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天下美景。说起杭州西湖,人们总是在“晴方好,雨亦奇,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词的朦胧诗意里,去欣赏杭州的山色空濛,品味西湖的水光潋滟;在“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人仙相配的美丽传说中,追寻白堤断桥,细雨伞下的那段千年传奇,分享爱情的美好和甜蜜。而我,对杭州和西湖,更别有一番心境。
人生中,十四年从军的经历,与杭州、西湖结下不了情缘。由于所在部队地处浙江,出差、探家、一年一度的接送妻儿,总在杭州中转。那半城烟柳、半城湖的美景,已成为温情永驻的情感驿站,成为记忆深处的美好永恒。
金桂飘香时节,在儿子的“逼迫”下,一家六人踏上南下的列车,开往阔别三十多年的杭州,实现故地重游。找寻曾经的记忆,重温当年的美好,触摸青春激荡的脉搏。
一 再住石库门
石库门,是民国前后,沪杭一带的典型建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普通百姓的民居,极具当年杭州的市井特点。如今修旧如旧,作为旅游观光的客栈。
走进事先订好的石库门民居,一种久违的记忆扑面而来:晚间细雨,石板深巷。拱形巷口,木门青墙。纸伞攒动,巷幽苔长。暮霭中,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过后,“莎莎”的雨声里,点点巷灯下,洋溢着刀砧碰撞、热勺烹炒的市井俗音。就是这种氛围里,我们曾住进国营小店,领略杭州冬夏的清冷、炎热。也曾携妻儿借住战友家,为战友家人的热情小醉。
清晨,云散雨歇。没有“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早卖杏花”诗意般的幽静、闲适。睡意朦胧中,深巷里便响起有节奏的“刷刷”声。那是女主人们每天的第一件家务,是竹刷子,与木制马桶磨擦发出的声音。而后,便是深巷两旁,各家门前一字排开的煤球炉阵。主妇们半蹲炉前,轻摇蒲扇,炉火微起,青烟袅袅。伴着晨曦,居住在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普通人,便开始了那个年代的新一天。作为过客,在这石库门里,临时小住,徜徉其间。你可真正体味到烟雨江南、国之名城的人间烟火,庶民家常。
再住石库门,虽有民居的外观,却没了实质的内涵。有了居住的舒适,却没了熟悉的情境。房间的家具陈设,墙上的字画粉饰,一水的民国范。而对于我,没有丝毫的认同感。所有的,仍是那段铭刻心肺的温情记忆。
(未完待续)
- 上一篇:一代怪才郑板桥作品欣赏
- 下一篇:清朝著名的文学家郑板桥为何认为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