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8 09:17:12
阅读:

一般读者阅读《红楼梦》,大多是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85年版或1996年版《红楼梦》,这个版本文字清晰完整。但这个版本没有脂砚斋批语。由于没有批语,只能是读者自行领悟,老实说,整部书笔者读了N遍。读来读去,也仅仅是感受到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外加上大观园一众美丽的女子、绮丽的风景,加上书中人物勾心斗角,“护官符”、“扒灰”等丑陋阴暗面的描写。但主线还是宝黛爱情悲剧,最后黛玉泪尽而逝,美被毁灭,从而深深地认可鲁迅先生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人文版96年版本《红楼梦》,无批语。作者署名为曹雪芹、无名氏。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带有朱批。

但是笔者后来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中夹杂大量批语。若有若无的揭露书中隐藏的真相:这是一部“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小说。

令人不解的是脂砚斋批语中“悼明”倾向,似有似无,这意味着脂砚斋有意让读者看到书中“真事隐”的真相,但碍于时局而不敢明言,但又不甘心,所以脂砚斋批语但凡关系到“真事隐”的部分,不明说,而是用强烈的暗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脂砚斋的批语,谁会去想到《石头记》(前八十回)里面也隐藏这么多“真事隐”?笔者就是实例,读了N遍无批语的《红楼梦》,也没有读出“真事隐”的味道,只看到爱情悲剧而已。这说明脂砚斋就是故意的,故意让读者发现一部分真相,不甘心“真事”真的“隐”去。脂砚斋的批语屡次提到八十回后的文稿迷失,也是故意的,意味着脂砚斋清楚知道八十回后文字隐喻意味过于明显,不可能流传于世,所以在前八十回批语中,尽力暗示真相。

脂砚斋揭露真相的批语,在《石头记》前四十回中很多,前二十回最多,后面逐渐减少变淡,换句话说,批语也是小心谨慎、似有似无,不甘心又不敢明言,造成后世索隐派无数争执,是非难断。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87版《红楼梦》香菱剧照,香菱即是甄英莲。

下面看几条脂砚斋的似隐非隐的批语。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甄英莲,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这个批语很突兀,癞头和尚哭“甄英莲”,说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而脂砚斋大发感慨,说八个字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这很奇怪,八个字与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何干?接着脂砚斋笔锋一转,说这是“托言寓意”的写作手法。什么是“托言寓意”呢?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学的写作方法,在《诗经》、《楚辞》中都广泛采用的隐喻手法。比如屈原的《离骚》,就采用了大量的托言寓意写作手法,香草美人象征着君子、飘风云霓象征着小人。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脂砚斋在这里说《石头记》里面也用了“托言寓意”的写作手法,不仅仅是写“情”。紧接着脂砚斋又进一步说:“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武侯指诸葛亮,武穆指岳飞。诸葛亮隆中定计,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岳飞朱仙镇大败金兀术,欲直捣黄龙府,迎接徽、钦二帝归来。可惜最后诸葛亮还有岳飞,都没有实现理想抱负,二位先贤的遗恨,到今天也没有断绝。脂砚斋的这句批语,明确指向大明亡国之痛,南明未能实现三分天下的遗憾,岳飞抵抗的是金国,而满清曾经号称后金,所以用岳飞抗金,迎接二帝的典故,隐喻着大明君臣抵抗后金的故事。而南明由于缺少诸葛亮那样的奇才,而未能实现三分天下,实在是令人遗憾。这就是脂砚斋这句批语的用意所在。在大清已经平定天下的情况下,这种暗示,真的是非常的大胆。紧接着,脂砚斋“语不惊人死不休”,又说像诸葛亮、岳飞那样的英雄奇才,都无法挽救灭国的悲剧,何况今天的普通百姓呢?脂砚斋认为,这就是“运数”,也就是天意,天意如此,运数已经,人力是无可奈何的,只能是徒留感叹。《推背图》不仅是在今天流传,在《红楼梦》的年代,就有《推背图》的流传。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 甲戌眉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法,为众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可见《石头记》作者熟悉《推背图》,相信命运、相信天意。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传为大明洪武三十年版本《推背图》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传为大清康熙六十年版本《推背图》

脂砚斋在此发一通感慨,各种暗示,让人深思。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无法比的,人文本《红楼梦》无批语,读N遍也只是宝黛爱情悲剧,也不会瞎想到什么家国天下、忠臣孝子、三分天下、诸葛亮、岳飞、徽钦二帝。脂砚斋故意让读者往这个方向去想,就是要揭露《石头记》中隐藏的真相。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贾探春判词中,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甲戌双行夹批:感叹句,自寓。】自寓什么呢?自寓生于末世,啥时候是末世?只有明末才能是末世。而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曾经是大明的国都,哭向金陵事更哀,指的是对大明亡国的悲痛哀思。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87版《红楼梦》王熙凤剧照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87版《红楼梦》贾探春剧照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黛玉画像

第五回[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这意味着,《石头记》是有原作者的,原作者就是“石头”,而所谓的曹雪芹,仅仅是“增删者”。脂砚斋说“怀金悼玉”,大有深意。怀金悼玉,指原作者“石头”这个明代遗民,已经成为大清子民,但是念念不忘大明,金,代表清,清本是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玉代表黛玉,黛玉寓意崇祯帝。所以脂批说,大有深意。即使指此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中,脂砚斋评点“绛珠草”为“血泪”,“绛”是“红”的意思,而“怡红院”、“悼红轩”,都是怀念“红”,“红”就是“朱”,意指“朱明”,就是明朝,“悼红轩”,就是怀念明朝。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钗看玉,有一首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该诗前面六句不难理解,最后二句实在突兀,何来白骨如山?通灵玉已经仙人点化,化为宝玉,每日在公子小姐温柔乡中度过,从何处见到白骨如山?因何忘记姓氏?忘记祖宗?只记得公子与红妆(饮食男女)?

这二句诗如此突兀,如此与前面不合、不照应,偏偏脂砚斋叫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脂砚斋说这二句是极贴切的语言。为什么?脂砚斋在暗示什么?抄家能造成白骨如山吗?江宁织造府仅仅后来被抄家而已,没有杀人,也没有被杀,退一步说,江宁织造府里人被杀光,然江宁织造府里会有多少人?有上千人吗?会造成白骨如山吗?

白骨如山,只能是明清易代,流寇滥杀、满清屠城造成的,不禁让人想到满清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像。便是金华,也难以幸免,清顺治三年(1646)8月,清军攻占金华,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李渔有诗:“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 这场景是李渔亲历亲见。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是作者(石头)自嘲,也是深刻的反思。脂砚斋怕读者遗漏、怕读者不解其味,故意点出,并说是极贴切语,意指什么?不言而喻。

通读《石头记》全书,满眼的脂砚斋批语“哭成此书”“为某某一哭”“泪尽”、“再哭”,满眼都是哭,这是很奇怪的,单单一个抄家,至于哭几十年,乃至于说成是末世吗?只有在明清易代,国破家亡、白骨如山、天昏地暗、人头滚滚、亲友俱亡,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才有可能“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痛定思痛,作者深刻反省明亡之原因,深恶痛绝满清屠戮汉人、奴役汉人、篡改历史的卑劣行径。《石头记》这样一部奇书,于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一石二面、一石三面、一石多面,不仅仅是让我们索引考据明亡之真相,而且某种程度上说,大明亡国之影响,至今仍存。只要我们的社会依然存在封建思想流毒残余的影子,《石头记》的意义就是不朽。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宝钗画像

《红楼梦》“甄士隐”,隐藏的是什么?

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

声明:作者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自行删除。参考文献:《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