馀。
秦军围赵国,张耳和赵王歇逃入了巨鹿城,之后秦军急攻钜鹿。钜鹿城内粮食已尽,兵力很弱,此时陈馀在巨鹿城北边收集了残余部队几万人,张耳多次派人召陈馀前来救援,相持了几个月,仍不见救兵,张耳大怒,有些怨恨陈馀,于是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我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我将要死于早晚之间,而您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儿呢?假如您要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何况还有十分之一二获胜的希望。”陈馀说:“我估计即使向前进军,最终不光救不成赵,还要白白地全军覆没。况且我不去同归于尽,还要为赵王、张先生向秦国报仇。如今一定要去同归于尽,如同把肉送给饥饿的猛虎,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泽说“事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诚信,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呢!”陈馀说:“我死没什么顾惜的,只是死而无益,但是我一定按照二位的话去做。”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到了前线便全军覆没了。
正当这时,燕、楚齐听说赵国危急,都来救援。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万多人赶来,都在陈馀旁边安营扎寨,但是大家都是坐上观看,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都没有攻打秦军解救赵国。
仅有楚国的项羽带领5万大军破釜沉舟击破了秦40万大军。解救了赵国。同时成立14年大秦就此结束。
我们在来看一下赵国被围巨鹿城期间,陈馀做了什么——陈馀多次催促项羽出兵解救巨鹿,在项羽大破秦军时,又多次游说秦将军章邯投楚背叛秦。
巨鹿解围后,张耳和陈馀相见,因责备陈馀不肯救赵以及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馀恼怒地说:“张黡、陈泽以同归于尽责备我,我派他们带领五千人马先尝试着攻打秦军,结果全军覆没,没有一人幸免。”张耳不信,认为把他们杀了,多次追问陈馀。陈馀大怒,说:“没有料到您对我的怨恨是如此的深啊!难道您以为我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职位吗?”就解下印信,推给张耳。张耳也感到惊愕不肯接受。陈馀站起身来上厕所了。有的宾客规劝张耳:“我听说‘天上的赐予不去接受,反而会遭到祸殃’。如今,陈将军把印信交给您,您不接受,违背天意不吉祥。赶快接收它!”张耳就佩带了陈馀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陈馀回来,也怨恨张耳不辞让就收缴了大印,于是疾步走出去。从此,两个人的感情产生了间隙。
张耳和陈馀两个人的感情破裂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把曾经过命之交演变成了要命之交。
其一:巨鹿之战后秦国灭亡,项羽分封张耳为王,管辖赵国,而陈馀被封了侯,为了表达自己同张耳一样功劳不被封王的不满,陈馀向同为为分封不满的田荣借兵反楚,攻打了赵国,张耳败走。陈馀全面接手赵国土地。
其二:张耳败走后投奔了汉王刘邦,此时刘邦正在反楚,刘邦派使臣联合赵国陈馀共同伐楚,陈馀开出的条件说:只要汉王刘邦杀掉张耳,赵国就同刘邦一起伐楚。于是刘邦找了一个和张耳相似的头颅送给陈馀,陈馀于是发兵助刘邦。
其三:陈馀发兵助刘邦伐楚不久,陈馀发现张耳没有死,于是背叛了刘邦投奔楚王项羽。
其四:陈馀背叛刘邦后,汉军韩信和张耳带着不足1万的军队,去攻打赵国陈馀,此时陈馀坐拥10万大军,从军队的数量上陈馀基本没有把韩信和张耳放在眼里,抱着自己必胜的心态。这就是著名以少胜多的井径背水一战,韩信张耳胜利,陈馀战死在赵地,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张耳在赵地安享晚年病死后,儿子张敖继续接任赵王。
故事就是这样的曾经被人羡慕的刎颈之交张耳和陈馀,一步一步的为了权利走到彼此不能相容的仇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