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淄博的博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想到鲁菜。业内公认鲁菜有三大流派:胶东菜、济南菜和孔府菜。其中,胶东菜发源于烟台福山,而济南菜则是在博山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博山出名的不光是鲁菜,当地的赵氏家族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望,人才辈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人口不算突出的赵姓,之所以能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一,自然离不开宋朝的功劳。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赵姓在之后三百年内就成为国姓。而博山赵氏家族,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录与宋室有关,但他们的先祖根据记载确实是在宋朝年间迁居山东的。
从宋代到明代,赵姓家族的先祖先后辗转蒙阴、青州等地,最后落户博山。
到了明代之后,博山赵氏家族开始走向兴盛,族人在科举考试中大展身手,有统计说,博山赵氏,三百年间出九进士八举人。
如今提到博山赵氏,大都绕不开一个叫作赵执信的人物。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根据博山历史资料记载,赵执信自幼聪颖出众, 9岁时写的文章就“辄以奇语惊其长老”。他14岁考中秀才;17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18岁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可谓少年得志。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洪昇创作《长生殿》初成,赵执信亲自为他改定,并具柬遍邀京城名士观演此剧。可惜的是,赵执信性刚骨傲,竟因为此被人弹劾,从此仕途失意。
后人曾经感叹,赵执信可谓博山赵氏家族最亮眼的明星,但也是由盛转衰的节点。
赵执信虽然仕途失意,但欣慰的是,他的女儿赵慈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基因,定居济南后,她写过不少歌咏济南的诗篇,比如这首:“碧藕生香,红榴吐艳。燕声娇泥谁家院。年来慵自顾中庭,为嗔芳景频消换。芍药摧残,荼蘼星散。名花不着薰风绾。只缘苦雨暗相侵,韶华争不成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