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张之洞是一代名臣 又是清官 为何很多老同事却看不起他?

张之洞是一代名臣 又是清官 为何很多老同事却看不起他?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7 08:48:16
阅读:

说到晚清的重臣,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便是“香帅”张之洞。

张之洞之所以有香帅的称号,既不是因为他香,也不是因为长得帅(恰恰相反,张之洞长得又矮又瘦,时人都传言他是猿猴转世),而是因为张之洞号“香涛”,又出任封疆大吏,历任多地总督的缘故。

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开办实业,尤其是发展民族工业方面,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中国民族工业有两个人不能忘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重工业则不能忘记张之洞。

晚清时期的上位者,有权之人往往以权谋私。比如张之洞的老同事李鸿章,大事是办了很多,但自己也中饱私囊了不少。但张之洞则能出淤泥而不染,尽管长期在地方担任总督,却未用公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大清畿辅先哲传》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去世,“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

张之洞是一代名臣 又是清官 为何很多老同事却看不起他?

像张之洞这样办事有魄力,为人又有节操的清官,应该说是大清难得的优秀人才。

然而,有一些和张之洞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事,却不是很喜欢张之洞,甚至还有点看不起他。

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李鸿章,在他晚年时,曾经拐着弯骂过一次张之洞。《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李鸿章曾言:“从前有许多言官,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盛名鼎鼎;后来放了外任,负到实在事责,从前芒角,立时收敛,一言不敢妄发;迨至升任封疆,则痛恨言官,更甚于人。”

李鸿章说的这个言官,其实就是张之洞。张之洞是翰林出身,后来依附清流党的李鸿藻,是清流干将“翰林四谏”之一。

当时李鸿藻等人自诩清流,反对的就是搞洋务运动的这股浊流,所以当时李鸿章办什么事,第一个跳出来谏言的就是张之洞等人。

李鸿章意思是说,张之洞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会在那书生之见,大放厥词。后来你张之洞自己当督抚了,知道你们言官有多讨厌了吗?

张之洞是一代名臣 又是清官 为何很多老同事却看不起他?

除了李鸿章之外,作为张之洞老前辈的刘坤一,也有点鄙视他。

故事还得说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慈禧所软禁。

对光绪的处置,有两个方案:第一是直接废帝,另立一位新君;第二是继续保持光绪帝位,但只作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当时慈禧已经对光绪起了杀心,所以是倾向于第一个方案的,但要实行废帝方案,必须要得到洋人和地方督抚的支持。

首先,洋人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有外国公使直接宣称,与中国打交道,只认“光绪”二字,不认其他,更不认慈禧太后。那么慈禧便只能仰赖地方督抚,那时候李鸿章还在北京被投闲置散,所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之洞是一代名臣 又是清官 为何很多老同事却看不起他?

刘坤一知道慈禧心里的打算,但他也知道,如果光绪被废,本身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所以和张之洞约好,一起上疏反对废黜光绪。

而此时的张之洞,却非常犹豫。若为公而论,他的确应该一起反对废帝;但为私而言,慈禧曾对他有恩,张之洞又不想公然得罪慈禧。

张之洞一开始答应和刘坤一联名上疏,但发出去之后又后悔了,派人把奏折追回来删掉自己名字再报上去,自己两边不得罪。

《国闻备乘》记载,刘坤一得知此事后,不屑地说:“香涛见小事勇,见大事怯,姑留其身以俟后图。吾老朽,何惮?”

最后刘坤一独自上奏,言:“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口难防。坤一所以报国者在此,所以报公者亦在此。”慈禧见无人支持她,只好放弃了废黜光绪的图谋。

因此,张之洞虽然办事得力,名声也好,但在许多混迹宦海多年的老同事看来,他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私心或名节,不敢舍身为公,即便在外面的名声再好,却也不是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