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9 23:16:05
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赵武灵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他的操盘下,羸弱的赵国重新崛起,成为战国末期唯一可以抗衡强秦的国家,由于秦国东边有函谷关天险,他甚至设想绕道北边去攻击秦国。

但是,可惜的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由于他的优柔寡断,不但导致兄弟手足相残,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可谓悲惨。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01、赵武灵王即位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15岁的儿子赵雍即位。不过,赵雍一即位,诸国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在魏惠王的蹿腾下,魏、楚、秦、燕、齐五国带着大量精兵驻扎在赵国边境,以参加赵肃侯葬礼为借口,要求进入赵国领土。

开玩笑,这是来参加葬礼的么,分明是来瓜分人家的啊。别看赵雍年龄小,但能沉得住气,并且,他老爸给他留下一个忠心耿耿,且有本事的托孤大臣肥义。

对于诸国无理要求,赵雍没有恼火,当然也不会同意,他让肥义拿个主意。肥义建议:

1、全国进入战备状态,给多方看看,我们赵国宁愿灭国,也不会被轻易占领。

2、派人去贿赂楚国后方的越国进攻楚国,迫使楚军去救急;贿赂燕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进攻燕国,迫使燕军撤离。

3、与韩国、宋国结盟,形成品字型战略架构,直接将带头的魏国包围,并有效牵制齐、秦、楚三国。

做好这些事后,赵雍派人强硬地知会诸国:来参加葬礼的,我们欢迎,但只允许相关使者参加,军队胆敢进入赵境,视同宣战!

诸国给赵国的气势镇住,只好派使者来参加葬礼。这些使者进入赵境,看到的是赵国军民全面的戒备,尤其都城邯郸,更是杀气腾腾。诸使者匆匆参加完葬礼,回去一说情况,诸国见占不到便宜,只好撤退而去。

15岁的赵雍展现出大政治家的风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场风波过后,一位大臣向赵雍建议:“现在各诸侯国的君主都称王了,唯独我们赵国还称侯,别国会因此而轻视赵国的。您也废侯称王吧,这样赵国就可以和别国平起平坐了。”

赵雍说:“我们实力不够,不能做名不副实的事情。我还是继续称侯吧。”

赵雍这样说,并不是他不想称王。他其实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非常想把赵国治理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设立了“博闻师”的职位,请来博学之士当自己的老师,以增加自己的学问和见识。他又设立了“左司过”和“右司过”,专门负责观察政令是否有过失,以纠正自己的过错。赵雍同时还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增加物产,整治军队。

几年后,赵国渐渐具备了一些实力。

赵国的北边有个中山国,虽然只是个千乘之国,且被赵国包围着,但仍能进攻赵国,甚至曾一度攻陷赵国的都城邯郸,还把赵国的祭坛毁坏了,赵肃侯在世时就想报仇。赵雍觉得时机成熟了,就下令进攻中山国,攻取了中山国一大片土地。

同时,赵国的疆域推进到北至沙漠,西至黄河的区域。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02、胡服骑射

现在,很多人以为,赵国的胡服骑射是一蹴而就的,实则不是。换现今的话来说,是赵国北部边区因形势而自主变革,赵武灵王只是在最后进行了拍板,并用怀柔和强硬两种手段,迫使守旧派也跟进变革,进而全国执行。

当时的赵国军队,主要有两派,一是首都邯郸的守旧派,一是北边边疆与少数民族对峙崛起的变革派。

由于经常和少数民族打仗,传统的步兵和车兵非常吃亏,边境的军队早已自发进行了军事变革,学习北胡的先进军事经验,甚至部队里都有少数民族官兵。边境居民,也早已和少数民族通婚。

也就是说,边疆的军队,实际早已胡服骑射;边境的居民,早已汉夷混杂。

再简单点说,此时的赵国,形成以都城邯郸、上党为首的守旧派政治军事集团,和以北部边境代郡(大同)、晋阳(太原)为首的变革派政治军事集团。两方面是对立的,对赵国形成一定的撕裂。

在此插一句题外话,在中国古代社会,自赵始,代郡、晋阳等汉夷混居的北部边境一线,就成为中国重要的兵员革新及发展地,尤其是南北朝,更是鼎盛一时,造就了大一统的隋唐。

赵雍是想有大作为的君主,赵国要想强大,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把这两个分裂的政治军事集团捏成一块,并由他掌控实权。那么,如何操作?他认为应该选择支持变革派:

1)保守派政治地位高,会对他的强国措施产生掣肘;变革派政治地位低,通过打压保守派,拉升变革派,可有效加强自己的实控势力。

2)变革派才是发展趋势,不但可快速提升军力,也可快速提升国力。

而选择点,就是胡服骑射,一则可以迅速提高赵军的战斗力,二则以点带面,正好全面变革。简而言之,胡服骑射,实际上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

也可以说,是赵雍发现了发展的趋势,并选择了追随发展趋势,促使发展趋势。

赵雍首先要获得近臣的理解和拥护。这一天,他与父亲的旧臣肥义登上了黄河边上的黄华山。举目远眺,黄河滔滔东去,两岸沃野千里。对岸的原野上,有少数民族的骑手在策马奔驰。

赵雍指着远处对肥义说:“胡人都穿短袖短襟的衣服,脚蹬皮靴,骑马射箭特别灵便,不像我们汉人,宽袍大袖,行动起来拖拖拉拉,骑马半天上不去马背,射箭先要挽起袖子。如果改穿胡人的衣服,干活、打仗就灵便多了。”

肥义自然也是明白人,表示说:“这个主意好!可是,服饰是祖上所传,改穿胡服肯定会招来非议的。”

赵雍想了想,说:“是的,改穿胡服不会很顺利,但是以后人们会懂得改穿胡服的好处的。况且干大事难道还怕别人反对?”

君臣达成一致意见,肥义拿出具体实施措施后,赵雍向全国发布命令,所有赵国人都改穿胡服。此令一出,全国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背叛祖宗!有的说,穿上这身衣服还是赵国人吗?

赵雍有个叔叔叫公子成,是赵国的老臣。他根本不能接受改穿胡服的主张。一气之下,竟称病不上朝了。

这么一来,反对改穿胡服的声音更大了。

自己的叔叔带头反对改穿胡服,赵雍有些急了。他让一位平时和公子成说得

上话的大臣去说服自己的叔叔:“改穿胡服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叔叔是有威望的大臣,应该帮助我推行新政。如果叔叔不配合,恐怕以后我说的话就不管用了!”

可公子成根本听不进去,他对那位大臣说:“请你转告国君,赵国是礼仪之邦,从来都是蛮夷之族仿效、学习我们,没见过中原国家倒过来学他们的。改穿胡服,有违圣贤教诲,我怎么能赞成这种荒唐的做法呢!”

赵雍听了这位大臣的汇报,就自己去见公子成。赵雍对叔叔说:“我国东边有齐国,北边有燕国和东胡,西边与秦、韩两国接壤。我们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怎么守住那么长的边境线?百姓怎么安居乐业?中山那么一个小国,都敢挑衅赵国,把我们的祖宗祭神的地方都毁坏了,不就是依仗强大的齐国给他们撑腰吗?这件事,我父亲到死都深以为耻。我下令改穿胡服,就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边境安宁,并且等待时机有更大的作为。您在官员中威望很高,我实在需要您的支持啊!”

见赵雍说得那么恳切,而且都很在理,公子成觉得继续坚持己见,就说不过去了,于是答应了赵雍的要求。赵雍十分欣喜,当即把随身带来的一套胡服赐予公子成,并告诉他,明天要召集群臣,商议如何推行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身穿胡服上朝来了。反对改穿胡服的几个大臣见了,大吃一惊。一位大臣问公子成:“你昨天还气鼓鼓地说,跟改穿胡服的人势不两立,今天怎么自己穿上胡服了?”

公子成不慌不忙地说:“反对自有反对的理由,赞成自有赞成的原因。”

见公子成转变了态度,其他大臣也都穿上了胡服。但是,还是有些人心服口不服的。

不过,旧贵族不公开反对,就好办了。军队方面,胡服骑射的官兵可以得到快速提拔,年轻的军官自然拥护。

为了不影响部队的旧势力,赵雍先在代郡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士兵一律短衣长裤,足蹬皮靴,骑马射箭,行动十分敏捷。

这可是君王亲自带领的部队,骑兵军队的地位一下就抬高了。骑兵的地位抬高了,就等于为骑兵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呼啦啦兵源就来了。同时,骑兵部队需要大量的马匹,民间养马的积极性也瞬间提高。

在老百姓方面,更没啥大阻力,因为改穿胡服后,做工种地,比过去灵便多了。

军队和百姓都拥护的政策,赵国贵族们即便反对,也只能在心里骂娘了。就这样,赵雍通过“胡服骑射”这一国策,轻松将赵国原先的不合理旧制废除。

渐渐地,赵国国力增强了,军队也变强大了,周围的强国都不敢打赵国的主意。赵国成了当时的几大强国之一。赵雍也改称为赵武灵王。

这件事情流传到后来,人们称之为“胡服骑射”。而实际上,这是一个系统的变革工程。

读史君在此多说几句,骑兵能够迅速使赵国军事力量强大起来,但是也必须认识到,骑兵的培养难度还是很大的,是非常耗费国力的,尤其是损耗后,重新建立起来,更是非一朝一夕就行的。

所以,对赵国来说,打闪电战更有利。一旦遇到与全民皆兵的秦国打消耗战,赵国就要吃亏了。尤其在国力方面,秦国更是胜过赵国。故而,当几十年后,赵军遇到步步为营的杀神白起后,国力不支的赵王也只能赌一把,启用赵括,希望他能通过一次漂亮的闪电战赢得胜利。

但现实很残酷,老成的白起不中招,赵括只能以惨败告终,为做出决策的君王背负千年的辱名:纸上谈兵。

可以说,赵括被坑,非战之罪。长平一战,40万赵军覆灭,但秦国也损失惨重,多年后才恢复军力。此为后话,后面再细说。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03、便服访秦

军力国力增强后,赵武灵王亲自出马,通过数次征伐,赵国终于完全灭掉中山国,并将北部的林胡和楼烦等少数民族政权打得连连北退。赵武灵王在新获的北部土地上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

由此可见,赵武灵王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有为君主。可惜的是,英雄终没过得了美人关。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娶吴广的女儿吴孟姚为惠后,十分宠爱她,生下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宠爱幼子赵何,并在吴孟姚去世前,答应改立赵何为太子。为不幸埋下祸患。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公元前299年五月二十六日,赵武灵王居然做出禅位的决定,在东宫举行盛大仪式,把国君之位传给年仅10岁的赵何,是为赵惠文王。

赵何祭祀宗庙之后,登位治理政事,他属下的大夫都成为朝廷大臣。又任命肥义为相国,并尊称为国君老师。赵武灵王则自称“主父”。

赵主父的打算是:让肥义等大臣帮助儿子赵何在国中治事,自己就可以抽出时间,主抓军队去进一步攻打西北胡人领地。等将赵国西北部的胡人领地占领并巩固后,秦国的北部就将向赵国洞开。

这样,他就可以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都咸阳。——无论是过去的经验,还是他联合魏韩楚等进攻秦国失败的教训,都深深让他知道,只要秦国不内乱,通过崤山函谷关这一条路打秦国,门都没有。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函谷关、函谷新关、潼关关系图


秦国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秦岭是相当险峻的一条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就有好几座,以奇绝壮美著称的华山也是秦岭的一支。诸峰之中最重要的,是秦岭东段的崤山。

函谷关就夹在崤山与黄河之间,旁边就是三门峡,与中条山隔河相望。也就是说,无论从南边还是北边,除非大范围迂回,否则很难绕过这里。它牢牢扼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只要守住这里,中原势力很难进入关中。

函谷关一线没有希望,那么是否可以从北部的云中、九原进攻秦国?于是,为了侦察秦国地形及秦王的为人,赵主父做出了一个大胆计划,自己扮作使者的随从,前往秦国。

当时,秦国在位的也是年少君主,宣太后(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所以真正主政的是宣太后。

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接见赵国使者时,发现他老看身后一个仪态不一般的随从,便也与之进行了对话。赵主父当然会用假名,但言谈举止颇得宣太后欣赏。

赵主父对宣太后母子也很是钦佩,认为有他们主政,赵国很难攻打秦国,自己回去要做更长时间的准备。又怕夜长梦多,遂匆忙离开秦国。

欣赏的同时,宣太后也对赵主父产生怀疑,不像是臣子能有的风度,便派人急忙去追赶他。而赵主父一行已经出了边关。

经过一番盘问调查,宣太后才知道他就是赵主父,大惊失色。

不过,三年后,还没等到赵主父实施他的攻秦战略,身处壮年的他就死了,而且是被活活饿死的。


被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治国高手,治家庸才!


04、饿死在深宫

从上面的事情来看,赵主父真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说把国君位子让给小儿子,就给了小儿子;谋划从北部去攻打秦国,就亲自去秦国一探虚实。

当然,也可以说他很任性。不过,到此为止,还没有致命的祸患。

但是,接下来在处理家事时,他却犯了糊涂。

我们知道,赵国开始的太子是长子赵章,后来为了把君位传给小儿子赵何,将赵章废掉了。

一次,赵主父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自己在旁边窥察,只见当哥哥的赵章反而俯首称臣,无精打采地听高高在上的弟弟赵何训示,心中有些不忍,觉得这样太对不起赵章了,便计划把赵国一分为二,把北部的代郡封给赵章,让赵章在代郡称王。

他这个计划也太任性了,直接分裂赵国啊,于是遭到大臣的集体反对。赵主父想想也是,索性退而求其次,还是把代郡封给赵章,但不称王,而号称安阳君,并派田不礼做他的国相。

实际上,赵章内心对弟弟立为王十分不服,现在群臣又反对他代地称王,更是让他愤恨不已,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与此同时,一些见风使舵的臣子,认为赵主父有废除赵惠文王,重立赵章的趋势,都与赵章暗通款曲。

一时间,赵国出现了赵主父、赵惠文王、赵章三个太阳,朝局顿时混乱不堪。赵章与弟弟赵惠文王分庭抗礼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赵国大臣李兑是国相肥义的好友,遂提醒肥义说:“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轻举妄动,他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

肥义说:“当年赵主父把大王(赵惠文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三拜谢承命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怕田不礼加祸于我而忘掉当年的记录,就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无需感到惭愧。’我要维护我的诺言,哪能光顾保全生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放弃!”

李兑说:“好,你勉力而为吧!能见到你恐怕只有今年了。”说罢流泪而出。

胡服骑射后,赵主父的叔父公子赵成被雪藏。赵惠文王继位后,肥义重新启用了他,所以他也是赵惠文王这条线上的。好友肥义不愿脱身,李兑便几次去找赵成,与之商议防备赵章和田不礼的办法。

肥义则嘱咐赵惠文王说:“公子赵章与田不礼语言动听而本质凶恶,在内讨得主父的欢心,在外恣意施暴。他们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来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现在我忧虑此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强盗在身边出入不能不防!从此以后,有人奉主父命来召见大王,大王必须先见我的面,我将先前往,我没事,大王才能去。”

赵惠文王说:“好。”

肥义又安排李兑与赵成拿着赵惠文王的兵符,严控包括赵主父在内的所有人擅自调动军队,并随时准备勤王。

果不出肥义等人的忧虑,在赵主父和赵惠文王同时出游沙丘时,赵章、田不礼开始了叛乱行动,他们率先攻下并控制了赵主父的行宫,然后派人去赵惠文王的行宫,假称赵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肥义觉得苗头不对,就对赵惠文王说,我先去,如果不回来,就是赵章造反了,你立即调兵前来攻打。

赵章、田不礼见只有肥义一个人来,料想事情已经败露,便杀死了肥义,然后又派人去请赵惠文王过来。若再不来,便去硬攻赵惠文王的行宫。

赵惠文王见肥义迟迟不回,却又来了一个使者催自己去赵主父那里,便知道事情有变,一边组织人保护自己的行宫,一边派人去邯郸搬救兵。

公子赵成与李兑从邯郸赶来,发动四邑的军队镇压叛乱。赵章及田不礼急忙逃到赵主父的行宫内,李兑本想去请示赵惠文王,下一步该怎么办。赵成拦住了,说不要为难大王,刀剑无眼,我们自己行事就行了。

李兑顿时明白,派人入内杀死赵章、田不礼,并处死全部党羽。

事到如今,赵主父又该如何处理?公子赵成、李兑商议道:“我们为追杀赵章,竟直闯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会被满门抄斩的!”于是又下令围住赵主父行宫,宣布:“宫中人晚出来的杀!”

行宫中的人听见命令全部逃出,赵主父也想出来,却不被准许,又得不到食物,只好捕捉幼鸟吃,三个多月后,终于饿死在沙丘行宫中,年仅49岁。

赵惠文王也很默契,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居然从不问赵主父的下落。直到赵成来报说赵主父已死,他才悲痛大哭,下令厚葬。

经此一役,公子赵成重登高位,担任相国一职,称为安平君;李兑则被任命为司寇。赵国的军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他两人手中。

从此,赵国再也没了逆命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