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先生耸耸肩,这是他轻微兴奋时的动作。应该写一写张若虚了,他想,诗歌也不总是中国人的灵魂,但在张若虚那里,无疑是确定的。
坐在窗前的阿甘先生一动不动,仿佛雕像。
而窗外白云飘飞,从近处到远处,如白鸟,如白马,如白的海浪。在他的印象里,几个月光景,没看过这么好的云了。这些日子空气干燥,不管有没有蓝天,都没有白云,或者是他心不在焉,看了也没看见。
近来的心不在焉,是因为他退休了,突然有了充足的时间。还有,开了“阿甘先生的文学课”,需要对他的文字负责,那是对茫茫无边的网络世界说话,不一定遇到什么样的网友,写作时得有更多准备,出神思考是不可少的。
昨天,在他写庄子的博文后面,有一名叫“知鱼之乐”的网友提出个问题,“据我知道,庄子并未列入世界上伟大文学家排名,您能确定他是位伟大作家吗?”阿甘先生从这个网名看出,这网友是真心喜欢庄子的,就认真回复说:“那要看伟大文学家的排名是谁排的。如果排名的是博尔赫斯,水平极高,就一定会有庄子。他说过,庄子是我非常敬仰的作家,是真正神奇的梦幻大师。我觉得一个拥有庄子的古老国度,或许从来就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从博尔赫斯的作品也看得出来,他把庄子当成文学导师,学到了一些伟大之处。”
从窗前回到电脑桌前,他看见一名网友“最小的哨子”写了留言:“阿甘先生,我是小青和小作的同学,看了您讲屈原那一课,记住了汉学家马悦然的一句话,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我想请您再讲一点这方面的事情,结合中国诗人的例子,可以吗?”
“网络上能看到世界上百位伟大作家的排名,几个版本都像很早以前的排名,只有微小的参考价值。在我看来,其中至少有六十位作家资格不够,换句话说,还有六十位更伟大的作家没有名列其中。”阿甘先生开篇写道,“在你看来,在他看来,也会有自己的标准和偏爱,心目中伟大的作家绝不相同。于是,在已有的这些排名上,我们看不到张若虚的名字,也不奇怪。”
“从时间角度来说,张若虚确实是伟大的作家。他生活在公元七世纪前后,而在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戏剧正在衰落,小说还在酝酿,诗歌也不景气。罗马帝国的诗人在学习和模仿维吉尔,但没有谁能超过他,还要等到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因此,大唐帝国出类拔萃的张若虚,也是那一千年里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作家。”
说张若虚出类拔萃,是需要拿出证明的。想了又想,阿甘先生觉得有这样几方面可以证明:第一,张若虚传承了优越的文化意识;第二,张若虚的韵律之美无人能及;第三,张若虚具有完美的语言风格;第四,张若虚能够掌握具有生命和灵魂的万物;第五,张若虚的审美能力优秀而且完整;第六,张若虚具有开阔的时空意识和深入的哲学表达。
“这应该是一个长篇论文的内容,简要说吧。首先,远古时期的中国诗歌从九个字渐渐扩大为九句,到了屈原时代又扩为九个章节,张若虚觉得它适于丰富的情感表达,就借用了这种形式,他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九个部分,每部分四行,每行七字,像是九首短诗的巧妙连接,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歌行体(古代一种长诗体裁)。其次,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四句一换韵,他选用的韵脚,始于洪亮,然后细微,再至柔和,然后洪亮,止于细微,出现了高低相间、回环反复的音乐效果。诗歌的节奏感与内容协调,随着内心感情摇曳回荡,韵律也回旋动听,这就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诗歌韵律美。”一口气写到这里,阿甘先生有些累了,但还想写下去,“更重要的一点,是张若虚完全脱离了自屈原开始的、蔓延几百年的华丽辞藻,让一种清新朴素、雅俗共赏、自由发挥、有表现力、近乎完美的诗歌语言达到了成熟。他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典范,不摆学问,不显高深,不用典故,将人人熟悉的词语组合成一部千古绝唱。当时,这首诗没有收进任何唐诗选本,却作为乐府歌辞传唱了几百年,不至于在人间湮没。它自己挽救了自己,这是一个奇迹。”
阿甘先生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写道:“以上几点大约归于诗歌的形式。我说的是大约,是通常的说法。特殊一些的文学形式也是文学的内容,这一点以后再展开说。现在我们来看张若虚怎样安排他的诗歌内容,有什么独到之处。”
“张若虚在笔下的诗歌意象里倾入了它们的灵魂。我们知道,古希腊智者泰勒斯看见(有磁性的)石头能吸引(含铁的)粉末,以为石头有灵魂,进而说万物都有灵魂。张若虚也是智者,他诗中的春、江、花、月、夜,以及一棵树,一片云,一条河,一阵风,都有情感,有悟性,有生命,有灵魂,都朝着诗人指向的同一个方向。这种智慧和表达能力,拿到二十世纪也是先进的,只有在非常好的作家那里才能看到。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张若虚的审美,相当优秀而且完整。比如《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与描写,在两千多位唐代诗人中十分醒目,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审美。宏观上的有春去春来,花谢花开,月升月落,潮涨潮退,这是人能够知觉、欣赏的自然,张若虚比他们写得更好。此外他还感觉到自然的细微之处,比如他写道,谁能感觉到空寂之中有流霜在飞,水边小洲上的白沙又有谁看见(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虽然在如水夜色和如银月色中,它们看不见也触摸不到,但它们依然存在,带给你特殊的美感。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张若虚具有开阔的时空意识和深入的哲学表达,这也是最好的诗人才有的长处。还以《春江花月夜》为例,诗人一下子就达到人类与万物自然相互交融的关键之处——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物我合一,浓得化不开。阔大的自然,细小的人类,它们本来是有很大差异的,但由于人的感知与物化作用,不复存在了。”
写到这里,阿甘先生低声吟诵起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年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只见长江送流水。”他一直觉得,张若虚相信人类本身是自然中的一个因素,身份平等,平静地融入其中,没有傲然亢奋的借口,也没有黯然自卑的理由。因此,他不需要盲目的快乐,以及茫然的哀伤。
再把这些写进博文,预定的长度差不多了。他松了一口气,写下结尾:“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我谈张若虚的时候,所有的举例都来自《春江花月夜》。那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两首。其实,对于张若虚来说,对于千百年来的读者来说,有了这首描写大自然时空之美、述说人世间永恒之情、表达自然与人哲理之悟的《春江花月夜》,已经是很幸运了。这应该说是公元后第一个千年里人类诗歌的代表作,而张若虚无疑是当时代表人类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