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解释了红楼梦的写作动机。后半部分主要说到了一个人,甄士隐。红楼梦有很多浓墨重彩的人物,甄士隐却是出场次数较少但对全书情节铺展起定性作用的人物。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具体什么意思,不太懂,反正是不明觉厉。前文说过,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即把真实的事情隐藏起来。
甄士隐到底经历了什么?第一,家人霍启带其女儿“应莲”看社火花灯,因看管不力,女儿被拐卖;“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霍启,也就是祸起,古人有祸起萧墙之说,意寓祸乱发生在内部。女儿被拐卖,原因是家人看管不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亡。也就是雍正爷革去曹家世代功勋,去官还民。
第二,隔壁庙里着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房子被烧了,财产损失,这个不难理解,当年雍正爷要打仗,没钱,只好吃大户。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理由把你家抄了,可惜抄出的银子大大低于雍正的预期,反而抄出一大堆当票来。“隔壁庙”又怎么解。还记得史太君吗,也就是贾母,其原型就是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后来小说中写曹家败落原因时先说到了史家出事,然后才有贾家被抄。所以曹家被抄是被牵连出来的案子。
合起来,大致反映了曹雪芹的经历,家破人亡。什么原因,既有内部,也有外部。这是作者对自己家族经历的反思。你看,没学过马克思哲学理论,曹雪芹的辩证法倒挺好。
甄士隐的经历、贾宝玉的经历,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物的走向其实也是提示全书的情节。不负责任地说一句,甄士隐、贾宝玉,经历一样一样的。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也就是做了个梦,来到太虚幻境,遇到了两位仙人,正要带宝玉下凡挂职锻炼,醒后,遇一僧一道,又是大哭、要女儿、念诗,目的就是点化,怎奈缘分未及。经历家破人亡后,内心崩溃。突然有一日,听了好了歌,悟了道,跟随仙人出家而走。贾宝玉在秦可卿屋里睡觉,做了梦,也是来到太虚幻境,目之所及的对联、诗句,包括和某仙女的嘿咻时光,无一不是对他的点化,可惜这个蠢物不明白,只有等到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一番孽缘情债、生死离别,方能着一袭红袍,在白茫茫大地落得个干干净净。写甄士隐,就是在写贾宝玉,浓缩版,看懂了甄士隐,也就看懂了贾宝玉,大彻大悟。所以,有些道理,不说不懂,说了未必懂,只因经历太少,境界未到。只有经历过,才能有所得,真正入脑入心。甄士隐的大彻大悟,集中体现了曹雪芹的人生观、世界观。
甄士隐是如何大彻大悟的。在经历了一番人生打击之后,贫病交加,露出下世的光景。这时,全书中另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跛足道人,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全书出场就那么两三次,但每次都很关键。
- 上一篇:正月十一,致我最在乎的人!
-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镇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