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颇有学识,却一直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由得心灰意冷。
当初,哥哥张仲花钱让自己进了皇帝的卫队,成为骑郎,这是个自掏腰包的职务,本指着在此位置上步步升迁谋一个前程,但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个吃闲饭的,“不干了,还能给家里省点钱!”张释之熬不下去了。
事情常常在绝望之际才出现转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的能力,正好谒者出现了空缺,就提拔了张释之。
有了与皇帝坐而论道的机会,张释之精神大振。某日下朝,他留下来与汉文帝讲述治国之道。
又是个空谈帝王之术的人么?汉文帝打断了他,“远古的事还是先放一放,谈谈当前的政策得失。”
张释之并无难色,剖析秦末、汉初兴起的原因,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文帝被他说动了,是人才就不应埋没,于是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看来职场自古就竞争激烈,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许再坚持一下,转机就到了!
张释之随同文帝视察上林苑,这是把秦代的一个旧苑改造成的皇家动物园。皇上去观赏老虎,见管理上林的官员陪同在侧,随口询问了动物的一些问题,上林尉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
负责虎圈的啬夫见上司困窘,连忙代为回答,事无巨细,人们想到没想到的禽兽及园林的问题都一一细禀。汉文帝很满意:“官吏就应该像这个人一样,而上林尉不称职。”于是命张释之宣诏,拜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徘徊了一阵,迎着文帝不解的目光:“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
“忠厚长者。”
“东阳侯张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也是忠厚的长者。”
“绛侯、东阳侯这样的长者,谈论事情时也时常说不出话来,却是人们的榜样,难道要让世人像啬夫那样,喋喋不休伶牙利齿么?秦朝就喜欢任用这样的小吏,小吏们只为讨上面欢心,不论对错。如果身边都是这样的人,皇上就听不到正确的意见,不能改正错误,秦朝就是这样二世而亡。今天陛下因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升迁,恐怕天下人会随风附和,人们争相浮夸不再脚踏实地。况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不可以不谨慎啊!”
“好吧,”文帝听从张释之的劝谏,不再提拔啬夫。
回去的路上,文帝将他叫上车子,一同探讨秦朝的弊病。回到宫中,授张释之为公车令的职务,负责掌管皇宫南阙门(司马门),及宫禁的巡视。
啬夫何其不幸,他也许有一点炫耀之心,但作为敬业的小职员,怎么也应该受到赞赏奖励,张释之以“伶牙俐齿”一语蔽之,实在有失偏颇。
张释之把守司马门尽职尽责。一天,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途经司马门,没有下车,呼啸而过。这违反规定,张释之立即带兵赶了上去,扣下了太子、梁王,不许他们进入殿门,并上奏举报。事件惊动了内廷,文帝亲自向薄太后谢罪。
这件事,也使皇帝认识到张释之是个不畏权贵的人才,适合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因此,任命他为中大夫,不久又升为廷尉。
一次,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桥下突然窜出来一个人,为皇上车驾拉车的马匹吃了一惊,竖起前蹄,鸣叫着就要狂奔,幸亏车夫控制住了马匹。侍卫们一拥而上,捉住了来人,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立即审问,判处罚款。
汉文帝大怒,“他惊的是皇帝的马,若非马匹温顺,我可有性命之忧,仅仅罚款,廷尉觉得合适么?”
张廷尉当然知道事件的严重性,但他还是要依据犯罪的事实。原来冒失鬼是个附近的乡民,听到戒严清道,急忙躲到了桥下。等了很长时间,以为人已经过去,便转了出来,不曾想抬眼就是皇家的仪仗,吓得转身就跑,这才惊了御驾。
天子动怒了,张释之也有些心惊,“法律是天子与天下臣民共同拥有的。法律规定了处理方法,陛下却要加重处罚,那么,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如果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被当做刺客杀掉也就罢了。如今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差,法律的基础就动摇了,百姓将不知所措,请陛下好好想想。”
皇帝瞪着张释之,过了好久,才叹口气:“廷尉做的对。”
又有一次,廷尉府审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小偷偷了高祖庙内神座前的玉环,这次是真的撸了龙须,文帝大怒。
张释之依照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奏请判处斩首。
皇帝不依不饶:“竟然偷盗先帝的器物,应当灭族,否则就是对先帝不敬。”文帝的怒吼让殿上的臣子们相顾失色,纷纷示意张释之速速改判,毕竟是个罪犯。
张释之顽强的坚守着底线,即使丢官也不能违背法律。他摘取官帽,匍匐在地上叩头:“按照法律我已经判到上限了,按照犯罪的程度,各有轻重的依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全族,万一有愚民取了长陵上的一抔土,该怎么加刑呢?”
见廷尉不肯让步,文帝一甩手回了后宫。冷静下来后,又与薄太后进行了商议,最终采纳了张释之的意见。由于执法公正,他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张释之可谓法官楷模。他的秉公执法保护了弱者的权益,法不阿贵,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思想领先了时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得罪过先太子的张释之也退出了权利中枢,并得以善终。
- 上一篇:隋朝的张须陀和杨素谁更厉害一些?谁的功劳更大?
- 下一篇:方城史话之张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