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水浒》第125期(文/焦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为名,一类是为利,这在水浒中尤为显然。林冲刺配到沧州,没掏钱给差拨时,被骂的狗血淋头,一声不敢坑;塞了银子之后,不但免了一百杀威棒,而且还落个好差事。所以林冲不由得感慨一句:有钱可以通神!
同样是刺配,卢俊义没钱,不但戴重枷,而且一路受了不少罪,差点丢了小命;而宋江因为带了银子,再加上有关系,不但不戴枷,反而还能公然出去吃喝。
在江州的酒楼上,宋江和戴宗、李逵、张顺等人,先后吃过几次饭。江州在今天的江西南部,临江而盛产鱼,宋江又喜欢吃鱼,所以几人吃了几次鱼。先是鱼辣汤,宋江嫌不够新鲜,后来张顺送来新鲜的大鱼,几人又吃了鲜鱼汤以及鲙。
张顺分付酒保,把一尾鱼做辣汤,用酒蒸,一尾叫酒保切鲙。——《水浒传》
鱼汤并没什么,值得一说的是鲙。所谓鲙,就是生肉片,也叫脍。按照史料记载,脍最迟在28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宋代曾经出土过一件西周晚期的文物,叫“兮甲盘”,上面有一百多字的铭文,记载了尹吉甫随周宣王征伐猃狁(即后来的匈奴),以及征收南淮夷地区赋贡的事情。尹吉甫凯旋之后,宴请朋友,其中有一道菜就是生鱼片。宴请好友的事,在诗经中有记载。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诗经·小雅·六月》
“炰鳖”就是蒸煮老鳖;“脍鲤”就是把鲤鱼切片。先秦时期,肉和鱼都可以切成片生吃,不过在吃的时候要蘸着酱,酱的种类有很多,吃生肉片要蘸对应的酱,不可乱搭配。孔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其酱,不食”,意思就是,食物越精细越好,肉片越薄越好,如果酱不对,那就不能吃,可见孔子是个非常讲究的吃货,这与当时的周礼也有关。
我们看《大秦帝国》,张仪就曾用利剑做一道鱼脍,献给昭文君。昭文君很是赏识他,不但让他看九鼎,而且把随身宝剑送给了张仪。
后世中,喜欢吃生肉片的人也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汉末时期的陈登。
陈登文韬武略齐备,不但献计让曹操灭了吕布,而且打败过孙策孙权哥儿俩。此人因为嗜生鱼片,还因此感染了寄生虫,得了大病,结果差点死掉,幸亏华佗救了他。但是,陈登病好之后,还是喜欢吃生鱼片,结果没能有华佗救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曹植也是,他喜欢用生鱼片蘸着小虾酱吃。
不过,到南北朝时期,吃生肉片的人已经很少,多数人都是吃生鱼片,尤其是新鲜的鱼,所以人们又创造出专指生鱼片的“鲙”字,以区分鱼肉不分的“脍”。
唐朝以后,鲙这道美食依旧有名,吃生鱼片的人不减反增。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大唐时,唐朝接待宴会上就有生鱼片这道菜,日本人吃了之后倍觉美味,遂带入日本,至今依然流行,即我们常说的“刺身”。
宋代时,文人士大夫也喜欢吃“鲙”。苏轼自然不例外,辛弃疾有首词叫《水龙吟》,其中有一句“休说鲈鱼堪鲙”,就是说用鲈鱼切片做成美食。这虽然用典,但当时确实存在。一些文人笔记中还记载了吃鲈鱼脍的方法:选用八九月的鲈鱼,最好是三尺以下,切片后用香柔花叶拌匀,名曰“金玉脍”。
生鱼片性寒,不好消化,所以最好用芥末等辣酱,否则容易闹肚子。宋江可能就是没吃芥末酱,再加上吃得多,所以拉了二十次肚子,直接昏倒了,简直要了半条命。但也由此可知,生鱼片是多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