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非常不稳定,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不仅需要强大的军队,与各国之间搞好外交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外交家,比较著名的有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等。在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个外交家,他辅政长达50多年,辅佐3代君主,为改善自己国家的外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他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晏婴,相信大多数人是从晏子使楚的故事中了解他的,其实他还出使很多国家,像晋国、吴国、鲁国等国家。每一次出使几乎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他被称为历史上的十大外交家之一也是名副其实。当时的吴王曾经这样评价他“辩于辞者,习于礼者”。晏婴凭借自己的口才曾让齐国几次免于战争,即使齐国君主不作为,他也是极力辅佐,为提升齐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一年,齐国西边的邻居晋国想要攻打齐国,因为齐国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晋国不敢直接发兵,于是先派人去齐国打探虚实。晋平公把大夫范昭派去齐国,齐景公见到范昭后非常高兴,因为他自己很喜欢喝酒,于是把范昭拉到了酒桌上一起喝。在喝酒的过程中,大夫范昭做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动作,他突然站起来,要求齐景公把他喝酒的杯子递过来给自己盛酒,齐景公就照做了。
范昭要用齐景公的杯子喝酒意味着他要和齐景公平起平坐,在一旁的晏婴很快就意识到范昭的用意,等到范昭把酒喝完,就立刻把杯子给他换掉了,这让范昭很没面子。于是他又假装喝醉,要求乐师演奏周王室音乐,乐师也果断拒绝了。范昭见一个乐师都能识破自己的意图,回到晋国后,就让晋平公打消了伐齐的念头。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这件事情“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这也就是“折冲樽俎”的由来。
晏婴所在的齐国,在春秋时期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他辅佐的齐景公在位长达588年,齐景公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好大喜功,对于实力较弱的鲁国,他一直都想吞并这个国家。于是去征求晏婴的意见,晏婴却不建议齐景公用兵,他人认为:鲁公好义而民戴之,鲁国是一个非常安定的国家,如果这时候攻打,肯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而齐国的人民现在生活的非常困顿,正所谓“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于是齐景公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外交家,在一次谈话中却犯了一个大忌。在晋国,也有着一位外交才能出众的大夫——叔向,他同样也辅佐了晋国的三代国君,在很多问题上与晏婴都有着相似的看法,所以他与晏婴之间有着很好的友情。公元前539年,晏婴与叔向进行了一次谈话,他们很快聊到了自己的国家,晏婴描述齐国非常的糟糕,可能要走向灭亡,最后归田氏所有,并且还列出了齐景公的种种不是。
其实晏婴的这番话是非常不可取的,他把齐国的内情全部告诉了他国重臣,非常的危险。究其原因,可能是晏婴在国内非常孤独,没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而他遇到了好友叔向,才忍不住把这些话说出来的吧。
参考资料:1.《左传》;2.《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