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在其统治期间,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武灵王认为“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因此他就根据当时国家的需要进行了改革。因为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服饰和骑射,所以这次改革也被称为“胡服骑射”中。事实证明,“胡服骑射”制度的改革确实是给当时的国家带来了许多的进步作用。
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灵活性。
胡服在当时所代表的是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所穿的服装,由于他们生活的地区纬度偏高,天气比较寒冷,因此他们的服装选用的大都是比较厚实的材料。同时由于他们一直是以游牧的生活方式为主,平时的出行主要以骑马为主,因此他们的服装大都是紧身的,袖口也是比较窄的,裤子也是以长裤为主,同时搭配着皮革制成的靴子。总体上来说,胡服的特点就是比较保暖的同时是十分简介,方便于他们在马背上的生活。
中原地区的服装与胡服并不相同,中原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温热,同时也是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不需要上下马,因此当时赵国的服饰是以宽松博带为主,衣服的袖子也是很长,外袍一直垂到脚面,同时束以高冠,搭配厚靴。总体上赵国的服饰看起来比较束手束脚,行动起来较为不便,尤其是在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当中,这种衣服作战时的不便更是十分明显。
在赵国与胡人作战的过程中,作战的主要场所大都是在山野地区,道路不平。根据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春秋之世,戎翟之杂于中夏者,大抵皆在山谷之间,兵车之所不至”。这样的作战环境之下,胡人所骑的战马的优势就明显的展现出来。骑兵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快速灵活的进行变动,相比战车来说更能适应崎岖不平的道路,也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性的状况。同时由于赵国的士兵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善于骑射者较少,本来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相比于胡人就处于劣势,在加上身上所穿的宽大的衣服,又严重的阻碍了士兵们的行动,因此很多情况下赵国的军队都很难获取有利的战机,在与胡人的战争中频繁的失败。
赵武灵王在意识到自己国家在服装和骑兵方面的不足之后,就开始对于国家的服装进行改良。他看到了胡人的服装在作战中十分的轻便,因此他就力排众议,下令将胡服作为赵国的军队服装,并且他自己率先穿上了胡人风格的服饰。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之下,朝廷中的大臣们也都换上了胡服,国家开始全面的将胡服推广起来。
胡服在军队中的推广,进一步减轻了士兵们的作战负担,使得士兵在作战过程中的活动幅度变大,灵活性更高,士兵们可以随意地进行各种奔跑等动作,同时也能够将作战不便的战车丢弃掉,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军队在作战中的灵活性。
提升了国家的军队战斗实力。
在与胡人的作战过程中,赵武灵王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形势的变化状况,胡人所具有的骑兵的优势作战条件成为决定当时战争胜利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赵武灵王就开始在自己的国家中进行骑兵队伍的建设。
要想建设起一直强有力的军队士兵,是需要进行许多方面的训练的,其中最为重要的骑马的技术和射箭的技术。由于中原的士兵与北方长期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体质不同,胡人的身体素质显然是强于中原的士兵的,因此建设骑兵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士兵的身体素质,加强他们的骑射能力。
赵武灵王为了更好更快的建设起自己的骑兵,就亲自一部分被挑选出来的士兵到草原上露宿,让他们逐渐适应草原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同时在草原上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虽然赵武灵王亲自带领士兵训练,但是相比较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的胡人来说,还是存在差距,因此赵武灵王就亲自聘请了胡人来充当这些士兵的教练。在这些胡人的指挥和训练之下,士兵们的骑术和箭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赵国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骑射技术高超的军事力量,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赵国的军队战斗力。
虽然经过后期的学习,赵国的士兵也能够掌握高超的骑射之术,但是相比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胡人来说,其战斗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赵武灵王为了更好的学习胡人的这种骑射的技术,也为了增添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他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之下,他收编了当时一部胡人,将他们分编到军队当中,让他们亲自训练士兵的同时,也能够壮大赵国的骑兵队伍。同时赵武灵王还派人进一步改进军队的作战装备,按照游牧民族的装备方式进行调整,方便骑兵军队的建设,更好的提升赵国的军队战斗实力。
推动了中原地区骑射技艺的繁荣。
战国时期正处于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赵国率先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经过实践的证明,确实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改革。在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前,赵国主要依靠的外部力量是战车,由于战车比较笨重,移动起来不方便,因此使得赵国在作战的过程中很难获得优势,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在经过赵武灵王对于国家的军队士兵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的军队战斗力相比较之前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作战也更加的机动灵活,之后的作战也获得了多次的胜利。
赵武灵王所实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措施,采用胡服的原因就是为了方便骑射,而学习骑射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良中原地区的作战技艺,提升军队的战斗实力。当时的许多中原地区的国家在看到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的大大提升,不仅获得了战争的多次胜利,还使得赵国的军队中形成了一种骁勇善战的尚武风气,这让他们也都充分的认识到了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重要作用。由此中原地区的各个国家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重视军队士兵骑射技艺训练的风气,极大地推动了当时中原地区骑射技艺的繁荣,也为后来诸多国家的统治者建立骑兵队伍奠定了良好的技艺基础。
减轻了民族之间的敌对心理。
由于汉族人民一直占据着中原地区,处于国家的中心位置,同时汉族人口也是众多民族人口之中最多的,所以之前许多的汉族人民都对于少数民族存在一定的隔阂和自傲。而赵武灵王所采取的“胡服骑射”的改革运动,对于与当时赵国相邻的胡人来说,存在着一种示好的含义。赵国的汉人改穿胡人的服装,两个民族在服饰上统一起来,这就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汉族人民与胡人之间存在的隔阂。同时赵武灵王还在朝廷之中重用了许多的戎狄之臣,带动汉族官员与他们之间的融合,减轻了不同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敌对心理,加深了双方之间的认同感,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双方之间的进一步的融合发展,为后来秦汉时期的民族统一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赵武灵王能够率先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的变更自己国家的传统,学习少数民族的先进之处,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从这一点上来说,赵武灵王是十分具有先见之明的,赵国也是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之下逐渐的发展起来的,从中我们也能够知道,赵武灵王也是十分具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统治者。
参考文献
-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 顾炎武,《日知录》
-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