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年的余热
在十六夜尽兴
年复一年,
过年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
正月十五闹完元宵,
年就算正式过完了,
到了正月十六,
本该是收心的日子,
但民间的习俗却并非如此。
旧时有民谣唱到: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
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
老老少少乐哈哈。”
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告诉我们,
尽管年过完了,
但古时候的人此时余兴犹存,
而且过年期间的禁忌没了,
故十六夜晚才是无拘无束的狂欢。
各色各样的民俗活动此起彼伏,
唯有如此,
才真正体现出农耕时代的中国人,
不仅喜欢过年,
而且要把年过得轰轰烈烈,
做到岁岁红火、年年有余。
其实,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
正月十四到十六,
就是景颇族最盛大的目瑙纵歌节。
云南的德宏是景颇族的聚居地。
近年来,当地政府明确规定:
每年的正月十四到十六,
是景颇族最盛大的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
景颇语意为大家一起跳舞。
景颇族崇拜太阳,
景颇祖先最早是氐羌氏族的一支,
从宝鸡天水一带迁徙到了藏东南,
后又沿着怒江一路南下,
最终定居在了德宏及缅甸。
目瑙纵歌节这天,
数以万计的景颇人及周边各族人民,
汇聚到太阳神宫前的广场上,
环绕目瑙示栋,
在景颇瑙双和瑙巴的带领下,
数万人跳起神圣而欢乐的舞蹈。
景颇族有句豪言:
只要地方够大,
只要有景颇瑙双,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一起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