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二十五,在华北农村,人们有“打囤”的习俗。
所谓的“打囤”,就是在正月二十五这天的早上,家家户户把柴火烧成的灰烬,盛在簸萁里,撒到院子中,画成粮囤的形状,或方或圆,有的还要画一个搭在粮囤上的梯子,以示粮囤的高大。
粮囤画好后,在中间放上爆竹,点燃爆响,叫作“涨囤”或者“崩囤”,预示在新的一年里粮食丰收,粮囤爆满。
有的则在画好的粮囤里面,放人一些谷物,名叫“打囤”。有的还要压上石头,叫做“填仓”。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因此,一些地方则把正月二十五称为“填仓节”。
因“填”与“天”谐音,“填仓节”又被称为“天仓节”。
民间有老天仓和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是为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对于在正月二十五这天“填仓”的习俗,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来庆贺这一节日。
那么,为什么要用柴火的灰烬来“打囤”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遭遇连年旱灾,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不顾,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不聊生。
看守皇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打开皇仓,救济灾民。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在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便一把火把皇仓烧了,他也跳入火中,自己了断了。
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的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现在这些习俗已经基本消失,但填仓佳话却被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同时也提醒人们春节过得差不多了,从这天起要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