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北宋为背景的古典小说中,八贤王是个普遍存在的角色。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却没有继承宋朝皇帝位,在朝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小说中他有着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前御赐的黄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在包公、杨家将、呼家将等小说中八贤王都有出场,而且都是正义阵营的重要角色。由于他的至高地位和帮助正派角色的故事,受到了小说读者和观众们的喜爱,角色的评价也相当的高。然而在他的身上也有很多谜团,尤其是其不能成为宋朝皇帝的说法,一直是观众讨论的重点。
对于八贤王的原型,不同的小说中有着不同的设置。有的小说是以赵匡胤次子赵德昭,有的小说中是赵匡胤四子赵德芳,还有的小说是赵光义八子赵元俨。这三位在北宋初年的皇室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不同的故事中作为八贤王的原型。对于以宋朝初年为背景的小说来讲,赵德昭和赵德芳是八贤王的重要原型。这两位王爷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却都无法成为宋朝皇帝。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以"金匮之盟"的名义继承了哥哥的皇位,成为了宋太宗,却让哥哥的两个儿子变得非常尴尬。
对于这种尴尬的政治地位,不但在宋朝皇室中引起很大波澜,甚至让北宋朝廷变得暗流涌动。这种不和谐的情况不但在历史典籍中有所记述,也反应到了各种以宋朝为背景的小说中。据说分别支持宋太宗赵光义和八贤王的大臣分成了两个阵营,各种暗中较量成了民间故事和传说的优良素材。尤其是在赵德昭和赵德芳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后,各种阴谋论众说纷纭,也传出不少奇葩的留言。这些留言中对于宋朝皇位的猜测占有很大的部分,对于赵光义和八贤王之间的冲突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
赵光义的故事中,对于宋朝皇位的解释一般以"金匮之盟"为准。据说是杜太后在世是赵匡胤和赵光义达成的协议,由宰相赵普为证人,决定了兄终弟继的传位方案。由于这个协议的纸质版放在金盒子中,存在杜太后宫中保存,所以叫"金匮之盟"。在这个传位方案中八贤王被完全忽略,排除在皇位的继承者之外。对外的解释是,赵匡胤去世时八贤王的年纪太小,即位为皇帝有可能引发"陈桥兵变"的重现。因此让成年的赵光义即位能压制朝廷的权臣和军将,便能保证宋朝皇位的稳定传承。
然而在八贤王的故事中,"金匮之盟"的说法被认为是伪造,而"斧声烛影"和八贤王身世被认为可信度更高。"斧声烛影"被认为是赵光义是杀兄夺位的,所以皇统上具有很大的非议,因此也让八贤王的死因具有了"被宋太宗派人暗杀"的说法。而八贤王身世的问题则一直众说纷纭,其血统是否为赵匡胤所生的问题,成为稗官野史关注的重点。从史书来看,赵德昭的母亲是赵匡胤的贺皇后,这是不存在争议的。而赵德芳的母亲史书却没有记载,这便让人有了更多的联想。因此在很多古典小说中,赵德芳血统的问题也成为小说的素材。
赵德芳的身世存在疑点,受到赵宋皇族内部的争议,所以无法成为宋朝的储君。这种说法在关于八贤王的故事中有很大的市场,所以改编成小说戏剧的情况较多。古典小说《飞龙全传》就选用了这种说法,在剧情中表达了对赵德芳身世的质疑。小说中赵匡胤曾被充军到大名府,认识了当地的青楼名妓韩素梅。赵匡胤与韩素梅一见钟情,于是私定终身。后来赵匡胤与韩素梅聚散离合,最终走到了一起,并生下了八贤王赵德芳。小说认为,赵德芳母亲韩素梅为贱籍,所以不能成为宋朝储君,于是赵光义才能上位。
这种说法在明清两代有很大的市场,也是给予赵德芳神秘身世的合理推测。中国古代的皇室中的确很注重储君母亲的出身,贱籍女子所生的皇子的确很难成为国家的储君。在臣强帝弱的历史背景下,选皇族中的成年人继承皇位也是合理的做法。然而这种管理是明清两道常用的方法,而实际上唐宋两朝并无这种惯例。比如宋仁宗的嫡母刘娥就是贱籍出身的女子,她嫁给宋真宗时还是二婚,却并不妨碍她成为中国古代第二女强人。刘娥作为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不但平息了寇准和丁谓等权臣的党争,还为宋仁宗亲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飞龙全传》的作者是清朝时候的人,以明清时的管理来证明唐宋时候的事情,这显然是有些站不住脚的。而且赵德芳还有个哥哥赵德昭,母亲是根正苗红的贺皇后,可他也没有成为宋朝储君,所以不能单纯的用出身来证明赵光义上位的原因。可是作为赵匡胤为数不多的皇子,赵德芳母亲居然没在史料上体现,这的确有些蹊跷。按找古代的规矩,皇子的出生都会有宗室的大臣现场认证的记录,这是皇子身份的合法性验证。赵德芳身份特殊,居然没有这个记录,显得他的皇子地位有些不可靠。
赵德芳的母亲肯定不会是小说中的韩素梅,毕竟这只是小说家杜撰。然而在五代十国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赵匡胤与人非婚生子也是不奇怪的事情。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可能母系的身份敏感,也可能真的上不了台面,为了赵宋皇室的面子进行掩盖也说的过去。可这种说法毕竟是猜测,也没有正经的史料证明,所以稗官野史的证据不能完全取信。在我看来,八贤王赵德芳被排除在储君之外,最大的可能性是赵光义的"斧声烛影"。他很难抹去自己弑兄的巨大嫌疑,所以在侄儿的继承权上混淆视听,以便于自己的"金匮之盟"被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