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王朝行将就木的时候,总会出现末世景象,比如所谓的奇案。明末有三大奇案,清末则有四大奇案。张文祥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因为此案的死者居然是堂堂的时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凶手则只有一个人。
一、案件经过
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来到江宁府的校场,循例阅射。江宁府衙门在现今的南京内桥南首,也就是现今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附近。校场有箭道直通督署后院西便门,来往皆可步行,无需乘轿。每年一度的总督阅射,是当时江宁的一大盛典,允许百姓参观。因此马新贻回署的箭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见惯了刀光剑影中的马新贻,饶有兴致地观看武员的骑射。随后自箭道回署,护卫紧紧追随左右。这时突见一人快步走到总督马新贻面前,躬身请安。护卫未及拦问,短衣人已从靴筒中拔出短刀猛刺总督。亮光一闪,便刺进了马新贻的右肋。事后,刺客完全可以乘乱逃走,但此人却束手就擒。操着北方口音高声嚷道:“刺客就是我张文祥,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说毕仰天狂笑,从容就缚。而马新贻则重伤不治,于次日身亡。
二、马新贻简介
历史上关于马新贻被刺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说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文祥为友复仇,刺杀马新贻,情节如电影投名状。此说法,非常适合八卦闲谈,流传很广。既然称为奇案,那就是有争议。我们不妨先看看马新贻其人其事。
马新贻(1821年—1870年),山东菏泽人。道光年间进士出身,与李鸿章、郭嵩焘是同榜进士。外放安徽省任知县,先后任职于建平、合肥,以勤政著称。咸丰三年,太平军进攻安徽,淮河南北群盗并起,任合肥知县的马新贻常常操练军队,以备抗敌。
咸丰五年跟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进攻占据庐州巢湖的太平军,马新贻率兵击败了来援的太平军,接着又攻克了庐州。因功升庐州知府,赐花翎。咸丰七年,马新贻在舒城将捻军和太平军联军击败,因功被吏部记名以道员任用。
咸丰八年,太平军陈玉成率军进攻庐州,马新贻率领团练乡勇迎战。马新贻的军队溃败,官印也丢失了,被朝廷革职留任。随后安徽巡抚翁同书(翁同龢之兄)保举马新贻继续署理按察使,钦差大臣袁甲三保举马新贻复官原职。
同治年间,马新贻继续跟随袁甲征战安徽,因功升任安徽按察使,不久又升任布政使。同治三年(1864年),马新贻升任浙江巡抚,请注意此时的浙江刚刚左宗棠的楚军收复。“东南三大政,,曰漕,曰盐,曰河。”漕运、盐政和河工是江、浙两省行政事务中的重中之重,核心所在。
纵观马新贻在浙江的所作所为。虽然在任的时间不长,但在三大政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因此其能力毋庸置疑。同治七年(1868年),马新贻被擢升为闽浙总督。在半路上又接到圣旨改任为两江总督,接替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曾国藩则被调往河北,任直隶总督。
三、审案过程
1、初审
案发后,朝廷立即指派江宁将军魁玉、江宁布政使梅启照等官员审讯,可审了几天,张文祥只报姓名,其他闭口不谈。此后又派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审,直至“熬审”四个月后才有供词。大意是张文祥曾经递状控告别人霸占其妻,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以其妻自愿改嫁不准其状。张文祥向资助自己的龙启云诉苦,龙启云则言自己做海盗时曾遭马新贻剿杀,故怂恿张刺杀马,因此张奋而杀马。
一介走卒直入总督校场刺死朝廷重臣,审讯几个月就得出如此供词,舆论哗然。慈禧则直接调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复查此案。此外派刑部尚书郑敦谨等驰往南京会审。
2、复审
曾国藩以年事已高,头晕眼花,经不起漫漫长途而推脱,迟迟不南下。可暗中,一直在关注“刺马案”的发展,江宁将军魁玉一直在向他密报案件的审理进度。
曾国藩在返回江宁之前,面见慈禧。曾国藩心想一定会谈及刺马案,他也想摸摸慈禧的态度。然而慈禧只是说了两句漫不经心的话:“马新贻办事甚好”,“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其他的没有过多提及。
到了年底,曾国藩终于抵达江宁,正式上任。从接到回调两江的圣旨算起,共历时3个多月。上任后,他迟迟不提案子。而是派出心腹彭玉麟、赵烈文、吴汝纶等暗加调查。结果又衍生出了两种说法:
说法一:
张文祥同好友曹二虎、 石锦标加入了捻军,在一次战斗中,马兵败,被张活捉。张文祥等人久有叛捻之心,欲借马新贻的关系投降清军。遂私下与马结为兄弟,反正降清。后来马新贻骗奸曹二虎妻,杀了曹二虎。张文祥逃脱,誓为二虎报仇,要杀马。
说法二:
马新贻实为回人,其父是山东菏泽回民之首,与甘肃回王素有联系。马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军火多得回民资助,故屡屡立功,升迁也快。马对回王感恩,一直寻机报答。简单来说,马新贻与回人有勾结。马下令取缔私营店铺,张文祥生计被断,便追踪马刺之为国除害、为己泄愤。
说法三:
张文祥交待,自己曾在湘军鲍超部当兵,因作战勇敢,被选为新兵营哨官。鲍超的“霆军”里有哥老会组织,他是哥老会的头目。“霆军”在金溪哗变,就是哥老会大加煽动的后果。哗变后,张逃至天目山,躲进寺庙里。寺庙长老是一个隐身的天地会首领,张文祥于是又入天地会抗清。后浙江巡抚马新贻在宁波、台州与天地会作战,使之蒙受重大牺牲。张文祥受寺庙长老之托,杀马新贻为天地会会友报仇。
此说法就厉害了,矛头直接指向了湘军。事实上,湘军鲍超部的确在金溪产生了哗变。当时,清廷正寻找借口整治曾氏兄弟。曾国藩闻金溪八千“霆军”哗变后,为不给清廷口实,迅即派员送去军饷,平伏了这次哗变。
四、结论
1871年2月19日,刑部尚书郑敦谨亲临江宁,开庭审理“刺马案”。可审理过程并不顺利,因为只有他一人在发问,与他并坐正堂的曾国藩始终闭着眼睛。几天审下来,郑敦谨明白了,一切似乎都有人安排好了,张文祥什么都不说,曾国藩也不配合。
最终郑、曾上奏朝廷,维持魁玉、张之万的审理结果:马新贻力剿海盗,张文祥为友出头,刺杀马新贻。这样就避开了宫廷、刑部、兵部、督省、湘军等要害部门,而皆大欢喜。郑敦谨还加了一条,对张文祥的量刑,除了要凌迟处死,还要摘心致祭。朝廷最终也接受了这一 事实,认为张文祥是受海盗指使,刺杀了马新贻。
五、异常情况
马新贻奉旨进京请训,向慈禧太后请安,当他从养心殿出来时,大汗淋漓,朝服湿透,惊恐万状。据马新贻的后人说,慈禧太后授以他密旨,要他秘密调查金陵沦陷后,太平天国国库金银的下落及有关事宜。他深知此事重大,凶险极多,故此失态。
在赴任前,马新贻还把两位家兄招至身边,叮嘱说:“我此次去,凶多吉少,万一有不测,千万不要到京告状,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两位兄长听了也惊恐不安。
张文祥刺杀成功后,完全可以乘乱逃脱,或者至少尝试逃脱,结果却束手就擒,岂不怪哉。曾国藩回任两江,却偏偏拖拖拉拉,问安也不积极,岂不怪哉。
就在处决张文祥的第二天,郑敦谨还没等朝廷圣旨下达令其回京,就愤然离开了南京。曾国藩送他程议,他分文不受。走到清江就停了下来,直接辞官回乡了。
曾国荃攻下南京后,主要有三个疑点。一是太平天国的余孽并没有斩草除根,洪秀全的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跑了。二是太平天国的大笔财宝“圣库”不见了。三是抓了李秀成,在获取口供后,杀人灭口。加上曾家兄弟立下如此盖世奇功,想当年咸丰帝曾经许诺,攻下南京者一律封王的,朝廷不得不对曾家兄弟有所猜忌。
六、猜测结论
马新贻从其发迹来看,和湘军完全是两个体系。马的伯乐翁同书最终因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弹劾而死,其父翁心存一急而亡,这也是为什么翁同龢和李鸿章恩怨所在。左宗棠收复浙江后,朝廷迅速填由马任浙江巡抚。由此可以看出马新贻是慈禧制衡湘军的筹码,马到两江的所作所为很多都是直接针对湘军的。因此从马新贻死后的收益来看,湘军派系是最大的受益者。
曾国藩即使不是刺马案的直接幕后指挥者,至少在后来也是知情者。从慈禧回调曾国藩任两江,就已经摆明态度。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刺马案是对慈禧的一大挫折,但没办法,先稳定局势再说。至少曾剃头表明了态度,主动要求裁撤湘军,让朝廷稍稍放心。
- 上一篇:安徽安庆名人——张廷玉
- 下一篇:“靖康之耻”,唯一勤王成功的忠臣,死也不过宋金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