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
《说文解字》中认为诗是“心志”;《尚书》中说:“诗言志”;《传》中记载:“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所以,能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能够抒发出个人感情的语言,那就是诗。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诗歌大国,各种诗歌的流派也是百家争鸣,从古至今的诗歌大家更是不计其数,从古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到现代的“雨巷”诗人戴望舒、“新月派”代表卞之琳、朦胧诗派的北岛……或是言辞优美,或是慷慨激昂,或是缠绵缱绻,或是茫然彷徨,虽派别不同,形式各异,但无不是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所想。
除了我们都很熟悉的这些诗歌大家之外,还有一个“诗人”,他的诗堪称诗歌界的泥石流,他不仅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更是将这“内心”表达的完全直抒胸臆,一览无遗。
他可以在游览泰山时一时诗兴大发,便留下了如此名句: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他也可以在怀古时思及古人一时兴起,忍不住“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他还可以应百姓之邀,前来向龙王求雨,并赋诗一首: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要问,如此骨骼清奇的诗人是谁,那便是著名的“三不知将军”张大帅——张宗昌了。
张大帅的学诗之旅
张宗昌是山东掖县,幼年时家境贫寒,随着母亲改嫁之后,十八岁的张宗昌只身一人闯关东,期间干过土匪,打过零工,放过牧,修过车,总之是历经了一段苦难而难捱的岁月。但是在这期间,他却在工人队伍中建立了威信,因为张宗昌身材高大,为人又仗义大度,所以在当时颇得工人朋友们的看重。
后来随着辛亥革命的开始,张宗昌总算等来了命运的转折,他带着闯荡的这些年里结交下的百余个工人朋友,投奔了当时的山东民军都督胡瑛,自此开始了行伍生涯,也迎来了人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宗昌先后任进攻护法军第二路总指挥、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苏皖鲁剿匪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兼任山东省省长,直鲁联军总司令。而主政山东时,依然不改其旧时的土匪作风,苛捐杂税极多,在当地百姓中的口碑较为恶劣,甚至在民国十九年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出版的《山东歌谣》中,记载了很多百姓们骂张宗昌的民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聊城冠县的一首:“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的张督办;也有葱,也有姜,锅里煮的张宗昌,张宗昌,先吃肉,后喝汤。”
除此之外,张宗昌大概是“美称”最多的军阀了,:“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甚至还有“三不知”将军——“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
但是这样的张宗昌却对文化事业迷之向往,尤其到了山东之后,深感自己如果不加深一些文化气息,对不起这孔圣人故乡父母官的身份,开口闭口都是大老粗的脏话,那不是有辱斯文嘛,于是乎,张大帅拜了清朝状元王寿增为师,开始他的诗旅生涯。
张大帅果然不负众望,十分刻苦学习钻研,经过了一番苦练之后,做事的功力突飞猛进,他更是趁热打铁,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效坤诗抄》,分给朋友同好赏读。诗集中有很多名篇一直流传至今,大帅写的了山水,玩得转咏史,静可以咏物,动能够叙事,今日我们仅摘录部分,与大家共赏。手动括弧:严肃点!
张宗昌来到了山东之后,感受着齐鲁大地的山灵水秀,一时诗兴大发,写下了三首赞叹山水之美的山水诗,分别是《游泰山》、《游大明湖》和《游趵突泉》——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游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跶。
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且看这三首,对仗多么工整,结构多么严谨,虽然平铺又直叙,但豪放而古朴,将泰山之壮、大明湖之美、趵突泉之灵跃然纸上,无需多余的累赘去渲染,仿佛三大名胜的美景铺排与眼前,画面感十足。
寄情于山水的这些诗作,只是张大帅众多名篇的其中一小部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欣赏欣赏他的这本诗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还是极其富有感染力的,谁说打油诗不是诗呢?之前我们说过,是诗一种能抒发感情的语言文字,那么张宗昌的这些诗作,完全直抒胸臆,很率真地抒发着个人感情,虽不高雅,却不媚俗,读来也有趣的很。
其实,张宗昌除了其独特的诗风,他的身上还有很多值得聊一聊的事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的好与坏,善与恶,每个人看问题看事情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张宗昌的恶名,他做过的事情是确有其事,但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仇家的造谣污蔑,至于孰是孰非,谁真谁假,我们无法定论,历史从来都是如此,你越想去找一个真相,真相便越要藏起来。
张宗昌的恶名从何而来
01.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上面说过张宗昌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叫做“三不知将军”,其中一个“不知”,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姨太太。张宗昌有据可查的妻妾就有24个,请注意,这只是有据可查的,还有很多无据可考的,数量更是惊人了,据《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版中记述,张宗昌的妻妾多达50余人。
这些妻妾之中,既有风尘女子,也有著名评剧演员,既有白俄的姐妹花,也有日本日本女子……不仅涉猎极广,还和国际接了轨。
张宗昌的娶妻方式也是应有尽有,且都极有效率,看上了就带回家。不从不愿?那就一个字——抢!自愿的那无话可说,被张宗昌硬抢来的姨太太不在少数,甚至更有很多幼女,被无辜糟蹋,血泪无数。
张宗昌妻妾成群,对于自己这些老婆们的“分配”,也是“豁达”的很,此“豁达”有二——其一是若是手下的士兵看上哪个姨太太,张宗昌乐呵呵地让人家领走,送给部下了;其二是若是哪个妻妾想要自行离去,改嫁他人,张宗昌倒也是不拦着,其中有记录的这些姨太太中,就有很多嫁给他没多久,就转头离开的。
02.明抢暗夺,土匪行径
在北洋军阀中,张宗昌的名声可以说是最差的之一了,都说他治下没有纪律,跟他做土匪时候的行径无二,而且治理地方的时候也没有方法,甚至巧取豪夺。
这一暴行在他治理山东期间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张宗昌敌视革命,对于共产党员更是肆意逮捕、屠杀,甚至对于无辜群众,也是屡下杀手,他有两句黑话十分有名,字里行间足见其残忍暴行,一个是叫做“切开亮亮”,就是把人的脑袋当成西瓜一样,切开以后去晒太阳;另一个叫“听听电话”,比起上一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意思就是把人头割下来,挂在电线杆子上,好像是在听电话一样,听起来就觉得毛骨悚然。
其中最有名一桩,可以说是1920年发生的“青岛惨案”了。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10日时罢工胜利,工厂开始复工,但是日本厂主不但不履行复工条件,反而勾结军警封闭工会,于是青岛各纱厂又举行了第二次联合大罢工。这一次,北洋政府按照日本政府命令出面镇压,而参与这次镇压的军阀就是山东督军张宗昌。
张宗昌和胶澳督办温树德出动军警2000余人,包围3家日商纱厂和工人宿舍,对赤手空拳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死8人,重伤17人,轻伤无数,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领导这次工人运动的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和支持工人运动的民主人士、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惨遭杀害。
或许有人会说,这次惨案死亡人数并不多,为何如此出名,其实“青岛惨案”的过程残忍,张宗昌派大量军队清剿,不论老弱妇孺,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尸横遍野,震惊中外。
张大帅的优点有点萌
0.1孝顺父母,身体力行
张宗昌自由丧父,但是他对自己的继父很亲近,也非常孝顺,他曾经对人说过,自己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母亲,但是别人养活了,所以他必须要知恩图报的。
对于这个父亲,张宗昌还有一件趣闻让人津津乐道。话说他虽然已经是个威风凛凛的督军,但是对老父亲是十分低声下气,极其顺从的,对于老爷子时不时的暴躁或者数落,张宗昌也从不反抗,有一次,张宗昌的父亲怒气冲冲骂他:“你让勤务兵给我吃的啥点心,黏黏糊糊一点都不好吃!”张宗昌一时想不明白,自己也没让勤务兵给他送点心啊,后来才想起来,原来是他让勤务兵给老爹送过去的一块香皂,于是赶紧陪笑道歉说:“爹啊,那是俺让勤务兵给你送的香胰子,妈了巴子勤务兵,饭桶一个,让俺爹吃香胰子!”
对于继父尚且如此,对于亲母当然更不用说了。张宗昌的母亲是个农村的巫婆,以为脚大被当地人蔑视地喊她“大脚”,张宗昌出去闯荡的时候一度和老家那里失去了联系,发达了以后回乡寻母。
母亲跟着张宗昌安享晚年,在70大寿的时候,张宗昌为其大摆宴席,找了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大办了一场。席面上摆着一盘荔枝,张母从前并没有见过荔枝,于是连着荔枝皮一口咬下去吃掉了,当时场面一度尴尬,甚至又不少人面露鄙夷。
张宗昌为了帮母亲找回面子,在第二天又摆一次宴席,请的还是那些人。席面上又摆上了一盘荔枝,只不过这次的荔枝有些不同,这次是张宗昌特意让厨房把荔枝都剥了皮,然后外面裹上了面。张母拿起筷子夹了一颗放到嘴巴里说了句:“这才对,做荔枝不剥皮那是小地方的吃法”,这一句还真唬住了当时在座的那些权贵。且不论张宗昌这种浪费和虚荣行为是否得当,就只说因为哄老母亲开心,不至于为了一颗荔枝跌份儿的样子还是挺可爱的。
02.大智若愚,心思机敏
张宗昌的形象大多数时间在世人看来是粗鲁莽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其实,张大帅也有他机灵聪慧的一面,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自学能力很强,且适应能力也是没的说。他早年在东北闯荡的时候,正值沙俄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张宗昌便去给俄国人打工做起了修路工人。
在期间,张宗昌不仅吃苦耐劳,还学会了俄语。他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仅和工友们关系很好,俄国人也对他另眼相看。
后来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了,他们打架不要紧,偏偏是在东北的地盘儿上,俄国军队组织了一些别动队去日军那里搞破坏,俄语已经十分流利的张宗昌,便成了俄军的翻译,他收了一支胡子去破坏日军后方,而且还在配合俄军作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此以后更是受到俄军青睐,甚至派出多名军官前来对张宗昌进行指导训练,张宗昌很多军事作战的经验都是从那时候得来的。
张宗昌的“机敏”还体现在他在一些时候的“能屈能伸”,譬如1923年张作霖派校阅委员郭松龄去张宗昌的第三旅视察整肃时,一时发生口角,郭松龄张口就骂娘。谁知张宗昌不急不恼,反而噗通一下给郭松龄跪了下来,口中说着:“你骂俺娘,你就是俺爹了!”弄得更为年轻一些的郭松龄反倒十分不好意思,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并没有为难张宗昌。后来,张宗昌对亲信说:“我叫他爸爸,反正他不是我爸爸。” 张作霖对张宗昌也十分看重,把他调到了沈阳,并将张宗昌部改为奉天陆军第三个旅,下辖四个团。
对于这些事情,有很多学者会认为张宗昌靠的不过是投机而已,并非什么真本事,其实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在人生地不熟的的东北,只身去闯荡的张宗昌得以被器重,绝对不是仅仅靠着投机和“嘴炮”就可以得来的。
03.重视文化,促进教育
张宗昌在济南的时候,在文化上面着实做出了一番大功绩——他着手主持合并组件了新的山东大学。他为了整顿山东教育,三顾茅庐请出了王寿彭出任山东教育厅长。原山东大学堂在1914年停办了,1920年,在张宗昌的命令下,王寿彭出任山东教育厅长之后,在本来的六个专门学校的基础上,重新申办成了了“省立山东大学”,9月5日的开学典礼上,王寿彭在会上发表了“读圣贤书、做圣贤事”的训词,“山大”正式开课了。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当时的办校经费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王寿彭因教学理念保守,被逼辞职了,山东的境况急转直下,后来张宗昌原想请著名学者辜鸿铭为校长,来接替王寿彭,但是辜鸿铭已是病情危急,这一计划也没能施行。“五三惨案”之后,学校在动乱中彻底停办了。
张宗昌对于文化上做出的功绩不仅于此,还主持印刷出版过《十三经》,据看过张版《十三经》的印刷业人士说,那是历史上印刷和装帧最好的《十三经》。卷首的《重印十三经序》听说是王寿彭写的字样,张宗昌描摹出来的。2010年春拍北京嘉诚泰和“惊艳二编——朱印本、靛印本”的专场中,民国十五年掖县张氏皕忍堂摹刻蓝印本《开成石经》(14函74册),最终成交价达103万400元人民币,可见张宗昌重刊的这套《十三经》是何等的珍贵。
功过是非留予后人说
其实用这么大篇幅来说张宗昌,并不是为了指责其所犯下的深重罪孽,也不是为了他开脱,张宗昌过有之,功已有之,时光缱绻流逝,历史的真相总有些被人看见的,也有很多被光阴掩埋的。或许张宗昌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罪人和笑话,可是其中有多少真多少假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张大帅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当时有人劝他裁兵,他却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在世,不是为名则是为利。我既没创办军官学校,也没设立训练班,现在二十多万人马,不都是冲着我来的吗?他们之所以投我,就是因我不吝啬封他们官,不吝啬给他们钱,假若我和他人一样,既吝官,又吝钱,那么天下这么大,何处不容身?何必非投我不可呢?何况我之的‘名利’并非从家里带出来,而是众人抬举,我取之于人,又送之于人,于我有什么损失呢?”
如此豪爽与豁达,也是一种“看得清”了。还是那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你又是怎样看的呢?
- 上一篇:临漳柳园有个传说,有多少人知道?
- 下一篇:七律·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