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北郊卧龙区石桥镇,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的诞生和长眠之地,是一座有关张衡的文献收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观光旅游的专题性博物馆。
张衡博物馆于1986年在南阳成立,博物馆馆藏1030余件文物,三级以上藏品600余件,类别有石、陶、瓷、金银、铜铁、书画等,馆藏精品有1956年10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题词碑。该景区主要由张衡墓园和博物馆两大部分组成。博物馆部分主要有综合展厅、古天文馆、模拟地震馆、碑刻长廊、综合展厅等,全面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创造发明及文学成就,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文物旅游景区和青少年综合教育基地。
1970年,联合国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把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年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又把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张衡名字上了太空,和天地共存,与明同辉。
1988年国务院公布张衡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张衡博物馆命名为"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现在的张衡纪念馆坐落于南阳市北的石桥镇,从市区沿张仲景路或孔明路北上,行驶约20公里便可到达。在乡中心南边过境路上有一个小的分叉口,进去后数十米,路左就是该馆,馆前立有牌楼。
纪念馆面积不大,约十来亩的样子,不收门票。院内建筑极少,两边为碑廊,正对着是大殿,殿后便是张衡墓,两侧碑廊前建有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巨大模型,墓的右后方有一组现代人题刻的碑林。
这个纪念馆唯一的好处是安静,坐在门槛上,面对田野,恍惚回到张衡幽静思玄的环境,这是现代人已无法获得的宁静优美的读书环境,只有远离城市的喧嚣,才能有那幽深玄远的思想。
河南南阳张衡墓
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死后归葬南阳故里。其墓冢高8米,周长79米,周围是砖砌的甬道和围墙,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院内翠柏成林,墓前立碑三通,还有郭沫若为该墓书写的题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修了张衡墓园,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1955年、2006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及其发明创造的邮票;196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用多种文学出版发行了他的《二京赋》;1970年,联合国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把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年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又把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张衡名字上了太空,和天地共存,与明同辉。
1956年10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1990年5月,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题词道:"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1996年9月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题词道:"张衡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李铁映、彭清源、赵东宛、袁宝华、钱伟长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题词或撰写文章盛赞张衡,表达对科圣的景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