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的,他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一生传奇,留下了千古大作《聊斋志异》。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蒲松龄的生平,他出身在地主家庭,不过后来家庭逐渐败落,从小他就广读经书史学,学问很是渊博。他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代表作《聊斋志异》更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历经坎坷流传至今,当代还对聊斋志异进行了很多解读,甚至翻拍了影视作品。
蒲松龄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是人生过得并不“地主”。蒲氏家族是淄川世家,到父亲蒲盘时,家道便已逐渐中落,蒲松龄年少时,因为张献忠和李自成的起义,再到后来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换代之际,处于动荡之时。
他在19岁时参加了县府的考试,考中秀才,然而到了顺治十七年,乡试未中。之后科举场中屡屡不得志,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乡试就是不中,直到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到了72岁高龄了才被补为贡生。生活上每日除了一些微薄的田产外,便教书维持生计。
再来说说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也算是蒲松龄对自己人生和当时现实的写照。在康熙十八年,也就是1679年,蒲松龄写下了有关狐鬼小说的结集,定名《聊斋志异》,并且请高珩为这部小说作序。《聊斋志异》在他40岁时就已基本完成,之后也进行了一些增补和删改。
关于这部小说为何叫“聊斋志异”很有意思,且听慢慢分解。众所周知,在古文中,“斋”是指书房书斋的意思,而“聊斋”也正是他的书房名称,然后“志”的话就是记述叙述的意思,“异”呢则是指奇异奇特的故事。书名加起来就是“在自己的书房写着奇异的故事”。
整本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涉及得非常广泛,很多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和宣泄,通过鬼妖的故事映衬着人性的光芒与丑陋,也揭露了很多矛盾,表现出很多人们内心的诉求。这算是很有价值的著作,在当时还被清朝镇压,此书流传至今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彰显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不得不承认,《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成就非常之高,蒲松龄成功地塑造了这么多成功的艺术形象,对书中的鬼妖人的形象叙述地精彩鲜活生动,奇异的故事很是曲折离奇,文章的结构布局也是精湛严谨的,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正因如此,鲁迅先生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在为蒲氏故居题联时说道的极力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大文学家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如今,我们也应该去重温经典,读一读聊斋中的这些故事,感受些许人性的光辉。
致敬经典,致敬蒲松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先辈们留下来的千古名作不能忘记,好好品读吧。(文/云冗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