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故居,位于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城东“天下居”。
张志和,原名张清平,1894年8月生于邛崃小北街。1912年入北京陆军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保定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1916年从保定军校二期毕业后,在川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等职。1927年1月川军易帜时,以二十四军刘文辉的代表身份,去武汉政府联络。在武汉,结识了吴玉章、邓演达等人,并在吴、邓等的帮助和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开始接触和阅读一些马列和进步书籍。四一二政变后,张志和接纳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等处撤回四川的中共党员洪海帆等,到驻邛的二混成旅“志和图书馆”工作。11月,支持洪海帆在二混成旅秘密组建中共邛州军支,并以旅部名义,由军支的同志负责,通过开办学兵队和团务学校,在邛崃地区传播新思想,培养地方军事人才。1928年上半年,经中共川西特委批准,吸收张志和为中共特别党员。
张志和入党后,张旅驻防重庆。1928年秋,张志和与省军委书记李鸣珂接上关系,任省军委委员,并出资创办《新社会日报》,随后移防江津,尝试废过境税、禁种鸦片和兴办公益事业等社会改革。1933年秋,刘文辉与刘湘交战失利退守西康,张志和离职回邛后,先捐资在邛崃创办私立敬亭小学(后改为敬亭中学),聘进步青年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后与人在成都合办私立协进中学(今成都28中),秘密开展党的活动、抗日宣传、民主运动,以及输送革命干部等工作,被誉为“成都陕北公学”。1934年以后,张志和先后到印度、埃及、瑞士、英、法、意、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日本等国考察,著《欧洲纪游》一书。1935年,针对蒋介石的“抗日三月亡国论”,著《抗日必胜论》一书。1936年,以李凡夫笔名撰写《现代战争论》一书。1937年9月,张志和同李一氓北上延安,受毛泽东嘱咐,回川继续为发展、壮大抗日统一战线出力。1938年4月赴抗日前线,在武汉由李一氓引见周恩来和叶剑英,8月,在30集团军“战地军官训练团”执掌团务,将毛泽东《论持久战》搬上讲台。1941年,张志和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政团同盟”,仍以中共党员身份,每到重庆都向南方局汇报工作。1942年2月,联络刘文辉在重庆与周恩来会晤,6月,周恩来采纳张的建议,在雅安刘文辉部建立秘密电台,与延安通话直到解放。1944年9月,张志和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11月5日,在刚刚成立的民盟四川省支部任委员。1945年,在成都开办“健诚实业公司”,安置并掩护张友渔、朱蕴山、沙汀、王英才等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通电起义,雅安成立“临时军政委员会”,张志和任委员。刘、邓、潘通电起义后,雅安四面受敌。张志和一面通过电台向周恩来汇报,请求人民解放军从速进军西康,一面和杨家桢会商,组织地方武装,协同刘元煊击败“反共救国军”张广德部,夺取川康要隘飞仙关,切断胡宗南溃部入康通道,为川康解放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志和任国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5年10月,在北京因车祸逝世,享年81岁。1979年2月,党组织为张志和平反。1981年2月,张志和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张志和故居,座落在邛崃市临邛原小北街中段。2004年5月,在旧城改造中,依原貌从小北街迁建在邛东的“天下居”内。这里以“将军楼”、“将军老茶铺”为亮点,以集休闲、餐饮、娱乐、健身、会议、怀旧为一体的川西民居为支撑,楼前绿树成荫,曲径通幽;院内花团锦簇,鸟语花香。连同有序排列在厅堂与厢房画壁上的书法、书画作品,既展示了红色人文,也融入了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