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时期,南阳人张释之为骑郎,十年来工作没有晋升,打算辞官归故里。一位领导袁盎知道他贤明,举荐做了谒者仆射。这是秦朝设置的官职,汉代延续使用,属郎中令(汉代改为光禄勋),秩比千石(俸禄千石粮食)。仆射掌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考察禁苑。汉文帝问上林尉禁苑中各种禽兽的基本情况。上林尉一个都答不出来。站在旁边养老虎的饲养员一一回答了汉文帝的问题。汉文帝觉得上林尉不称职,就命令张释之让饲养员担任此职。张释之想了想,说:“绛侯周勃担任丞相的时候也不能全部回答陛下提出的问题,事实上他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不能因饲养员善于表达就升官。秦朝时期重用刀笔小吏,导致大臣在朝堂上只是逞口舌之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皇上升了饲养员,会让天下人效仿能言擅辩,陛下要三思啊”。汉文帝于是撤销了这个命令。
终于有一年张释之升到了廷尉。廷尉主掌刑狱。一次,文帝坐车出行经过渭桥时,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惊吓了驾车的马。文帝愤怒地让骑兵追到此人,送到张释之面前让其治罪。张释之根据清道戒严的规定,判处那人罚金。文帝指责张释之,此人差点害的寡人丧命,怎可如此轻判?理应问斩。张释之解释,依据汉代法律,只能这样判决。法律,上至皇亲贵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谁都是一样的。
还有诸如一个盗贼偷盗皇室宗庙的玉环,汉文帝认为该诛其九族。张释之依据“偷盗宗庙服御器物者斩首”这一条款,判处斩首。
这几件事充分说明了张释之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作为主管刑狱的司法者,不畏上级权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成就了“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案”的佳话。之前一位政府工作者因为遵照明显不符要求的领导命令受了处分,社会上喊冤者不少。估计他自己也感觉要冤死了。官大一级压死人,会议纪要代替法律法规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件事的发生却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张释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为后世人做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