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场安史之乱,改变了大唐帝国很多人的生活。人们痛恨战争,痛恨作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
皇太子李亨带着张良娣和一队人马跟在逃难的人群中。逃难,这可是最接地气的亲民方式。这不,张良娣在取水的时候听到士兵的议论。“皇上宠幸杨贵妃,宠信奸臣杨国忠,导致了这场战乱的发生。让我们这么多人跟着受累。”
张良娣假装没听见,默默地走开了,但她心里却有了想法。
回到住处,张良娣找来李辅国商量下一步的去向。李辅国,太子宫里的宦官头,有智有谋,对权力很感兴趣。张良娣把听到的话向李辅国学了一遍,然后用试探性的语气问,“李公公,我们这样跟着皇上,会有出路吗?”
李辅国沉思了几分钟,说,“再等等看吧。”他猜想,连士兵都这么议论,将领们会不会议论的更厉害呢?将领们议论的多了,说不定会做出点什么事来。
后来的结果真如李辅国想的那样,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而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带着张良娣、李辅国和一队人马北上灵武。
2
注定又是一个风餐露宿的夜晚。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安营扎寨,唐军已经习惯了,太子李亨也慢慢习惯了。他逐一检查了各处后,回到自己的营帐。此时,夜已经深了。
张良娣早已铺好床,看到进来的李亨,她招呼道,“殿下,该歇息了。”
李亨打着呵欠,伸个懒腰,在床边坐下来,对张良娣说:“今晚不要在门外睡了,露重风寒,别冻着了。”
没等李亨说完,张良娣就开口了,“那怎么行,侍卫这么少,万一有叛军或者土匪怎么办。”
“土匪来了你打得过他们吗?”李亨笑了。他觉得这个女人的回答有些傻。
“打不过我在外面可以先抵挡一阵,好让殿下有脱身的机会啊。”张良娣一本正经地说,“殿下是我大唐的储君,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我虽是个女子,但既然是殿下身边的人,就应该保护殿下的安全。”
一席话说得李亨感动不已。他拉着张良娣的手连连称赞。
张良娣生下一个皇子。可是,她没有像在宫中那样坐月子静养,第三天,她就下炕,替士兵们缝补衣裳。
李亨看到张良娣这么亲民,这么拼命,很是感动。“才生了孩子,你应该多歇几天。”李亨看着一针一线认真缝补的张良娣,言语中充满了爱怜。
张良娣抬头看了皇上一眼,笑着反问,“现在怎么能是休息的时候呢?”
李亨不说话了。逃难,反击,收复失地,收复民心,很多事需要做。他知道,真的没有时间休息。可她才生了孩子三天啊!李亨心里很是感动。
在灵武站稳脚,李亨宣布继位当皇帝。不久,封张良娣为淑妃,后来又封为皇后。
3
在正义的旗帜下,唐肃宗李亨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国家重新安定下来。这时候的张皇后在权力的熏陶下,已经完全变成权力的追求者。她排除异己,安置亲信,还哄得肃宗差一点废了太子。她要做武则天第二,而不仅仅是深居后宫。
“皇上,张皇后为国效力,为朝廷出谋,奏请封为‘翊圣’。”
“翊圣?”唐肃宗有些诧异,回宫后的张皇后对朝政指手画脚,超出了一个皇后应该的范围,这让他有些不高兴,不过,想到逃难途中的点点滴滴,他还是原谅了她。这一次又是搞什么名堂呢?封还是不封,他叫来礼部尚书李揆询问。
李揆听了连连摇头,“皇上,万万不可。古往今来,皇后的封号都是死了以后才封,唯一的例外是中宗的韦皇后。”
肃宗明白了。韦皇后那是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的人,如今,自己的张皇后也讨封号,这说明,她也有同样的想法。唐肃宗心里很不高兴。
就在封号问题还在讨论中时,发生了一次月食。这不是上天对后宫女主的警告吗?唐肃宗更坚定了决心,驳回了封号奏章。
4
“快,快,快!”太监李辅国带着亲信和禁卫军包围了皇上的宫殿,他得道消息,张皇后要杀了他,立自己看中的皇子当太子。
“想跟我斗?还嫩了点。”李辅国不屑地想。他马上调动人马,要对张皇后来个瓮中捉鳖。
张皇后因为权力与宦官李辅国结成同党,又因为权力与李辅国成为对立的两派。唐肃宗病入膏肓时,张皇后与李辅国分别带领自己的势力抢占先机,结果李辅国道高一筹,杀死了张皇后。病床上的唐肃宗没人管,又受了惊吓,没几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