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十月,宰相房绾战败后,朝廷收复长安的信心遭到沉重打击,十二月,肃宗与李泌探讨这个问题,肃宗说:“叛军如此强大,何时才能平定?”李泌却不认为叛军有多么强大,回答道:“臣观察到叛军将虏获的人口、财物,都送到范阳(今北京)老巢,这岂有雄踞天下的志向?如今只有胡人心甘情愿跟随安禄山造反,汉人中也只有高尚等少数几人愿意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其他人都是被胁从的,并不心甘情愿,以臣所料,不过两年,天下就可以平定。”
李泌这么乐观,肃宗十分好奇,问他为什么,李泌回答:“叛军中骁勇善战的将领,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数人而已,如果朝廷令李光弼从太原再出井陉,攻入河北,命令郭子仪从冯翊(即同州,今陕西渭南大荔)进入河东(此处的河东应指河东城,今山西运城永济),那么史思明、张忠志就不敢离开范阳和常山(今河北石家庄),安守忠和田乾真就不敢离开长安,如此一来,我们用两支军队就牵制住了叛军四员大将,安禄山身边只有阿史那承庆一人了。到时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华阴(今陕西渭南华阴),使叛军长安到洛阳的道路常通,然后陛下率领所征之兵驻扎在扶风(今陕西宝鸡凤翔一带),与郭子仪,李光弼互相配合出击,叛军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敌军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而我军则以逸待劳,敌军来则避其锋芒,敌军退则追击,不攻城,也不阻塞道路,春天再任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北面进攻范阳,与李光弼南北夹击攻取范阳,范阳攻下后,敌军就失去了巢穴,退无所归,留下又不安全,之后朝廷大军从四面合围叛军,必胜无疑。”听了李泌分析后,肃宗十分高兴。
就在肃宗与李泌探讨战局不久,朝廷和叛军双方内部都发生了内讧,让我们记录一下这两件事。
一、禄山之死
时间到了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在过去的半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万幸的是虽然
、洛阳以及河北都沦陷了,但唐军也站稳了脚跟,江淮地区以及广大的南方并没有被战乱波及,朝廷依然有力量平定叛乱,这个月,一件对朝廷十分有利的事情发生了---安禄山突然被杀了。
原来自起兵以来,安禄山眼睛渐渐发昏,视力越来越弱,后来几乎彻底失明,又生了毒疮,生重病后的安禄山,心情非常恶劣,越来越暴躁,身边人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棰挞,甚至还会被杀。安禄山称帝后,深居宫中,麾下将领难得见其一面,将领们都向中书侍郎严庄禀报军务,严庄虽然受到安禄山重用,但也免不了时而被棰挞,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尤其多,于是安禄山身边人人自危,人们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古往今来有许多历史人物都是被身边最亲近的人杀死的,安禄山不善待身边人,就离死期不远了,差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比较英勇,安禄山宠妾生下了小儿子安庆恩,安禄山喜欢安庆恩,打算以安庆恩为继承人,安庆绪得知父亲的打算后,心中怨望,又怕自己哪一天也被处死,不知如何是好,中书侍郎严庄乘机对安庆绪说:“事情已经到了不得已的地步,机不可失。”严庄劝安庆绪弑父自立。安庆绪听从了严庄的建议,又找到了多次被打的宦官李猪儿,问他:“你前后被打,还记得有多少次吗?再不采取行动,就离死不远了。”于是李猪儿许诺做安庆绪内应。
之后,严庄与安庆绪乘夜在帐外持兵器等待,李猪儿拿刀径直走入帐中,向安禄山腹部捅了一刀,安禄山身边人大惧,不敢动,安禄山被捅后,急忙找枕边刀,却没有找到,临死时,安禄山用力摇动帐竿,叹息说:“这一定是家贼干的。”腹部已经流血数斗,很快就死去了。安庆绪在安禄山床下掘了数尺深的坑,用毡子将尸首包裹埋掉,警告宫中人不得泄露此事。天亮后,严庄对外宣称,安禄山病危,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不久安庆绪继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安庆绪以严庄为兄长,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都听从严庄的意见,为了收买人心,安庆绪对其他将领也大加赏赐。
二、建宁之冤
就在安禄山被杀不久,朝廷这边建宁王李倓也被赐死了,这件事与肃宗的妃子张良娣,宦官李辅国有关。
张良娣本来聪明贤惠,甚得肃宗欢心,之前跟随肃宗来灵武(今宁夏银川)路上,侍卫士兵很少,休息时,张良娣都在肃宗外面,肃宗对她说:“抵御敌寇非妇人所能。”而张良娣却回答:“仓促之际,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会以身抵挡,保护殿下的安全,殿下可以争取时间从后面离开。”张良娣能有这样的觉悟与爱心,肃宗更加喜爱,到灵武后,张良娣产下一子,只过了三天,她就起来为战士缝补衣服,不再静养,肃宗劝她休息,张良娣却回答:“现在天下不太平,不是臣妾静养之时。”谢绝了丈夫的关爱,从此,肃宗更加对她又爱又怜。后来李泌来到灵武,肃宗打算赐张良娣七宝鞍,被李泌劝阻了,李泌对肃宗说:“如今四海分崩离析,陛下应该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应乘坐此鞍,请将此鞍珠玉撤去保存起来,以后赏赐有功之人。”肃宗听从了,但就因为这件小事,李泌受到了张良娣的怨恨。
李辅国原本只是宫中禁军马厩里的一个小宦官,粗识几个字,在太子宫服务,渐渐得到时任太子的唐肃宗信任,李辅国外表恭谨寡言,而内心狡猾,来到朔方后,见张良娣有宠,便主动依附过去,建宁王李倓多次在肃宗面前告发二人罪恶,于是李辅国和张良娣就向肃宗进谗言:“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想要谋害元帅广平王。”肃宗大怒,冲动之下,竟然将建宁王赐死,这件事让日后的唐代宗、时任广平王李俶和李泌都十分恐惧,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冲动之下就可以赐死亲生之子,广平王李俶谋划除掉李辅国和张良娣,被李泌阻止了,李泌对李俶说:“大王没看到建宁王之祸吗?”李俶回答道:“我也为先生担忧啊。”李泌早就认清了情况,知道自己作为肃宗的朋友,不做官,不争权,就可以从容而退,所以李泌就对李俶说:“我与陛下有约,收复京师后,我就会离开,回山中隐居。”李俶大惊,说:“先生一走,我就更危险了。”李泌劝他,但尽人子之孝,委屈孝顺张良娣,就不会发生什么事。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忙着平叛,建宁王被赐死只是一个小插曲,但这个小插曲所引发的宫廷斗争竟然贯穿了唐肃宗在位始终。
在朝廷和叛军中起内讧几乎同时,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
重镇太原也爆发了一场大战。
三、保卫太原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 正月,河北已经全部沦陷,在河东(今山西省),李光弼还在坚守太原,叛军必须占领河东重镇太原,才能保证河北和河南的安全,于是在这个月,叛军发起了对太原的攻击,史思明自博陵(今河北保定定州),蔡希德自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今北京),四路叛军共十万人浩浩荡荡向太原杀来,此时李光弼麾下精兵都已撤回朔方,手下只有不到一万地方团练兵,以不足一万乌合之众抵御十万久经沙场的叛军,李光弼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前史思明多次被李光弼打败,这次他带这么多人来,以为太原指日可下,史思明打算攻下太原后,从北面长驱向朔方、河西、陇右攻击,如此一来,肃宗亲自带领的唐军就会处于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局势就危险了。
面对史思明浩大的攻势,太原诸将都感到恐惧,建议加固城墙死守不出,作为主帅,李光弼的态度尤为关键,他否决了这个建议,对将领们说:“太原城周围有四十里,敌军未到就急着修城墙,这是还没见到敌人就先让自己困弊的蠢事。”随后,李光弼率全城军民在城外挖了壕沟,制作了数十万块土砖,人们都不知道他作土砖干什么,等叛军攻城的时候,才发现,叛军在外攻城,李光弼用做好的土砖在城里修补毁坏的城墙,史思明攻城不利,派人到太行山以东取攻城器械,并派胡兵三千人保卫,这股叛军到了广阳(今山西阳泉平定县),遭到唐军将领慕容溢与张奉璋阻击,全军覆没。
太原保卫战
史思明围困太原一个多月,只有不到一万乌合之众的太原还没有攻下,史思明又挑选军中精锐为游兵,命令他们:“我大军攻太原之北,你们就悄悄绕到城南攻击,大军攻城东,你们就绕到城西,有空隙就抓住。”不料李光弼军令严整,就算叛军没有攻城,巡逻警卫的工作也丝毫没有懈怠,叛军没有任何办法,正在此时,刚刚杀父自立的安庆绪派人到太原前线,命令史思明归守范阳,留下蔡希德围困太原,李光弼继续与蔡希德对峙,太原危急局势得到缓解。
李光弼还将与蔡希德在太原继续对峙一段时间,同时,在太原以南的河东城(今山西运城永济),郭子仪正在那里作战。
四、收复河东
郭子仪认为河东居于长安洛阳之间,朝廷如果攻取河东,则长安洛阳二京都有望恢复,当时河东城由打败哥舒翰的叛军名将崔乾祐镇守,郭子仪派人潜入河东,与已经投降叛军现在又打算回归朝廷的官员联络,与官军里应外合。
随后,郭子仪从洛交(今陕西延安富县)率军向河东进发,同时分兵攻打冯翊(今陕西渭南大荔),唐军进逼河东后,河东司户韩旻等人响应官军,杀死叛军近千人,慌乱之际,崔乾祐翻越城墙逃向城北,发城北士兵与唐军交战,被
击败,崔乾祐见势不妙,率兵撤走,郭子仪率军追击,叛军被斩四千人,被俘五千余人,崔乾祐逃到安邑(今山西运城),不料安邑也已归顺了朝廷,先是假装开门接纳崔乾祐败军,叛军进入一半后,城门关闭,先进入的人都被杀死,崔乾祐没有进入,急忙从白迳岭逃走,至此,河东城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