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方志河北” ,我们一起来长知识!
编
者
按
春节来临,在我国传统的习俗里,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每天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
“方志河北”推出春节专辑,带您了解这些古老而有意思的过年习俗,让伟大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得到真实的保存。
正月十六是元宵节的延续,民俗活动也与元宵节密切相关。河北许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六“走(遛)百病”“烤柏灵火”“串宅”等习俗,人们通过这些习俗祈求健康,祛病禳灾的心理会得到极大满足。
01
春
节
民
俗
走百病
正月十六白天或晚上,河北各地有“遛百病”的习俗,有的地方叫“游百病”“散百病”。“游百病”就是走出家门去外面、远处游走一遍,据说这样一游走,就把身上的百病扔到外边了,在新的一年里就可以百病皆除。原来主要是女性的活动,后来,有些男人也加入了走百病的行列。人们在这一天要带上些花生、瓜子、梨、枣等带皮、核的食物,到外面逛逛走走,边走边吃边吐皮、核,说是“吃吃吐吐不生病”,吃了梨、枣,百病早离身,吃了苹果则四季平安。有的地方则从正月十五夜里十二点以后,妇女们开始走出家门,人们认为正月十六子时,是邪气和病灾离开世间的时刻,所以需要此时到外面把病走掉。《枣强县志》载“正月十六,成年人黎明即起,到野外散步,称‘遛百步’‘走百病’”。青龙县满族年轻的妇女还有在冰上打滚的,一边打滚一边念叨“轱辘冰,不腰疼;轱辘冰,不腿疼;轱辘轱辘冰,越来越轻松。”在井陉,游百病意为通过外出游览摆脱、丢弃秽气和疾病,民谣有“正月十六游百病,神清气爽身骨硬”“正月十六游仙洞,一年四季不生病”之说。也有的村子“走百病”是指妇女们在自己家点燃一撮香,许下心愿,一路走向村外,把香插到壤坑或路边,然后再往家走。路上不管遇到谁都不准说话,不能回头,一直走到家,要不然许下的心愿就不灵验了。阜平县妇女正月十六出游时,要折柏树叶插在鬓边,意为“除百病”。望都等地妇女们还要特意换上新衣服,出门游览“走百病”。
02
烤柏灵火
河北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六烤柏灵火的习俗,有的是在白天,有的是在晚上。“烤柏灵火”又称“烤十字火”,民间有驱邪丢百病之说。因柏树枝中含有柏油,易点燃,点燃之后又有清香之气,故百姓们认为其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同时,“柏灵”又取“百龄”之意,意思是百治百灵,可延年益寿。现在人们环保意识加强,为保护树木,人们用家里的棉花秸秆或玉米秸秆等代替柏树枝。《满城县志》载“正月十六傍晚,人们弄些松柏枝、笤帚疙瘩等物,置于街口点燃,人们围在一起,称‘烤百病’火”。邯郸城乡,人们在正月十六清早天不亮,便从自己家里抱来棉柴、芝麻秸、麦秸等,在村街中央点上大火,并把枣花、馒头、包子,还有十五晚上上供用的黏灯盏儿拿出来几个,放在火里烤。人们围着火堆烤火,嘴里念着“正月十六百草灵,烤烤手,手不疼;烤烤腿,腿不疼……”不能出来烤火的老人和孩子,家里人要把他们的棉衣等拿出来烤一烤,趁热乎拿回去,让他们穿上。人们认为吃了火堆里烤的食物,能够治疗噎食。
03
走桥
廊坊胜芳一带保留着走桥消百病的习俗,当地人认为正月十六这一天逛灯会走桥,来年一年都不会生病。胜芳旧镇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通济桥、永济桥、广济桥、胜利桥四座木桥,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逛花灯的时候,必须要把这四座桥走完,并且要摸一下桥栏杆,这样才能把“身上的病”带走,几百年来那些木桥的桥栏杆被摸得光滑无比。2004年胜芳的花灯主区放到了新城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搭设临时的牌坊,以代替原来的四座桥。胜芳人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依然要逛花灯,特别是一些老人,即便平时不大出门,到了这一天晚上,也要让儿女推着自己来到灯展区把灯会走完,有的还坚持把这上述四座旧桥走完,以图延年益寿。
04
送家亲
武安一带烤罢岁火,还有送家亲,家亲即家中已经过世的先辈家人。除夕请来的家亲,这天晚上要送走。家中主人,把家亲位牌揭下来,放在碗里,和一些纸钱一起烧掉,浇上些水饭,等夜深人静时,端着泼向村口或十字路口,表示把家亲送走了。泼罢回来时一直走到家,不要回头看,否则家亲们就又跟回来了。家里人在大门口撒上两溜煤渣或炉灰围住门口,这样家亲和其他野鬼就进不来。有的人家是下午去坟地烧纸送家亲,意思相同。
05
串宅
元氏县、井陉南部山区柿庄一带有串宅的习俗。柿庄串宅主要由村中的社火队组织进行。在社火队中挑选武功高手,分别扮上刘备、关羽、张飞和吕布,鼓乐队伴奏,到家户中去表演。社火队进院后,首先进入上房,四人头戴冠帽,面涂油彩,身穿战袍,手执剑、刀、矛、戟四种不同兵器,做打斗表演。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朝炕沿上连砍三刀,将事先铺在炕沿上的高粱秆连截四段,刘、张、吕则各自挥舞手中兵器,向四角刺杀。待各屋串毕,聚集院中,随着鼓点作“三英战吕布”表演,吆喝声、鼓乐声、喝彩声接连不断。串宅的社火队伍,每到一家都受到热情迎送。宅主家多以香烟、馒头、水果糖酬谢。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06
聒(撵)虚耗
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两日夜里,井陉县的天长镇等地要举行“聒虚耗”活动。民间称老鼠为耗子,“聒虚耗”就是以锣鼓等比较嘈杂的声音把耗子赶走的意思。聒虚耗的历史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五代。五代时,统治者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很多,名为“附加”。附加税外还有“附加”,名曰“雀鼠耗”,意为官仓粮库为雀鼠们损伤,故而要加征赋税。正是因这个名目,“鼠”与“耗”才有了联系。正月十五、十六夜,人们转完黄河阵后,村中喜好鼓乐者就会到各家各户敲锣鼓闹热闹,名曰“聒虚耗”。“聒虚耗”队伍一般由四五人组成:一人背鼓、一人敲鼓、一人拍镲,一人敲小锣,另有多人相随。队伍一般从大门口一直敲打到屋里,主家则大多备有绿大豆、北瓜子及糖块和香烟招待。为了过年节图吉利,有的人家还专门备上酒菜,特意邀请到家去“聒虚耗”的。
07
吃面桃讨子
河北石家庄井陉县上安村有“吃面桃讨子”的年俗。在井陉县上安村村南的小山尖上,有座不大的奶奶庙,每年正月十六日清早,求子的年轻妇女都要来庙前的面桃树上摘面桃吃。“桃子”和“讨子”谐音,吃面桃为的是求子。面桃树是用面粉做成12个或24个面桃,每个重约半两,蒸熟后挂在砍下来的桃树枝上,贴上绿纸剪成的桃叶,就做成一棵面桃树。每棵面桃树上只挂12个面桃,比喻一年有12个月。这些面桃树是前一年求子后当真喜得贵子的人为还愿而做的,面桃树送到奶奶庙前,当年来求子的妇女都争摘面桃吃。据说,吃一个桃生男孩,吃两个桃生女孩。吃后当真生育,来年还愿。吃一个桃的还一棵面桃树,吃两个桃的还两棵面桃树。
- 上一篇:年: 正月十一
- 下一篇:正月十九见金佛,好运久久,财运久久,平安久久,幸福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