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
“鄭燮”一般是指“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
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78篇诗文
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读书教书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余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
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
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坎坷人生
父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着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给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于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康熙秀才(十九岁)、雍正举人(四十岁)、乾隆进士(四十四岁),虽才华盖世,跨越三朝,然 50 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逛青楼,却从不嫖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于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辞官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最后岁月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沁园春·恨
清代: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梧桐
清代:郑燮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代: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清代: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满江红·思家
清代:郑燮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题游侠图
清代:郑燮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燮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题画竹
清代:郑燮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代: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泜水
清代:郑燮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咏雪
清代: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竹
清代: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竹
清代: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念奴娇·周瑜宅
清代: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念奴娇·石头城
清代: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竹枝词
清代:郑燮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竹枝词
清代:郑燮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踏莎行·无题
清代:郑燮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江晴
清代:郑燮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题画兰
清代:郑燮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题画竹
清代:郑燮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盆兰
清代:郑燮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得南闱捷音
清代:郑燮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清代:郑燮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逃荒行
清代:郑燮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还家行
清代:郑燮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望。
春秋社燕雁,封泪远寄将。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
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驱狐窒鼯鼠,扫径开堂皇。
湿泥涂旧壁,嫩草覆新黄。桃花知我至,屋角舒红芳。
旧燕喜我归,呢喃话空梁。蒲塘春水暖,飞出双鸳鸯。
念我故妻子,羁卖东南庄。圣恩许归赎,携钱负橐囊。
其妻闻夫至,且喜且徬徨。大义归故夫,新夫非不良。
摘去乳下儿,抽刀割我肠。其儿知永绝,抱颈索我娘。
隋地几翻覆,泪面涂泥浆。上堂辞舅姑,舅姑泪浪浪。
赠我菱花镜,遗我泥金箱。赐我旧簪珥,包并罗衣裳。
好好作家去,永永无相忘。后夫年正少,惭惨难禁当。
潜身匿邻舍,背树倚斜阳。其妻径以去,绕陇过林塘。
后夫携儿归,独夜卧空房。儿啼父不寐,镫短夜何长。
扬州 其一
清代:郑燮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扬州 其二
清代:郑燮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小廊
清代:郑燮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清代:郑燮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道情
清代:郑燮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
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
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
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游白狼山两首
清代:郑燮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峭壁兰
清代:郑燮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念奴娇 莫愁湖
清代:郑燮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念奴娇 台城
清代:郑燮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念奴娇·胭脂井
清代:郑燮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抚孤行
清代:郑燮
十年夫殁扃书簏,岁岁曝书抱书哭。缥缃破裂方锦纹,玉轴牙签断湘竹。
孀妇义不卖藏书,况有孤雏是遗腹。四壁涂鸦嗔不止,十日索墨五日纸。
学俸无钱愧塾师,线脚针头劳十指。镫昏焰短空房黑,儿读无多母长织。
败叶走地风沙沙,检点儿眠听晓鸦。
李氏小园 其一
清代:郑燮
小园十亩宽,落落数间屋。春草无秽滋,寒花有余馥。
闭户养老母,拮据市粱肉。大儿执鸾刀,缕缕切红玉。
次儿拾柴薪,细火煨陆续。烟飘豆架青,香透疏篱竹。
贫家滋味薄,得此当鼎餗。弟兄何所餐,宵来母剩粥。
李氏小园 其二
清代: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念奴娇 高座寺
清代:郑燮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
清代:郑燮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念奴娇 桃叶渡
清代:郑燮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念奴娇 长干里
清代:郑燮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题半盆兰蕊图
清代:郑燮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赠袁枚
清代:郑燮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道情
清代: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道情
清代:郑燮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
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
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
最可叹龙蟠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道情
清代:郑燮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
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做那英雄汉,
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道情
清代:郑燮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港潇潇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道情
清代:郑燮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念奴娇 孝陵
清代:郑燮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念奴娇 宏光
清代:郑燮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後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念奴娇 劳劳亭
清代:郑燮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兰
清代:郑燮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清代:郑燮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绍兴
清代:郑燮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登范县城东楼
清代:郑燮
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
过客荒无馆,供官薄有田。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
邺城
清代:郑燮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咏雪
清代:郑燮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悍吏
清代:郑燮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
索逋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
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
扬州 其三
清代:郑燮
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扬州 其四
清代:郑燮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范县
清代:郑燮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叹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渔家
清代:郑燮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道情十首 其一
清代:郑燮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道情十首 其二
清代:郑燮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道情十首 其三
清代:郑燮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道情十首 其四
清代:郑燮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可寻?
道情十首 其五
清代: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道情十首 其六
清代:郑燮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
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道情十首 其七
清代:郑燮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
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道情十首 其十
清代:郑燮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七言诗
清代:郑燮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 上一篇:复古汉剑 櫑具汉剑 欣赏
- 下一篇:再游正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