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6日,在《连环画报》第7期(总第141期)上,首次刊载了吴静波根据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编绘的同名连环画。当时虽只登出了38幅图,但读者从中已能窥视出作品的全貌。
1958年5月,《漳河水》32开英文版问世,将初版本的首幅图作为封面图,纸张更厚实了,图幅画面更大了,清晰度比初版要高。全书选择了初版第2、4、7、10、13、17、19、21、24、27、30、32、33、39、41、44、46、52、57、61、64、65、67共23幅图,其中第21、64、67幅图进行了改画。
阮章竞的《漳河水》是以山西太行一带流行的民歌形式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分为“往日、解放、长青树”三节,主要描写了从小在漳河边一起长大的荷荷、苓苓、紫金英3位姑娘,在旧社会受封建夫权欺压,在新社会获得幸福生活的变迁过程。该诗初稿完成于1949年3月26日,同年12月改写定稿,1950年正式发表。
画家吴静波将《漳河水》原诗分成67段,对照原诗情节和意境,在皮纸上运用中西融合的创作形式进行配画,其糅合明暗色调的笔法灵活得体,既有满幅的渲染铺呈,又有留白的空灵烘托,充分体现了水墨染出的阴阳浓淡变化,线条勾勒的起转承合节奏,画面蕴涵的丰富多彩内容;并将荷荷、苓苓、紫金英这3位生活遭遇、个人性格都迥然不同的女主人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叙事诗《漳河水》图像化后的艺术魅力。在创作中,吴静波还把原诗文以题跋的方式将其作为每幅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盖上朱文和白文的印章,这对画面构图布局、色调轻重、稳定平衡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合璧的艺术特征和独特感染力。
1957年第7期《连环画报》首刊的《漳河水》,实际选择了之后由人美社推出的初版本中第1、2、3、4、5、6、9、10、13、16、17、21、24、26、29、30、31、32、36、37、38、39、42、43、45、46、47、48、50、52、54、55、56、57、61、62、64、65、66、67共40幅图,但对第61、62和65、66幅图进行了合二为一。同时,个别画面的处理也有一些差异,第17、37、38、45、54、55、56幅图画面方向反置,特别是第17幅(《连环画报》为第11幅)紫金英手抱小孩背靠树的画面是另行绘制的,行态、衣服颜色、树的角度等都不同,且方向相反。
1957年《连环画报》刊载的《漳河水》第11、20—21、25、31、32—33、35、37图
1957年12月,人美社推出了25开本的《漳河水画册》,封面设计古色古香,内页画面以淡黄色作衬底,共67幅图。最后一幅画面吴静波采用了其早先所绘的年画《漳河两岸风光好》的构图。
1958年9月,又出版了《漳河水》32开注音本,将阮章竞《漳河水》的诗句,用汉语拼音按词注音,逐行对照,标有声调,还插入了初版《漳河水画册》46幅画面作为插图,并把最后一幅图作为封面,与英文版封面图一头一尾,遥相呼应。不过,画面印刷的清晰度不够。
1983年6月,人美社再版了24开本的《漳河水画册》,并在画外根据阮章竞修订后的诗句添加了铅字排版的文字,虽与手写的旧版本略有不同,但新旧对照着看也是一番乐趣。可是,最后的第67幅图没有采用初版的画面,而由杜希贤依据英文版最后一幅画面又进行了重绘。
1983年人美社24开《漳河水》
2004年6月,人美社以“连环画精品鉴赏”系列新版了24开精装本《漳河水》,书名去掉了“画册”两字,画面比先前的色泽略淡一些,并恢复了初版最后一幅画面。但以紫金英手抱小孩为主图的封面,与原先几个版本的方向相反,和内页画面倒是一致的。
可是,上述这几个版本的《漳河水》连环画都是黑白印刷。而笔者真正原汁原味地看到《漳河水》精美画面效果的,是连环画出版社在2011年11月推出的新版本——50开本精装《漳河水》,此连环画首次充分体现了吴静波原作的神韵。2013年5月,连环画出版社又接着问世了32开本精装《漳河水》,有两个封面品种。其中,绢面版在用传统抱婴儿画面作内封的同时,将年画《漳河两岸风光好》用作外封;而外封为传统抱婴儿版的,内封则为凤凰图案。与以往相比,封面设计有点特别,有些新意。
另外,画家吴静波在1981年1月说:“原稿散失数幅……乃请杜希贤同志补制了几幅……”按50开本精装《漳河水》“附页”所列,杜希贤共补绘了第2、3、23、24、25、26、53、54、67共9幅图。经笔者对照目前已出各版本画面,仅有第67幅图被人美社1983年6月再版24开本《漳河水画册》时采用。
2011年50开小精《漳河水》内页
图文:kingwei(连趣网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