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张耳、陈馀为刎颈之交,被天下人称为贤者。为何后来二人反目成仇,欲置对方于死地,沦为天下笑柄呢?下面就介绍一下他们二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张耳是魏国京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年少时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来张耳当了外黄(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县令,喜欢蓄养门客,汉高祖刘邦卑微时曾经当过张耳的门客。陈馀也是大梁人,年龄比张耳小,将张耳当作父亲那样来侍奉,二人结为刎颈之交。所谓刎颈之交,就是可以同生共死的朋友。
秦始皇雄心壮志,扫荡天下,气吞山河,相继灭了六国,一统九州。秦始皇灭魏国时,悬赏通缉张耳、陈馀二人。张耳、陈馀隐姓埋名,在陈地(今河南淮阳)当了守门的官吏。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朝政崩坏,民不聊生,陈胜、吴广首先起义,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张耳、陈馀去见陈胜,陈胜听闻二人是名扬天下的贤者,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们为校尉,跟随将军武臣攻城略地。
张耳、陈馀嫌陈胜给的官职太低,为了实现抱负,赢取功名富贵,于是唆使武臣自立为王,脱离陈胜。武臣自立为赵王后,任命张耳为丞相,陈馀为大将军。好景不长,武臣被杀。张耳、陈馀二人不敢自己当王,于是立赵氏赵王的后代赵歇为王,但二人掌握着赵国大权。
秦国名将章邯击败楚军,斩杀项梁后,接下来攻打赵国。张耳与赵王逃入巨鹿城,被秦将王离围困,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投入到巨鹿的秦国兵力不详,大约有二三十万。当时陈馀有几万兵马,驻扎在巨鹿北边。王离兵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的粮食吃完,张耳多次派人向陈馀求救。陈馀认为自己兵少,远远不是秦兵敌手,所以不敢救援。
几个月后,张耳愤怒之极,怨恨陈馀不来救援,于是派部将张黡(yǎn)、陈释前去责备陈馀说:“我和你约定同生共死,如今我和赵王危在旦夕,你有几万兵马,为何不肯冒死相救?况且还有十分之一二的活命希望!”
陈馀解释说:“我之所以不和张君(张耳)共死,是想为赵王和张君报仇。如果一起死,有什么益处?”陈馀说的话很理智,也很现实,以陈馀那点兵力与秦兵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无济于事。
但是,天下皆知陈馀与张耳是刎颈之交,而且都有贤名。如今张耳被困,在张黡和陈释眼中看来,陈馀理应去救张耳,因此二人对陈馀说:“事情非常紧急,你要和张君一起死,以彰显你的诚信,哪里需要考虑后面的事!”张黡和陈释坚持劝陈馀发兵。陈馀迫不得已,但还是不敢冒死前去,于是给了张黡、陈释五千人,让他们尝试解救张耳。
张黡、陈释和张耳之间的交情本应该不如陈馀,但二人身负张耳重托,面对几十万秦军,明知生还无望,还是毅然带着五千士兵冲锋陷阵,结果全军覆没,二人战死。
当时,燕国、齐国、楚国听闻赵国危急,都派军支援,但又不敢与秦军交战。项羽杀了拖延不战的楚军主帅宋义,夺取了军权,然后率5万将士先击败章邯,再与诸侯联军俘虏了王离。项羽大胜,于是张耳得救。
张耳去见陈馀,责问道:“张黡、陈释在哪里?”陈馀回答说张黡、陈释战死。张耳不信,以为陈馀杀了张黡、陈释,多次责问陈馀。陈馀愤怒,一气之下把将印给了张耳。张耳起初不敢接受,陈馀离开上厕所时,张耳听门客的建议后才接下将印,取得了陈馀的兵权。陈馀上厕所回来,怨恨张耳不辞让,于是与麾下几百亲兵在河边打渔狩猎。张耳陈馀二人从此互相有了嫌隙。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诸侯,因为张耳名声很大,项羽一直以来也听闻过张耳的贤名,于是将赵国分为两半,立张耳为常山王。陈馀的门客多次劝项羽说:“陈馀和张耳是一个整体,有功于赵。”项羽认为陈馀没有跟随自己入关,于是给了陈馀南皮旁边三县作为封地。陈馀越想越生气:“张耳与我的功劳相等,如今张耳当王,我却做侯。”
项羽怨恨齐王田荣当初拒绝出兵帮助叔父项梁进攻章邯,所以分封诸侯时没有封田荣为王,并将齐国分为三国。陈馀知道田荣心里很怨恨项羽,于是派使者联系田荣,一起对抗项羽。
陈馀借齐兵加上自己的兵攻打张耳,张耳不敌败逃,投靠了汉王刘邦,得到刘邦善待。陈馀击败张耳后,掌握了赵国全境,于是将代王赵歇恢复为赵王。赵王感激陈馀,立陈馀为代王。
汉王刘邦胸怀大志,趁楚王项羽征讨齐王田荣时,挥师东进,意欲偷袭楚国都城彭城。刘邦派使者出使赵国,希望赵王出兵帮助。当时陈馀辅佐赵王,对汉使说:“如果汉王杀了张耳,我们就听从汉王的话。”于是刘邦杀了一个长的像张耳的人,将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几年没见张耳,不能仔细分辨,于是发兵帮助刘邦。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击败,陈馀也听说张耳诈死,于是立即背叛刘邦。刘邦派张耳与韩信攻打赵国,韩信背水列阵,斩杀了陈馀。其后,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张耳与陈馀反目成仇,萌芽于陈馀不肯解救被困在巨鹿的张耳,那么陈馀该不该去救张耳呢?
陈馀和张耳是刎颈之交,如果张耳有难,陈馀哪怕要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也应该在所不辞,这就是所谓的信和义。况且陈馀和张耳二人贤名远扬,既然约定同生共死,如果陈馀不守信义,势必会让世人耻笑。
陈馀如果不去救张耳,想留着有用之躯为张耳报仇,应该设定一个期限,到时候无论有没有成功报仇,都在张耳坟墓前自杀,也不算失了信义。但结果张耳没死,这样陈馀就尴尬了。
参考资料:《汉书·张耳陈馀传第二》《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