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张九龄(678-740),唐代政治家、著名诗人,今广东韶关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诬陷,被贬为荆州长史。他在任荆州长史期间,曾来(钟祥)郢州游览,并留诗三首。
樊妃墓
苹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植,芳气香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常献箴。
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难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
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
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
会同终不绝,风流独至今。
千秋思窈窕,黄鸟复哀鸣。
楚妃是楚庄王妃,其墓在郢州境内。诗开头以苹藻和蕙兰喻樊妃,对樊妃有赞美和崇敬心情。写好花草种植在山间,连幽谷深处也散发氛香气味。寓意对樊妃风韵气质的赞扬。楚庄王初即王位,樊妃常进箴言。选择孙叔敖为相,使楚国才得富强。由于樊妃罢禽肉,勤劝告,庄王才停止游猎,勤干政事。旧时的楚国一切都湮灭了,楚王也无寻处了,只有贤良美丽的樊妃的墓还在陇头。她的业绩还凝结在后人的心上。秋天,瘦草葡疏,山径小路,直上墓地。瞻仰樊妃墓的人没有断绝过,唯一的风流人流传颂到如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思念着她,连黄莺乌的啼声,也像是在对她哀鸣。
侯使石城驿楼
山槛凭高望,川途渺北流。
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
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
息阴芳林所,空复越乡忧。
石城,今钟祥郢中。这首诗是宰相张九龄在石城驿楼等候京使时所作。
诗前八句写登高远望。诗人在阳春台上凭山槛远望,沿汉水向北,一直望到渺渺的远方,京使可能是从襄阳顺汉水而来。望中只见远山林木繁茂,似乎与蓝天翠色相合;近处汉水岸边浮动着太阳的光彩;渡口边,小洲上,绿树一片,那是村庄。渡口停靠着千万艘船只,象要将渡口吞没。忙忙碌碌的都是渔人和商贩,他们把农业这个 “本业” 轻弃了。要耕田种地却也缺少良田,表明了诗人重农仰商的思想和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后八句写感怀。宰相张九龄以后汉徐樨自况,前句说自己象徐樨一样严守德操,自有像陈蕃那样的伯乐发现自己、器重自己;后句借三国时期王桀的《登楼赋》 来抒发自己的乡关之思、怀才不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徒然二句,承首句,说极目远望,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下面两句是回顾自己的经历,觉得愚昧艰难,到现在中年将过,还在奸侯小人之中寻求功名,不能登天子之堂,施展自己的才华,怎么不令人心碎!最后二句回到现实中来,此时候于石城,息阴干芳木之所,内心里空虚得很,前途的渺茫却又超过了思乡的忧愁。
登古阳云台
夜树日衰飒,风云未云已。
驾言谴优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
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古阳云台,谓阳春朝云之意。阳云台,即钟祥郢州城内的阳春台。
这首诗的诗意是:夜晚,树林中的风声渐渐衰弱,次日上午天气晴朗。登阳云台,一是赋诗遣忧,二是像宋玉侍襄王一样游兰台。阳春台与兰台相对,上了阳春台,自然会联想到兰台。这里是楚国的故都,有宋玉侍楚襄王游兰台的遗址。传说楚襄王在世的时候,因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因而立巫山神女庙作为祭祀。在这全盛时期.怎么会没有美女呢?明指楚襄王,暗指唐玄宗迷乱女色。因迷乱女色,所以神女才至,宫观门开,帝王为之魂断。如今阳云台上已经荒芜,野草堆积,楚襄王已无处可寻,现在巫山朝云又为谁起昵?宰相张九龄的这首诗余韵未尽,令人深思。
原文地址:http://www.shoushanmen.com/celebrity/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