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aN8-0.jpg)
听说很多小伙伴把昨天当作
过年最后的狂欢?
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
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年
所以正月十六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可谓承上启下
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
所以在正月十六
民间习俗也是非常多的
我们一起看看吧!
走百灵
这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
年味已远,早春来临
庄稼人正处农忙乍闲时候
憋了一冬天的妇女儿童
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1159-1.jpg)
“走出门庭,心灵手灵”
在济宁地区
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
去烧香许愿
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
不过这是说在过去
现在这些景点收费了
老百姓改成了攀岭登山望景了
走百灵实为走百岭
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
相互交流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4P7-2.jpg)
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烤百灵的
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
玉米桔梗和百灵
等到晚饭之后
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门前将物质点燃
家人围在火堆前
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
然后让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
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
最后全家人都迈过火堆
以求得来年的健康
每家每户都燃放烟花爆竹
爆竹声声响彻大地
以求一个好的开始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1F9-3.jpg)
还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
烤过后分而食之
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
可以防百病
也有的燃起柏树枝
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
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
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
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
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
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
直到烤完百家为止
跑百病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
和传统习惯
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
只是叫法不同
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
吃过早饭
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
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aD4-4.jpg)
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
参禅拜佛,祈佑福祥
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
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
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
喜好清静的老人
凡是能走动的
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
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
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4O9-5.jpg)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项民俗
我们会发现
“跑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
协调、吻合、衔接、舒缓
火红的年节放浪
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
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
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
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
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
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
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
来“游百病”
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
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30H-6.jpg)
正月十六晚上
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
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
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
灯笼一着,吉利来到
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舞旗花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
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
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
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
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
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
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
然后锯末
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1093-7.jpg)
旗杆约丈高
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
先将豆秸点着了
然后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
开始转动
随着火势
慢慢加快速度
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1642-8.jpg)
舞旗花,源于何年?
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
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
垦农安家
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把军队的火药成分改过了
装在铁桶里摇
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爬城头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
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
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
这一民俗几近消亡
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
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
和向市民开放
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D11-9.jpg)
现在可看到的是
登上城墙的主要是一些
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不少人费力地扶墙登临后
只在上面走动一下就下去了
也有为数不多的中年人此
借爬城头来找回自己儿时的记忆
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
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
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
这天晚上
家家户户炒芝麻糖
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4Y3-10.jpg)
在老鼠嫁女夜晚
湖南资兴一带则在
屋角、过道遍插蜡烛
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
年画和剪纸
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
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3J7-11.jpg)
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
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
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
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
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
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
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6329-12.jpg)
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
招摇过市之时
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
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
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
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
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
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
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爱憎
逛庙会
蓬莱当地旧传
正月十六为海神天后的生日
当地百姓当作节日庆祝
届时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蓬莱阁天后宫
进香膜拜,求签许愿
捐香火钱,香火甚盛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1129-13.jpg)
当地百姓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
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上
给娘娘唱戏
献演俚俗戏剧和大秧歌
人们给娘娘进香后
多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
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
在阁下广场购买个人喜爱的小商品
直至尽兴而还
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称为“庙会”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2557-14.jpg)
实际上
逛庙会已在全国普及开了
也已不局限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了
正月十六
你记忆里的习俗是什么呢?
更多精彩
![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六承上启下?看看正月十六的民间习俗](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228/13563955D-15.jpg)
有奖征集
欢迎来稿:
『文化曲江官方』是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展示曲江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文化事件、文化解读、文化生活。
我们也希望你能加入进来,只要稿件与曲江、西安的文化产业相关,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原创首发。欢迎后台询问征稿事宜,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
- 上一篇:郑板桥竹画赏析
- 下一篇:正月十五为什么要燃灯?有3种说法,但起源于佛教一说并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