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飞《八濛山铭》拓本三种、诸葛亮《远涉帖》
《八濛山铭》(传)拓本三种(后两种疑为清代、民国伪刻)
传说张飞打败曹操手下名将张郃之后,以丈八蛇矛在八濛山石壁上凿隶书两行:“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即后世传诵的“八濛摩崖”。由于年代久远,遗迹已壁裂字毁。清光绪年间,有人根据拓本重铭石上,民间叫“桓侯碑”。“特殊年代”中被人打碎埋于地下。
张飞(?-221),字益德(《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获胜,崭露头角。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 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
197年6月,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骑兵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州四郡,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后来刘备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蜀增援。到达江州,遇上刘璋大将严颜,严颜被张飞生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被张飞引为上宾。大军继续分定诸郡县,于次年(214年)五月推进至成都,与刘备会合。刘备成为益州牧,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虽属益州但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张飞随即参与攻打汉中的战事。219年,刘备据有汉中,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十二月,关羽被孙权所杀。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汉怀帝刘禅于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张飞为桓侯。
诸葛亮《远涉帖》(原石及拓本)
《远涉帖》相传为王羲之临摹诸葛亮所书。
诸葛武侯《远涉帖》,余既冠时,与鲜于纯叔获观于沙麓张氏家。迨大德庚子冬,诏集贤所贮书画,赐其院之官属,吕司直所得者,亦有是帖。老眼复观,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然比之向所见者,後有东坡跋语,辨其印章,玉泉公家曾收。彦瞻博雅好古,可谓物有所归矣。(《秋涧集》卷七十三)
孔明能书早见诸北宋《宣和书谱》,且道及蜀汉书家仅其一人。唯因人得其遗迹必珍玩之,故古代不乏穿凿附会,米芾《跋秘阁法帖》即谓《淳化阁帖》之《度德》、《亮曰》二帖“并诸葛书”,宋以降刻帖遂踵迹因循其说。如康熙《懋勤殿法帖》作“诸葛亮《亮白帖》”。乾隆《因宜堂法帖》也将《亮曰帖》归为“蜀汉诸葛武侯书”,并伪刻明天启安世凤跋“武侯手翰,惟此数十字”云云。就米芾之失鉴,大观初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指谬曰:有误着其主名者,若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亮书之类是也。“孤不度德量力”与“亮白董卓已来”二帖,皆诸葛传中与昭烈问答语。此文出亮言,亦史家润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记,米遂谓亮书,差千里矣。近代张伯英《法帖辨伪》亦谓《因宜堂法帖》多收伪迹,以阁帖所载之《隆中对》一段,即命为诸葛武侯之书,此甚可笑。
北宋集帖间相传亮书另一刻帖为大观初《汝帖》中之《玄莫帖》。隶书二行十四字为:“玄莫大寂混合阴阳先生天地柔刚”。此帖真伪,尚有分歧。元刘有定《衍极》谓“诸葛武侯其知书之变矣”注即列此帖字。清程文荣《南?帖考》质疑:“岂真以为武侯书耶?必集魏碑中字,然今无考”。明郭秉詹缩临《贞隐园法帖》戊集犹标帖主“蜀诸葛武侯孔明”。《法帖辨伪》则辨曰:“郭氏于临仿之工颇深。而鉴古之识殊浅,所临行草每杂用《阁帖》中伪迹,是其一失。”殆指《玄莫帖》。又,伪刻元佑《戏鱼堂帖》和宋《星凤楼帖》均有“诸葛亮《玄莫帖》”。《法帖辨伪》驳曰:“二帖宋、明时并无,所谓非驴非马,不古不今,供好事者插架之需而已。中有诸葛亮、曹植书,皆荒谬不审其所从来”。鉴于《玄莫帖》出现唐突,书帖查无实据,刻帖自疑信参半待考,由此愈反证下列《远涉帖》之确凿珍贵。
首先,流传有绪。《宣和书谱》“草书叙论”曰: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清张澍整理《诸葛忠武侯文集》援引《太平御览》着录帖文为:“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案,《御览》系宋太宗案头备览类书,由此说明斯帖于宋初存世无疑,故被当作先贤语录。且此乃亮书墨迹证据确凿,料经时贤考证,故既有书帖入藏内苑供帝王鉴赏,又明白无误着录于《宣和书谱》。两宋以降元学者王恽《玉堂嘉话》、《秋涧大全文集》之《跋诸葛公〈远涉帖〉》曾道及于青、中、暮年三度鉴赏。案其品鉴水平高明,故跋谓书帖于北宋迭经苏轼等庋藏当属可信,由此亦可见此帖确见于宋徽宗前不谬。
元以降《远涉帖》在清初藏家高士奇后裔康熙四十四年拣定“进上”《江村书画目》中又见踪迹,但其实未进宫而在民间辗转递藏。光绪十四年北京“寄观阁”古玩铺觅帖自山西太谷,旋为收藏家李葆恂觊觎而诡称后人仿作,以二十两银子“拣漏”一举居奇。此事传为琉璃厂古玩肆有眼不识瑰宝笑柄,至今屡为北京古玩界前辈陈重远《古玩史话与鉴赏》、《鉴赏述往事》、《文物话春秋》、《收藏讲史话》等系列丛书提及,引为经营古玩走眼经验教训。而李则就己巧取之举颇为自得,既把购置原委记录在案,且将书帖前后题跋,印鉴悉数着录于《海王村所见书画录》。《远涉帖》最后有记载可循系民国二十三年《河北第一博物院画报》第五十七期《古董录》短讯:“义州李文石丈有《远涉帖》,题『亮顿首』。历来着录家,均定为武乡遗墨。然又安知其为诸葛亮耶?纸墨字形,则确为汉晋间物,即谓之庾亮(东晋书家,《淳化阁帖》有《书箱帖》),亦无不可。似应存疑耳”。
《远涉帖》真伪,虽此存疑,但前辈学人多考证此乃王羲之临仿亮书之唐钩摹本。尤其李葆恂着录宋徽宗瘦金题书等言之凿凿。故尽管题跋所及斯帖于元蒙覆灭而自宫中流散,嗣后相继在冀北、岭南等地藏家间播迁?藏,清鉴藏家翁方纲于天各一方南北两度鉴赏、题跋等,均不见其本身著述;王恽、苏轼及其中表程正辅藏跋等,料于李葆恂着录前为好事者人为割取,斯帖当犹足信以为真。《远涉帖》书帖虽因李葆恂卒而不知所终,使人无缘一睹右军临仿武侯书迹神韵,幸此前道光二十七年粤籍儒贾叶应旸撰集《耕霞溪馆法帖》加以摹刻并列广东书法、鉴赏家吴荣光考识左证。经验证李葆恂着录书帖行秩及所钤印鉴,刻帖间墨拓徽宗“双龙”圆印,“宣龢”印、“御书”葫芦印,宋高宗“绍兴”印等,与之完全一致,从而令人得以领略翰墨书帖之一斑。值得一提是,粤帖甚多,叶刻丛帖即有四种,吴荣光《筠清馆法帖》外即推此帖。唯刻石于同治间粤海关监督晋某任满还京舟载过渤海突遇风涛为船人举而沉于海。故《远涉帖》虽堪称《耕霞溪馆法帖》仅存备份,然因石毁不存,此前世间拓本无多,摹刻帖犹吉光片羽矣。
作为孔明亲笔出师褒斜讨伐曹魏“特快专递”,《远涉帖》与同时《曹真残碑》语涉“屠蜀贼诸葛亮”云云,事关同一场战争敌对双方运兵谋略,南征北战史实恰可遥相呼应,史料价值可想而知。而作为“书圣”临仿“智圣”墨迹刻帖,书法价值更不言而喻。至于公诸“古褒斜栈道陈列”,岂非得其所哉?
释文: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
延伸阅读
三国诸葛亮书迹刻帖《远涉帖》重见天日
上海博物馆碑帖研究专家陶喻之研究员在从事古代碑帖整理研究过程中,于清代集帖间发现湮没已久的三国诸葛亮书迹《远涉帖》刻帖。行草二十七字作:“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一一。亮顿首。”这一研究成果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三国文化暨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上一经公布,引起轰动。因帖文内容事关诸葛亮晚年经褒斜栈道北伐曹魏,故蜀汉出师所在地的陕西汉中博物馆“褒斜栈道史陈列馆”复制翻刻予以陈列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一睹为快。
《远涉帖》最早始见于北宋内府《宣和书谱》著录,内容曾被入选宋初类书《太平御览》,由此表明墨迹书帖曾入藏北宋内府;另外,元人王恽《玉堂嘉话》、《秋涧先生文集》、王旭《兰轩集》,清收藏家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等均有著录或记载。据已佚书帖题跋可知此墨宝相传曾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临仿,后经北宋苏轼、宋徽宗赵佶、元朝大名府藏家及清鉴藏家孙承泽、翁方纲等递藏、过目、题跋,可谓流传有绪,信实可考。尽管墨迹书帖在李葆恂之后不知所在,幸好道光年间此帖被有刊刻丛帖家风的粤籍儒商叶应旸刻入《耕霞溪馆法帖》得以传世,同时广东学者、书法鉴藏家吴荣光、张维屏就此均有题识。
诸葛亮书法世间绝无仅有,作为钩沉所得传世唯一可信的“书圣”王羲之临仿“智圣”诸葛亮书迹,《远涉帖》的水落石出,其史料与书法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汉南定军山麓丞相墓前“护墓双桂”乍绽时节,这片当年蜀汉北伐出师地的“古褒斜栈道陈列”亦于古汉台博物馆改建落成,其间展览翻刻王羲之临仿诸葛亮《远涉帖》甚为引人瞩目。
因斯帖系我钩沉提供布展,故自应就此略事讲解。孔明乃“智能化身”妇孺皆晓,然其善篆、隶、草书则知者甚鲜。其实,孔明能书早见诸北宋《宣和书谱》,且道及蜀汉书家仅其一人。唯因人得其遗迹必珍玩之,故古代不乏穿凿附会,米芾《跋秘阁法帖》即谓《淳化阁帖》之《度德》、《亮曰》二帖“并诸葛书”,宋以降刻帖遂踵迹因循其说。如康熙《懋勤殿法帖》作“诸葛亮《亮白帖》”。干隆《因宜堂法帖》也将《亮曰帖》归为“蜀汉诸葛武侯书”,并伪刻明天启安世凤跋“武侯手翰,惟此数十字”云云。就米芾之失鉴,大观初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指谬曰:有误着其主名者,若以晋人章草诸葛亮传中语,遂以为亮书之类是也。“孤不度德量力”与“亮白董卓已来”二帖,皆诸葛传中与昭烈问答语。此文出亮言,亦史家润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记,米遂谓亮书,差千里矣。近代张伯英《法帖辨伪》亦谓《因宜堂法帖》多收伪迹,以阁帖所载之《隆中对》一段,即命为诸葛武侯之书,此甚可笑。
北宋集帖间相传亮书另一刻帖为大观初《汝帖》中之《玄莫帖》。隶书二行十四字为:“玄莫大寂混合阴阳先生天地柔刚”。此帖真伪,尚有分歧。元刘有定《衍极》谓“诸葛武侯其知书之变矣”注即列此帖字。清程文荣《南帖考》质疑:“岂真以为武侯书耶?必集魏碑中字,然今无考”。明郭秉詹缩临《贞隐园法帖》戊集犹标帖主“蜀诸葛武侯孔明”。《法帖辨伪》则辨曰:“郭氏于临仿之工颇深。而鉴古之识殊浅,所临行草每杂用《阁帖》中伪迹,是其一失。”殆指《玄莫帖》。又,伪刻元佑《戏鱼堂帖》和宋《星凤楼帖》均有“诸葛亮《玄莫帖》”。《法帖辨伪》驳曰:“二帖宋、明时并无,所谓非驴非马,不古不今,供好事者插架之需而已。中有诸葛亮、曹植书,皆荒谬不审其所从来”。鉴于《玄莫帖》出现唐突,书帖查无实据,刻帖自疑信参半待考,由此愈反证下列《远涉帖》之确凿珍贵。
首先,流传有绪。《宣和书谱》“草书叙论”曰: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清张澍整理《诸葛忠武侯文集》援引《太平御览》着录帖文为:“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案,《御览》系宋太宗案头备览类书,由此说明斯帖于宋初存世无疑,故被当作先贤语录。且此乃亮书墨迹证据确凿,料经时贤考证,故既有书帖入藏内苑供帝王鉴赏,又明白无误着录于《宣和书谱》。两宋以降元学者王恽《玉堂嘉话》、《秋涧大全文集》之《跋诸葛公〈远涉帖〉》曾道及于青、中、暮年三度鉴赏。案其品鉴水平高明,故跋谓书帖于北宋迭经苏轼等庋藏当属可信,由此亦可见此帖确见于宋徽宗前不谬。
元以降《远涉帖》在清初藏家高士奇后裔康熙四十四年拣定“进上”《江村书画目》中又见踪迹,但其实未进宫而在民间辗转递藏。光绪十四年北京 “寄观阁”古玩铺觅帖自山西太谷,旋为收藏家李葆恂觊觎而诡称后人仿作,以二十两银子“拣漏”一举居奇。此事传为琉璃厂古玩肆有眼不识瑰宝笑柄,至今屡为北京古玩界前辈陈重远《古玩史话与鉴赏》、《鉴赏述往事》、《文物话春秋》、《收藏讲史话》等系列丛书提及,引为经营古玩走眼经验教训。而李则就己巧取之举颇为自得,既把购置原委记录在案,且将书帖前后题跋,印鉴悉数着录于《海王村所见书画录》。《远涉帖》最后有记载可循系民国二十三年《河北第一博物院画报》第五十七期《古董录》短讯:“义州李文石丈有《远涉帖》,题『亮顿首』。历来着录家,均定为武乡遗墨。然又安知其为诸葛亮耶?纸墨字形,则确为汉晋间物,即谓之庾亮(东晋书家,《淳化阁帖》有《书箱帖》),亦无不可。似应存疑耳”。
《远涉帖》真伪,虽此存疑,但前辈学人多考证此乃王羲之临仿亮书之唐钩摹本。尤其李葆恂着录宋徽宗瘦金题书等言之凿凿。故尽管题跋所及斯帖于元蒙覆灭而自宫中流散,嗣后相继在冀北、岭南等地藏家间播迁藏,清鉴藏家翁方纲于天各一方南北两度鉴赏、题跋等,均不见其本身著述;王恽、苏轼及其中表程正辅藏跋等,料于李葆恂着录前为好事者人为割取,斯帖当犹足信以为真。《远涉帖》书帖虽因李葆恂卒而不知所终,使人无缘一睹右军临仿武侯书迹神韵,幸此前道光二十七年粤籍儒贾叶应旸撰集《耕霞溪馆法帖》加以摹刻并列广东书法、鉴赏家吴荣光考识左证。经验证李葆恂着录书帖行秩及所钤印鉴,刻帖间墨拓徽宗 “双龙”圆印,“宣龢”印、“御书”葫芦印,宋高宗“绍兴”印等,与之完全一致,从而令人得以领略翰墨书帖之一斑。值得一提是,粤帖甚多,叶刻丛帖即有四种,吴荣光《筠清馆法帖》外即推此帖。唯刻石于同治间粤海关监督晋某任满还京舟载过渤海突遇风涛为船人举而沉于海。故《远涉帖》虽堪称《耕霞溪馆法帖》仅存备份,然因石毁不存,此前世间拓本无多,摹刻帖犹吉光片羽矣。
作为孔明亲笔出师褒斜讨伐曹魏“特快专递”,《远涉帖》与同时《曹真残碑》语涉“屠蜀贼诸葛亮”云云,事关同一场战争敌对双方运兵谋略,南征北战史实恰可遥相呼应,史料价值可想而知。而作为“书圣”临仿“智圣”墨迹刻帖,书法价值更不言而喻。至于公诸“古褒斜栈道陈列”,岂非得其所哉? (陶喻之)
诸葛亮《玄莫帖》
《玄莫帖》为蜀汉法帖,据传为诸葛亮所书。据史料考证“北宋集帖间相传亮书另一刻帖为大观初《汝帖》中之《玄莫帖》,隶书二行十四字为‘玄莫大寂混合阴阳先生天地柔刚’,此帖真伪尚有分歧。元刘有定《衍极》谓‘诸葛武侯其知书之变矣’注即列此帖字。清程文荣《南帖考》质疑‘岂真以为武侯书耶?必集魏碑中字,然今无考’。明郭秉詹缩临《贞隐园法帖》戊集犹标帖主‘蜀诸葛武侯孔明’。《法帖辨伪》则辨曰‘郭氏于临仿之工颇深。而鉴古之识殊浅,所临行草每杂用《阁帖》中伪迹,是其一失’,殆指《玄莫帖》。又,伪刻元佑《戏鱼堂帖》和宋《星凤楼帖》均有‘诸葛亮《玄莫帖》’。《法帖辨伪》驳曰‘二帖宋、明时并无,所谓非驴非马,不古不今,供好事者插架之需而已。中有诸葛亮、曹植书,皆荒谬不审其所从来’。鉴于《玄莫帖》出现唐突,书帖查无实据,刻帖自疑信参半待考。”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