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1 00:49:26
阅读:

职场江湖有问题,大侠知阳来救急。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常言道:“酒后不语真君子!”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而言就是醉酒之后不胡言乱语的人,称得上是真君子。

在《知人性》中,有这么一段话: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可以看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或修养中提到的第五条,就是说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1

与“酒后不语真君子”对应的还有一句话就是:酒后吐真言。

相传三国时期有位叫张浩的国君,因为是庶子出生,所以担心朝中有大臣会对他不忠心。于是便设下酒局,把大臣们都灌醉了。

酒醉之后的大臣们,有些就开始胡言乱语说孙浩的坏话,而还有一些大臣则是沉默安静。对此,这位国君便心里有了底:哪些大臣可用?哪些大臣不可用?

据说这便是“酒后不语真君子”的由来,具体是不是真相已无从考证,但就典故本身来说就漏洞百出。

而这就是为什么酒后不语者,并不一定都是真君子的原因。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首先,“酒后不语真君子”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条件是:醉酒。

也就是说,饮酒之人必先大醉。

就算不经常喝酒的人都知道,那些大醉之后的人确实可能会说很多酒话。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省人事”。

不省人事之人,说的话有几分可信度?况且,在这种状态下还能说清楚几句话呢?

其次,酒后不语者,可能不一定就是涵养好,而是“喝趴”了。

每个人的酒量都不同,有些酒量不佳之人,兴许还没能到他发言就直接喝趴下了。难道这样的人就一定是“君子”吗?

特别是在当下时代,我们顶多只会认为此人酒量差,根本就不会考虑到他便是那“酒后不语”的“真君子”吧?

最后,相对于“真小人”,可能我们更反感“伪君子”。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喜欢曹操而反感刘备?不就是因为曹操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真小人”么?

特别是在职场上,相对于“真小人”,我们最怕的还是“伪君子”。

就假设大多数人在酒后确实会吐真言,那么那些大醉后言语真心之人,反而更加值得我们信任——因为不管好话还是坏话,至少是真话。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2

我们经常说:“职场就是一个江湖。”在江湖里混,不怕对手强大,就怕对手虚伪。

而职场江湖中,不管是业务原因还是同事交际,我们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参加一些酒局。既然“酒后不语”并不一定就是“真君子”,那么该怎么判断哪些情况是“伪君子”呢?

我梳理了在酒局上三种比较典型的“伪君子”情况,遇到这些情况,最好远离他。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第一种情况:“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相信大家在酒桌上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句话为何会是一种“伪君子”的表现呢?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有些人在喝酒的时候总喜欢逞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更喜欢用“道德绑架”来进行所谓的“劝酒”。

在我看来,这可能不是在“劝”,而是在“逼”。

利用所谓的“面子”之类的词,看似是在搞气氛,但更多是在给自己“加戏”找存在感罢了。

这样的人属于平时看似乐呵,实则内心是极其狂妄和自大的。

这类人大多属于“伪善”者,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利我”的概念,不可深交。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第二种情况:借酒使坏之人

特别是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许聚会。

而有些同事(这种情况以男同事居多)则是借着喝了酒,就对一些女同事动手动脚。如果要是再遇到些比较放得开的女同事,可能还会更放肆些。

这种情况下,兴许大家有微醉的酒劲,但如果不能管住自己的手脚,我相信这种人定是那“虚伪至极”的一类。

一个成年人,如果连这点基本的尊重和道德礼仪都不能守住,那么也不见得会是什么“真君子”。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第三种情况:酒后言他人坏话

本身在职场上“八卦”之人就不是很受人待见,更何况是酒醉之后背着他人讲坏话的情况。

而为什么酒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更需要警惕呢?

那是因为,这类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看似很“和气”的,如果酒醉后就开始说坏话,那么说明平时的“和气”都是装出来的。

这才是真的“伪君子”行为表现。

职场上或因立场不同,或因观点不一致,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误解或是争议。但如果真正的君子,是会分清“公私”的。

而那些表面上“无所谓”的“伪君子”,在喝醉后开始说坏话,就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这种人当然需要警惕和远离了。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3

相对于“酒后不语真君子”,其实我更认同“观棋不语真君子”的说法。

这句话据说也有一个历史典故: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钱大昕的进士,此人以博学多才著称。

一天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了两位朋友在下棋。钱大昕见其中一位朋友处于劣势,便忍不住上前指导。没想到这位朋友十分倔强,不光不听,还指责他乱出主意,没多久这位朋友便认输了。

钱大昕便洋洋得意,说是因为没听他指挥所以才输棋的。然后朋友让他自己来,结果自己也输了。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身在局中,所以才会对当前的事物发展看得并不清晰。

而为什么说“观棋不语”才是真的君子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其一:“观棋不语”是一种尊重。

观棋而不语,首先是尊重游戏规则的表现。

特别是在职场中,我们首先就是要遵守和尊重职场的游戏规则,不然就会成为那个被“孤立”的人。

另外也是在尊重“局中人”的表现。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职场江湖混,“看破不说破”本身就是一种睿智的行为。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只有你才能看懂其中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求同存异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他人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德。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其二:“观棋不语”是一个机会。

首先是自我学习的机会。

人无完人,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通过“观棋”的方式,在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来找到弥补自身不足的方法,这样才能让自己更优秀。

另外也是自我练习的机会。

作为旁观者,有时候我们会比当局者看得更清楚,看得更全面。如果能够在“观棋”的时候,在内心自我“演习”,那这不就是一种自我训练和练习的机会吗?

在酒局遇到这3种情况,说明对方是个“伪君子”,尽量远离

4

综上所述,我认为“酒后不语者”不见得就是“真君子”,反而我们还需要更加警惕那些酒后的“伪君子”。

然而“观棋不语者”,在我看来这才是真的“君子”行为。

职场江湖中,我们最好不要用“酒”来衡量一个人,更不要做酒后的“伪君子”。

同时,我们一方面需要经常站在“观棋”的旁观者角度看待事物,这样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

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观棋而不语”的君子行为,这样我们既能够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又能够得到更多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那么对于“酒后不语”和“观棋不语”,到底哪一个才算得上是真君子?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