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31 21:15:48
阅读:

贤妻张良娣

李亨经历了这两次大案,两次婚变,身心都遭受重创。

有一次, 李亨入宫向玄宗行礼时,玄宗发现,李亨的发际线脱得老高,头发也有一些花白,人看着也有些老气横秋的。其实李亨时年只有三十五、六岁,正当盛年,又是太子,生活优裕,按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早衰的症状。玄宗想起了自己做太子的时候,虽然处境也艰难,但是那时候他是多么地意气风发啊。玄宗也知道,李亨这些年过得实在是太憋屈了。虽然皇家父子之间亲情淡薄,但毕竟血浓于水,看到李亨这个样子,玄宗也有些良心发现,自己对这个亲儿子,是不是太刻薄了些?

玄宗的大太监高力士很同情李亨,他经常在玄宗面前赞誉李亨的仁孝与谨慎,说李亨很识大体,顾大局。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唐玄宗与大太监高力士

玄宗也觉得,李亨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表现得很能忍辱负重,他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没有让自己这个父皇为难,这说明李亨还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是可以托付大事的。玄宗觉得,自己已经把这个儿子盘了这么多年,盘得他服服贴贴的,一点棱角都没有了,也差不多了,毕竟也不是真的想要把他盘残了。大唐的天下,将来还得有人撑起来呢。

玄宗决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抚慰李亨,李亨不是丢了两个老婆吗,那就给他再娶一房好老婆。

人选很快就确定了,就是玄宗的姨母邓国夫人窦氏的孙女,张氏。随即,张氏被册封为良娣,入侍东宫。

玄宗李隆基还在幼年的时候,一个奴婢诬告他的母亲窦妃行巫诅诅咒武则天,窦妃被武则天召入宫中,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他的父亲李旦,却连一个字也不敢问武则天。李隆基失去母亲后,李旦就把窦妃的妹妹窦氏召来,抚养李隆基长大。因而李隆基跟窦氏这位姨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位后就把她封做邓国夫人,她的儿子们也都得到了封赏。

因为张良娣的背景,使人们普遍地认为,玄宗对太子李亨是支持的,李亨的太子之位,也还是稳固的。

张良娣出身名门 ,美貌动人,又正值妙龄,年纪大约只比李亨的长子李俶大不了多少,李亨当时是三十多接近四十岁,因此这一对夫妻,可算是大叔和萝莉的组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霸道总裁爱上我“、”承包渔塘“的甜蜜桥段就要上演了。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张良娣(演员年纪偏大,张良娣嫁给李亨时不过20岁左右)

然而张良娣却发现,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她的大叔丈夫经常闷声不语,低着头,背着手,走走来,走走去,活像个愁苦的小老头似的,哪有多少心思去讨她这个小娇妻的欢心啊。不过张良娣并没有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去抱怨丈夫,去自怨自艾。张良娣从小聪颖过人,又加之出身于皇亲国戚,消息灵通,因此,她对于李亨的处境,也是有相当了解的。张良娣经常想办法逗李亨开心,她性情开朗,爱说爱笑,非常善解人意,像一个快乐的精灵一样,带给了李亨不一样的感受。

李亨身为太子,身边有过不少女人,那些女人,大都是温婉柔顺的,像小草一样,攀附在李亨的身上。张良娣虽然年纪不大,却很健谈,她有一种一般女子少有的爽利和果敢,表现出相当的见识和主见,每每能令李亨心悦诚服。而李亨本身性情就有些柔懦,有些优柔寡断,因此李亨对她,竟渐渐依赖了起来。这两个人,一静一动,一柔一刚,相得益彰,两人的感情渐渐生温,很快,张良娣便成了李亨的专宠。张良娣对于李亨来说,也渐渐成为一棵和他并肩站立的、可以互相依靠的小树。

有一次,玄宗偶然造访东宫,看见东宫的乐器都蒙了灰,服侍的宫人也很少,李亨和张良娣都穿戴平常,生活也很简朴,玄宗对他们顿生好感。原来李亨因为害怕落人口实,一直生活得比较简朴,并没有过着人们想象中豪华的太子生活。李亨自从娶了张良娣以后,也依然小心翼翼地过日子。而张良娣虽然出身大家,却也守得贫,耐得苦,和李亨一起简朴度日,并没有什么怨言。李亨对她心生愧疚,这是多么贤惠的妻子啊!看张良娣这出众的品行,将来妥妥地是第二个长孙皇后啊!等将来登了基,一定要好好地补偿她!

大家看这一对夫妻,想起了谁?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半个世纪之前的李唐皇室,李亨的叔爷爷李显被武则天废掉皇帝位,贬居偏远的均州和房州多年。李显生性胆小、懦弱,受不得苦,受不得惊,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寻死,而他的妻子韦氏却刚强坚定,给了李显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也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不过,李显和韦氏这一对,是以善始,以恶终的。那么,李亨和张良娣这一对,将来又会是何种结局呢?、

王忠嗣之死

按说李林甫连续发起了这么几轮疯狂的攻击,也没有撼动李亨的太子之位,应该就此收手了吧?李林甫可不那么想,他认为,他与李亨的已是结下了八辈子的冤仇,李亨要是登基做了皇帝,还不得诛他李林甫九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继续全力以赴,一干到底!坚决干死李亨!

接下来的几年中,李林甫连同他的得力干将,其中就有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续打击太子李亨。李林甫也总结出来了,有人“欲谋立太子”是玄宗的死穴,玄宗一听就紧张得汗毛倒竖,就会任由李林甫去查,去杀。而李林甫只要以此为名,就能狐假虎威地对李亨发动疯狂攻击,即使不能把李亨打倒,也能有力地削弱李亨的势力。这一招屡试不爽,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啊!

李亨的心中只有悲戚,他娘的,这老小子整本宫还整上瘾了?我忍!—— 我躲!—— 试看你能奈我何?

天宝六年(747年),李林甫又指使大将董延光,诬告李亨的好兄弟王忠嗣“欲谋立太子”。玄宗雷霆大怒,急召王忠嗣回京,令三司严审,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最后还是因为大将哥舒翰拼死相保,才留下王忠嗣一命。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五岁。

李亨自身难保,只求火不要烧了自己,也不敢为王忠嗣辩白求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好兄弟冤死。

王忠嗣是玄宗的养子,玄宗对他有养育之恩,与他也有父子之情。王忠嗣成年后尽忠报效,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大唐的一代战神(名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曾经是王忠嗣的部下,也都得到过他的提携,王忠嗣有多牛,可以想见吧)。这对义父和养子的故事,本应该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却因为奸人的诬告和玄宗的多疑,而黯然收场,陡留一声长叹。玄宗这辈子,信女人,信奸臣,后来又深信半路跑出来的干儿子,却唯独不信自己养大的亲儿子,养子,也是十分地令人不解。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王忠嗣

这期间,张良娣都与李亨一起共同面对,她经常和李亨一起分析局势,为李亨出谋划策。张良娣还经常出入宫禁,尽力弥合玄宗与李亨之间的父子关系。可以说,对于李亨来说,张良娣不仅是是一位出色的贤妻,也是有着深厚革命情谊的革命战友。

天宝十年(751年),张良娣为李亨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佋。李佋的出生,给李亨苦闷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欣喜。

李林甫病死

天宝十一年(752年),宰相李林甫病死。

这对李亨来说,不啻为天大的喜事。李林甫这个老王八犊子,不仅弄权误国,这些年还把李亨的亲戚朋友杀了一个遍,把李亨坑得几度死去活来。李亨对他,真是恨不得啖其肉,食其骨啊。现在,李林甫终于翘辫子了。李亨心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我斗不过你,可是我活得过你啊!哈哈,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杨国忠祸国

不久,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拜相。

李亨才发现,刚去了一只猛虎,又来了一匹豺狼啊!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杨国忠跟着李林甫一起整李亨,李林甫死了,杨国忠继续整李亨!似乎是整李亨整上瘾了呢。唉,啥也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如果说,李林甫是一个奸恶的政治家,杨国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鬼扯的政治流氓。李林甫大奸大恶,也有大才。而杨国忠"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弄权祸国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国忠出身弘农杨氏,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兄。他本是个不务正业的市井无赖,好不容易才混上了一个小官。后因杨贵妃得宠,杨国忠从蜀中来到长安,刻意接近、讨好杨贵妃,也借此经常在玄宗面前刷存在感,投其所好,渐渐为玄宗所宠信。杨国忠又千方百计巴结李林甫,李林甫因他是杨贵妃的亲戚,也尽力拉拢。因此杨国忠步步高升,一年不到就身兼15余职,一跃成为朝廷的重臣。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杨国忠

李林甫每次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仗着玄宗的宠信和杨贵妃的得宠,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向李亨发难。杜有邻一案,最初就是由李林甫命杨国忠主审的,杨国忠在此案中,充当李林甫的马前卒,向李亨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杨国忠与李亨的梁子,也越结越深。

起初,李林甫与杨国忠一唱一和,互相利用。后来,杨国忠的地位越来越高,两人便因利益问题产生了矛盾,渐渐分崩离析。杨国忠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渐渐盯上了李林甫宰相的位子。因为杨国忠的离间,玄宗也渐渐疏远了李林甫。李林甫与杨国忠的矛盾,也趋于白热化。

李林甫权倾朝野,玄宗对他也是有所忌惮的,扶持杨国忠,正好可以牵制李林甫。再说李林甫已垂垂老矣,干不了几年了,也需要找人接替他的位置。玄宗觉得,杨国忠又忠心,又能干,还是杨贵妃的堂兄,提拔他,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

天宝十二年(753年),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谋反,并成功使李林甫获罪。李林甫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子孙被流放。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

李林甫弄权误国,恶贯满盈,却得以寿终正寝,也实在是老天不长眼。但他却在死后,以这样一种吊诡的方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以说,杨国忠为一己私怨而诬告李林甫,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为民除害了。其实说来也可笑,李林甫生前动不动就诬告别人谋反,有些也没成功,他死后,却被别人诬告谋反,还诬告成功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啊!

其实说起来,李亨的生母杨贵嫔,也出自于弘农杨氏,和杨国忠、杨贵妃都是同宗,论起来,杨国忠和杨贵妃都要叫杨贵嫔一声姐姐的。李亨本是个好好先生,杨贵妃又非常受玄宗宠爱,因此,李亨本来是千不想万不想跟杨家结仇的。但无奈,杨国忠为争权夺利,选择了站在了李亨的对立面。

杨国忠当上宰相后,与李亨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改善。这不明摆着的吗?在之前的权利斗争中,杨国忠跟李亨早已成为势不两立的死对头,绝不可能化敌为友。杨国忠也和李林甫一样,觉得等李亨登了基,绝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而且杨国忠现在又大权在握,志骄意得,觉得只能趁着现在玄宗还春秋正旺,一鼓作气,把李亨这个看起来软趴趴、不堪一击的太子赶下台。

玄宗也不是不知道李亨和杨国忠的不合和矛盾,但他一如既往地采取和稀泥的态度,任由双方你来我往,互相牵制,闹得实在不像样了,才出面喊停。

李亨与杨家,却也结了几门亲事。李亨的长子广平王李俶,娶了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为正妃。李亨的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郜国公主),嫁给了杨贵妃的另一个姐姐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

不过这些联姻,并没有使李亨和杨国忠的关系得到本质上的改变。李亨依然在杨国忠的明枪暗箭中,继续着他憋屈的太子生涯。而张良娣,也跟着李亨继续担惊受怕。

安禄山的发迹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相权,杜绝汉人大臣”出将入相“的根源,向玄宗建议重用蕃将,得到了玄宗的采纳。蕃将安禄山就是得益于这一政策,而迅速发迹的。

安禄山本是突厥人,幼年丧父。成年后投身行伍,因做战勇猛,还特别善于巴结逢迎,又搭上了李林甫“重用蕃将”的快车,而升迁迅速。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已经出任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又不惜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让他们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使得玄宗更加信任喜爱他。

安禄山本身精明狡黠,但是每每在玄宗面前,却表现得非常憨厚忠实。

有一次,玄宗让安禄山去拜见太子,安禄山却瞪着牛眼反问:太子是谁?要说这话实在假得不像话,一个封疆大吏,安能不知太子是谁?但是玄宗听了却很高兴,哎呀,这小子心中只知有朕,不知有太子,对朕简直是忠心之致啊!

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肚子大得不得了。玄宗笑问“胡儿肚子这么大,里面装的是什么",安禄山非常认真地说”里面全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 这一通彩虹屁,简直把玄宗电晕了!可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绝对是真理啊。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安禄山

安禄山见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便不顾自己比杨贵妃大了差不多20岁,厚着脸皮拜杨贵妃为干娘。他每次见了玄宗和杨贵妃,都先拜杨贵妃,再拜玄宗,称“胡人先拜母再拜父”,嘴巴像抹了蜜似的,哄得杨贵妃开心得不得了。玄宗从来没有见过别人这样,反倒觉得安禄山的行为体现出了少数民族人特有的憨厚忠实,从此更加喜欢他了。

此后,因为玄宗的宠信,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进朝奏请没有不答应的。

安禄山和杨国忠,起初也有过合作,但是后来,特别是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不满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度宠信,安禄山也瞧不上杨国忠,觉得他不过是靠着裙带关系往上爬,并没有什么真本事。这两个人为了争权夺利,斗争渐趋白热化。

杨国忠多次向玄宗进言安禄山兵多权重,必然要造反,也有其他很多人如此提醒玄宗,但是玄宗就是不相信。有一次,玄宗实在拗不过杨国忠,便按他说的召安禄山进京来试探他,结果安禄山不仅大大方方地来了,还在玄宗面前痛陈忠心,把玄宗感动得要死要活的。此后,再有人说安禄山要谋反,玄宗就直接把人绑了送给安禄山处置。

说来也奇怪,玄宗动不动就疑心他的亲儿子要夺他的皇位,不惜痛下杀手,杀出一片血雨腥风。而对于安禄山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干儿子,却相信得不得了。估计太子李亨背地里都要妒嫉死安禄山这个干兄弟了,唉,只恨没有人家那样的的好演技啊!

安史之乱爆发

当时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上兵力有十几万之多,他数次出入长安,见唐朝内部兵力空虚,而常备军都驻扎在边境,确实生出了反意。现在,杨国忠步步紧逼,他也实在装不下去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他娘的!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唐朝承平已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州县又没有什么常备军。因此,叛军一路并没有遇到什么有效地抵抗,很快就占领河北全境,直向唐朝的东都洛阳扑去。

叛乱开始后,玄宗还只当是谣言。直到6天后,玄宗才终于相信,他的胡儿安禄山,真的反了!玄宗愤怒异常!

但当时唐朝内部并没有多少兵力,玄宗便命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在长安和洛阳临时募兵,防守东都洛阳。但是这些临时招募的、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士兵,哪里抵挡得住安禄山那勇猛善战的正规军?洛阳很快失陷。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退守潼关的封常清和高仙芝采取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与此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因此封常清和高仙芝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可是玄宗听了监军宦官边令诚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了封常清、高仙芝。

玄宗又令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其中有6万边境赶回来的常备军),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与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想法一致,他带兵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哥舒翰

但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六月九日,哥舒翰流着眼泪被迫出战,却正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唐军大败。哥舒翰也被部下绑着投降了安禄山。

玄宗弃长安出逃

自安禄山叛乱开始起,作为长安屏障的潼关,每天晚上都会点起报平安的烽火。

六月九日晚上,玄宗翘首东望潼关方向,却迟迟都没有见到报平安的烽火燃起,心下暗叫:完了完了!潼关失守了!一切都完了!

第二天,上朝的官员不过一两个人。杨国忠是先痛心疾首地埋怨玄宗不听自己劝告,把自己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然后建议玄宗先到蜀中暂避。因蜀地多山,易守难攻,杨国忠又一直担任剑南节度使,那里是他的势力范围,蜀中物资充足,且又有3万多驻军,据蜀道之险,守他个几年,应该不成问题。

玄宗心下惨然,唉,一败涂地,一败涂地啊!可怜他辛苦一生,造就的煌煌大唐,眼看就将毁于一旦!就如做梦一般,他真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只想马上从这场噩梦中醒来。怎么办?怎么办?如果再早它20年,他一定要亲自披挂上阵,再做一回”拼命三郞“!但是如今,他已垂垂老矣,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了,拉不开弓,射不得箭,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十二日,玄宗下令要御驾亲征,并且把各宫门的钥匙都交给了太监边令诚掌管。

下午,玄宗的禁军仪仗迁到了大明宫。傍晚,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多赏赐钱财,又从马厩里挑出九百匹马,外面对此都一无所知。

十三日凌晨,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可怜还蒙在鼓里的其它李唐宗室、文武百官,还有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空前的劫难!

马嵬驿之变

一路风餐露宿,狼狈不堪。十四日中午,一行人到达了兴平县的马嵬驿。因一路饮食缺乏,又拼命赶路,负责护卫的禁军将士们已是又累又饿,且他们为了保护皇帝出逃,抛下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一时间,怨声四起。

大将军陈玄礼听到将士们的鼓噪,非常担心,素日威风凛凛的禁军们,如今又累又饿,连口吃的都没有!再这样下去,怕是要生出乱子来了,怎么办?必须给他们排解情绪啊!怎么排解情绪呢?陈玄礼立刻想到了杨国忠,不禁咬牙切齿,杨国忠这个狗贼!若不是他弄权祸国,大唐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将士们又怎么会抛妻弃子,亡命天涯?对了,安禄山造反不是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吗?不如杀了这狗贼!既为将士们出了气,也算是为国除害!还有那个狐媚惑主的红颜祸水杨贵妃,要不是她,英明神武的皇帝又怎么会变得昏聩不明?今日务必将她一并诛杀,以绝后患!可是,要杀杨国忠,皇帝肯定不会同意,得有别的大人物支持啊。陈玄礼想到了太子李亨,没错,李亨和杨国忠可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而且李亨现在负责殿后,手中有飞龙禁军2000人,比走在前面的皇帝的禁军还多一千人。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陈玄礼

陈玄礼立刻通过太监李静忠,找到了太子李亨,并说明来意。李亨听了,很吃惊,也有些踌躇。他一向谨慎过头,今见要做这样的大事,一时犹豫不决。张良娣虽为一介女流,却很赞同陈玄礼的想法,太监李静忠,还有李亨的两个儿子李俶和李倓,也都力劝李亨答应。李亨也想过,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等进入蜀中,蜀中可是杨国忠的地盘,杨国忠在那里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皇帝老爹又昏庸多疑,爱听杨贵妃的枕头风,到了那里,自己岂不是会更加受制于杨国忠吗?说不定还会被他弄死呢!不如趁此天赐良机,一举除掉杨家兄妹!为天下、为百姓、也是为自己除害!多少年了,李亨曾经无数次想过怎样把杨国忠碎尸万段,又怎样重振朝纲。如今,身处荒郊野外,他那伟大不可一世的皇帝老爹,也已是虎落平阳,有心无力。而禁军将士们群情激奋,可以加以利用。现在,有禁军统领陈玄礼的支持,自己手中又有2000禁军,何愁不能诛杀杨家兄妹?甚至掌握大权,甚至登上皇位?终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将士们只等一声令下,顿时杀声四起,先是乱刀砍死了杨国忠。接着,杨家的其他人也都被诛杀。他们又围住了玄宗居住的驿站,鼓噪声四起。

玄宗被惊动了,左右报给他说,杨国忠谋反,已经被禁军将士诛杀了。玄宗大吃一惊,然而也无可奈何。

陈玄礼又说,杨国忠已经伏法,请陛下将贵妃正法,以安将士之心。玄宗直气得哆哆嗦嗦,差点没背过气去!苍天啊!大地啊!想我李隆基也算是一代英豪!今日却如何落到了这般田地?!弄丢了大唐的江山不说,更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了!呜呼哀哉啊!

众人见玄宗不决,纷纷劝说,如今众怒难犯,唯有赐死贵妃,才能令将士们安心,才能保陛下平安西行。玄宗也知道,若是再迟疑不决,愤怒的士兵们恐怕连他这个皇帝也不认了,说不定今天就是他的忌日!再说,李唐皇室仅存的有生力量都在这里,若是再僵持下去,等到叛军追上来,把他们一锅端了。大唐,就真的要亡在他李隆基的手上了!

玄宗强忍悲痛,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引至佛堂缢杀。可怜一代美人杨贵妃,就这样”宛转娥眉马前死“了。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杨贵妃被赐死

很多人说玄宗虚伪,并不是真的那么爱杨贵妃,才会把她抛出来顶罪。其实在那种情形下,杨贵妃的性命是肯定保不住了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倚仗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才得以身居高位,弄权祸国,引发”安史之乱“,天下人对他恨不得人人杀之而后快!而杨贵妃,虽然并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也绝不是什么贤妃,杨国忠能跃居高位,祸乱国家,杨家人横行无忌,连李唐宗室都被他们欺负得嗷嗷叫,令天下人侧目,要说这里面没有杨贵妃的纵容和支持,谁信?因此 ,这里所有的人,禁军、陈玄礼、太子李亨、李唐皇室,都想要杨贵妃死!玄宗若是不答应,就是与这些人为敌,与这些人为敌,玄宗就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孤家寡人!说不定连性命都保不住了!问题是玄宗惜命,他也不想当孤家寡人。

杨贵妃死后,其尸体由陈玄礼等人验明正身。随后,陈玄礼立刻脱去甲胄,跪下向玄宗请罪。玄宗的一颗心,这才放回肚子里。

本来按一般政变的套路来讲,政变功臣陈玄礼,接下来,不是应该趁机拥立李亨这个新君登基吗?李亨有这种期待,玄宗也有这种猜测。但是,陈玄礼对玄宗的耿耿忠心,令李亨,甚至是玄宗,都始料未及。马嵬驿之变,至此结束。

李亨出走灵武

现在摆在李亨面前的问题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到蜀中,重建小朝廷,偏安一隅?李亨与张良娣,儿子李俶李倓,太监李静忠,大家一合计,都觉得这样不行。到了蜀中,玄宗还是皇帝,李亨还有一大帮兄弟,僧多粥少,免不了争夺倾轧。而且,等安禄山一路攻到了蜀中,那时,就退无可退了。现在,长安虽然已经失陷,但大唐尚有大片的国土未失于敌手,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和兵士,正在同叛军英勇做战,也需要有人统筹调度和指挥。唯今之势,进,则有希望,退,则最后必定死无葬身之地!但如果不去蜀中,又能去哪里呢?

对了,离这里最近的驻军是灵武的朔方军,李亨曾经遥领朔方节度使,在朔方军军中有一定威信。而现在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正在前线与叛军作战。对,去灵武,找郭子仪,然后再整合天下兵马,发起反攻,一举平定叛乱!

第二天,正巧有当地百姓拦住玄宗,请求他留下来主持大局,抵抗叛军。于是,李亨与张良娣,还有几个儿子,齐齐地跪在玄宗面前,请求允许他们分兵灵武,去找郭子仪,领导平叛,发起反攻。

玄宗心下也知道,李亨八成也参与了马嵬驿之变,这小子做小伏低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要挣脱牢笼了,必是不肯与他一起去蜀中的。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平叛,也的确需要有人来领导主持,李亨是大唐未来的皇帝,也到了让他建立功勋的时候了!于是,玄宗拍着李亨的肩膀,握着李亨的手,对他一番勉励,去吧,去建功立业吧,大唐的天下,就全托付给你了!

张良娣当时正怀着身孕,大着肚子,按理说应该跟随玄宗去蜀中,以保母子平安。但是她却不听劝告,执意要跟随李亨去灵武,让李亨既感动又心疼。

当天,李亨带着张良娣,儿子李俶和李倓,太监李静忠,还有少量兵马,出发了。

李亨时年已经45岁,他终于第一次走出了那残酷倾轧的污浊朝堂,脱离了他那强势又多疑的伟大父皇的如来手掌,可以去建功立业,一展抱负了!他第一次感觉到,连呼吸都是那么地自由、顺畅。同时,他心中又涌起无限的悲壮之情,国难至此,前路茫茫,不知何日才能光复大唐啊!

一路上,因为战乱,天下不太平,时有贼寇滋事,可谓艰险异常,幸得两个儿子李俶李倓和太监李静忠的忠心护佑,才得以平安。正值战乱,沿途官吏和百姓纷纷逃亡,李亨一行人一路上风餐露宿,饮食无着是常事,到了晚上,有间房住就不错了,也讲究不得什么。

每到晚上住宿的时候,张良娣总是将房间隔成前后两间,让李亨住在里间,而自己则住在外间,以防不测。李亨劝她说:“御寇并不是女人的事,你怀着身孕,赶路又劳累,还是到里间睡吧。”张良娣说:”现在局势混乱,随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现在殿下的护卫太少,如果遇到仓猝之变,我在前屋还可以阻挡一下,殿下可以有时间从后屋撤走。“李亨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女人能如此地舍己护他,他一把抱住张良娣,流下了感动的热泪。真是娘亲,爹亲,都不如老婆亲啊!我李亨得如此贤妻,夫复何求?同时李亨也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与张良娣共享他所有的一切。

接下来请看大结局: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三):耿耿贤妻,如何变成了祸国的妖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