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首垂钓的词,意思是: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他久久不愿回去。
词里对钓鱼的季节、钓鱼的装备、钓鱼的热情与耐心都写得无比细致,如身在此境。那么是谁对钓鱼如此热衷呢?他就是这词作者一一张志和。
张志和,唐代诗人,出生于公元732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他人生最大乐趣是钓鱼,有一外号叫烟波钓徒。
那么,张志和是怎么成为钓鱼发烧友呢?且来看看他的人生经历。
少年成材,仕途平顺
张志和,原不叫志和,叫龟龄,是他母亲在生他前作一了灵龟的梦,于是取名的龟龄,家里排老三。张龟龄的家境从小就很好。在他三岁时就显露出才华,六岁能做文章,八岁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被人出题戏考,竟然答对。此时的皇帝玄宗对其也好奇,亲自出题考他,他也对答如流,玄宗认为是人才,安排在翰林院学习。因得皇帝赏识,自此,张龟龄开始了开挂人生。
在张龟龄开挂生涯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太子李亨(后来的肃宗)。龟龄十六岁,李亨赏识其道术,于是让其游太学。二十岁时,太学结业,太子李亨赐名为志和。后来人多称呼其为张志和。
张志和跟随李亨身边,经历了李亨由太子登基为皇帝,一起平定安史之乱,攻战回纥,有着一定的革命情谊,因而张志和的仕途也一路上升,封为吏部金紫光禄大夫,享正三品待遇。
人生急转弯,毅然仕途出逃
张志和若按正常人生轨迹,他的官位将会去到一品。但人生确实没有如果,因为他的领导是皇帝。可以说,张志和在仕途上,成也李亨,败也李亨。在攻战回纥上,李亨答应回纥苛刻条件以取得停战求和,但张志和力主李亨收回成命,双方意见相左,本来共患难的君臣,出现裂痕,后来李亨将张志和调离身边,贬为南浦尉。仕途的变化,让张志和感觉到官场变化无常,倦意出现。
另一人生变化,是张志和至亲离世。在张志和二十五岁,也是被贬那年,张志和父亲去世。二十六岁,张志和借守丧之机脱离官场。但是打击接二连三地来。母亲过世,在守丧期刚满,其妻子也过世。亲人接连离世,让张志和对世俗更为厌倦,远离尘世的意愿更为强烈。
远走西塞山,过起钓徒生活
为了远离官场和尘世,张志和想做就立即行动,带得皇帝赐给他的奴婢远走高飞,来到湖州西塞山开始了钓鱼生活,日出而钓,日落而归,常常让张志和流连忘返,最终成为钓鱼发烧友。他对钓鱼各类知识、技巧以及装备却跃然于其诗词中。他自称为烟波钓徒,他写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句流传千古。
张志和这样特立独行可把他的两个老哥哥操碎了心,害怕这位老弟真的浪迹湖州永不回,于是劝他回家来,并在会稽东郡山阴县买了一块地,搭建了几间茅屋,让张志和回来住。他的大哥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张志和回来:“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里且须还。”但是张志和认为湖州钓鱼实在太好,闲情逸致,人生乐事,因而写了开头那首词回他大哥,直接说出“斜风细雨不须归”,以明自己的心志。
在张志和四十二岁那年,他因酒醉溺亡于湖州望驿莺脰湖,终于与鱼相随伴到永远。
在张志和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共有十二首,其中写他钓鱼生活的就占了大部分。他所作《渔父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人多模仿《渔父词》进行填词。《渔父词》问世后七年传到日本,被当时天皇、公主所赞赏,并列入日本教科书。当然,张志和还著作了《玄真子》《大易》两书,流传后世。
在历代文人里,把垂钓为自己诗词的主题,那是鲜少见的。但张志和这位钓鱼发烧友,毅然抛开仕途、世俗,归隐湖边,只为垂钓,在词里把渔夫钓鱼生活乐趣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张志和人生用一首《自叙》的诗作总结最适合不过,“世事艰难如意少,功名荣耀误人多。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
-作者-
再思,在重拾被自己遗忘的古代诗词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历史兴趣点,在诗词中追寻诗人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