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教养长大。孟子少时,也是喜好游玩的孩子,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中说,“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小时候,孟子家离墓地很近,孟子玩的都是下葬哭丧之类的事,并对造墓挖坟很有兴趣。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边住下。但孟子又学起了商人沿街叫卖、讨价还价,孟母只好又一次搬家,住到了学校的边上,孟子这才“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学起了鞠躬行礼打躬作揖等礼仪。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
当然了,不是说这样在学校旁安定下来后,孟子就积极进取、成为大儒了。事实上,孟子学习一开始是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态度,孟母问他学习的怎么样,他说“自若也”。就那样,和以前差不多。于是孟母便拿起剪刀剪断了正在织的布,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以断布来教育孟子不可半途而废,孟子这才开始“旦夕勤学不息”,日夜学习。这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的由来。
孟子长大之后,有时会严拘于礼。一次孟子回家,见到妻子坐姿不端正,非常生气,孟母就此对孟子说,是孟子自己入门时没有遵循礼,又怎么能怪妻子,“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而孟子在齐国不能行其道想要离开齐国去别处的时候,担心孟母年老而忧虑,不知如何是好,也是孟母勉励孟子不要因自己而放弃行仁义的道路。
从一个年少嬉戏游玩、易被外界影响的少年,到一代大儒,孟子的成长是励志的,这其中,孟母的作用极其重要,可以说成就了孟子。
- 上一篇:李宗伟痛哭退役!败者为王,“宗”有一别
- 下一篇:游记之——紫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