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三吉图》 |
《橘子洲头写生图》 |
《橘枝栖雀》 |
《橘子葡萄柚子石榴图》 |
吉祥纹饰系列
橘子外赤内黄,犹如彩色的“矞云”,故得名。后人称之为“桔”,是用其谐音。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不仅欣赏其终年常绿、色彩斑斓的外在美,更喜欢它有一颗不畏风雪的“岁寒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橘为贡品,汉代特设“橘官”种植橘树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命运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然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诗,写这首诗的时候,应是张九龄为权臣李林甫所忌,遭谗被贬,罢相归居之时。诗中,张九龄以丹橘自喻,托物言志,咏物寄情,不露痕迹地表达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性格和愤懑的心情。
张九龄是岭南人,丹橘即橘树,也生长在中国南方一带,所以张九龄用丹橘自喻是有深刻用意的。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它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树叶翠绿,花色洁白素雅,其圆圆的果实,有青有黄,色彩斑斓,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它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考验,终年常绿,故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橘子在古代一直是贡品。《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厥苞橘柚,锡贡。”可见在4000多年前橘子已经开始作为贡品上贡朝廷。《西京杂记》记载:“武帝平百越,以为园圃,民献橘柚。”《异物志》也记载:“橘白花赤实,皮馨香有味。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二百石,主贡御橘。”为了进贡橘子,汉代还专业设一个管理橘树种植的官员,其级别跟县丞、县尉差不多。
古人认为,橘树是有神奇色彩的果树。《春秋运斗枢》云:“璇枢星散为橘。”北斗第一星为枢,第二星为璇,古人认为橘树是璇星和枢星散开而形成的,所以觉得橘子特别珍贵。
为什么古人称它为“橘”?李时珍对这个名称的解释是:“橘从矞(音鹬),谐声也。又云,五色为庆,二色为矞。矞云外赤内黄,非烟非雾,郁郁纷纷之象。橘实外赤内黄,剖之香雾纷郁,有似乎矞云。橘之从矞,又取此意也。”矞云,即彩色的云,或三色,或二色。汉董仲舒《雨雹对》云:“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埤雅》曰:“二色为矞,外赤内青谓之矞云。”橘子皮赤肉黄,有似矞云,故得名。
橘生淮北则为枳?古人不懂植物分类
现代人经常称“橘子”为“桔子”,显然,这是谐音形成的。不过,古人最早并不是称“橘”为“桔”,而是称“橘”为“吉”,“桔”字一直是中药名“桔梗”的用字。宋人周必大在《跋山谷题橘洲画卷》中写道:“橘洲在湘江中,巨浸不能没,膏润宜橘,是以得名……予比岁尝至其上,不复曩时之盛。今观山谷所题画卷,亦似疑其略也。橘,诀律切;吉,激质切。本作两音,比人混而为一。故郦道元注水经,橘洲或作吉字。近世伪传东坡录《橘传》,亦指为吉。五方音讹多此类。”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他在《水经注》中,已经称“橘洲”为“吉洲”。而将“橘”写作“吉”,在宋代仍很流行。不仅地名这样写,连水果名也用“吉”字代替“橘”字。这两个字本不同音,但有些地方方言则为同音,故周必大说“五方音讹多此类”。
至于“吉”何时演变成现在的“桔”,就无从可考了。大概是因为橘为木本植物,所以人们便给“吉”字加上一个木字傍,以“木”字表意,以“吉”字表音,这样倒也是通俗易懂。
《周礼》云:“橘踰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也记载了一个“橘化为枳”的故事。晏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他以此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产生变化。
这个比喻固然巧妙,不过实际上橘与枳是不同种类的植物。虽然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但橘属于柑橘属,而枳则属于枳属,两者完全不同。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南橘北枳”的说法,说明古人对植物的分类仍不够细致。
过去有关橘子的故事中,以“陆绩怀橘”流传最广。《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记载:“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陆绩小小年龄就有这样的孝心,实在令人感动,后来这个故事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屈原最早赋予橘树精神内涵
我国最早从精神文化方面赋予橘树特殊意义的是屈原。他在《九章·橘颂》中,托物言志,既描绘了橘树的外在美,又热情讴歌了它的内在精神。《橘颂》前16句重点描写橘树的外在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虽着墨不多,却已将橘树的风采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接着,屈原赞扬橘树从小就很有志向,与众不同(“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对其“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闭心自慎”“秉德无私”“行比伯夷”表示由衷的敬佩,并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希望自己与橘树同心并志,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中,做长久的朋友。
屈原的这首《橘颂》,对橘树可谓备极称扬,不遗余力。这篇作品,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面所引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诗,就是取意于屈原的《橘颂》。
继屈原之后深挖橘树文化内涵的作品,有三国魏陈王曹植的《橘赋》、西晋潘岳的《橘赋》、南北朝梁简文帝的《咏橘》诗等。曹植赞扬橘树云:“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日之休光。体天然之素心,不迁徙于殊方。”潘岳盛赞橘树之华、橘果之美:“嗟嘉卉之芳华,信氛氲而芬馥。既蓊茸而葳蕤,且参差而橚矗。已郁郁而冬茂,亦离离而夏熟。至如广命宾客,历览游观。三清既设,百味星烂。炫熀乎玉案,照曜于金盘。”梁简文帝赞扬橘树云:“葳蕤映庭树,枝叶凌秋芳。故条杂新实,金翠共含霜。”
在我国,橘的品种很多。宋代黄彦直撰写的《永嘉橘录》,已记载有14种。其中的黄橘,扁小而多香雾,乃橘之上品。此外还有朱橘、绿橘、乳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油橘等,各具风味。
因民间喜称“橘”为“桔”,故视之为吉祥物,认为金橘预兆发财,四季橘寓意四季吉祥,将朱砂橘悬于床前,则象征“吉星拱照”。每逢新春佳节,金橘或四季橘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吉祥物。在很多吉祥图案中,橘也是常见的题材。如画几个大橘,表示“大吉”;画柿子和大橘子在一起,表示“事事大吉”;画百合根(或柏树)、柿子和大橘子在一起,表示“百事大吉”;画一个篮子里盛两条鱼和两个橘子在一起,表示“年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