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张孝祥从小就聪明过人,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用今天的话来说,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文采好,书法也好,在他参见殿试的时候,助了他一臂之力。当时的宋高宗酷爱书法,殿试时看到张孝祥的字为之倾倒,甚是喜欢,甚至怀疑这是仙人下凡,于是亲自点名张孝祥为状元。书中记载:
高宗酷嗜翰墨,于湖张氏孝祥廷对之顷,宿醒犹未解,濡毫答圣问,立就万言,未尝加点。上讶一卷纸高轴大,试取阅之。读其卷首,大加称奖,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疑其为谪仙,亲擢首选。胪唱赋诗上尤隽永。张正谢毕,逐谒秦桧。桧语之曰:“上不惟喜状元策,又且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又扣以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正色以对:“本杜诗,法颜字。”桧笑曰:“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盖嫉之也。
张孝祥的书名也因为被高宗推崇,名传海内。陆游也曾说,张孝祥的书法在当时为世人贵重,“锦囊玉轴”,没有一家不想得到的。连朱熹老夫子都夸他:“安国天资敏秒,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多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其伟。”
张孝祥自称书法源自颜真卿,但后人从他的墨迹中看到,他其实还有受米芾的影响。他的书法不同于上文讲到的范成大的字,范氏的书法比较率意成熟,跟他的诗一样有田园气息。而张孝祥正好相反,用笔结字,章法布局刻意而为。小学时读过他的诗,年近半百才见到他的字,一见倾心
从张孝祥的《 台眷帖》可以看出,书写的时候他比较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以及结构的正侧险夷。例如在第五行的下面突然用轻快的笔法用小草写出,与上面相对凝重的粗笔形成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张孝祥少年得志,因此在他的性格中多少都有点争强好胜。陆游也说他才气过人,然而急于进取。表现在书法字迹上就是有点这种刻意求变的面目。但他毕竟属于豪放派的诗人,虽然诗词才气与苏轼和辛弃疾所比,格局略小,但在相对偏安的南宋来说,还是第一流的人物。因此豪迈的书风才应该是他的本来面目。
张孝祥的《柴沟帖》就是这种豪放面目的代表作,用笔苍劲奇古,笔意洞达,有如掉臂直行,我行我素。张孝祥也有饮酒作诗的爱好,因此这幅作品很可能就是他喝完酒之后写的。他的好友杨万里说他:安国书甚真而放如此。朱熹所以批评他说“爱放纵”,也应该指的是这类书作了。他们都在围绕“放”而说,但我觉得杨万里说的“真”反而是最好的说明。说明张孝祥本就是真诚、真率之人,这个真是本真。
叶绍翁云:尝舟过洞庭,月照龙堆,金沙荡射,公得意命酒,唱歌所自制词,呼群吏而酌之,曰:亦人子也。其坦率类如此。
说张孝祥乘舟过洞庭湖时,饮酒唱词,这首词就是他的压卷之作《念奴娇-过洞庭》,而当时可能就是想到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以非常感叹说:都是人啊,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这么好的词呢?也正是有了这种“真而放”于是才能写出那首与苏轼相辉映的千古绝唱: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然的话他在各方面的成就,真的是未可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