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坐落福建省东北部,距福鼎市区四十五公里,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北望雁荡,西眺武夷,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
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乃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产品,距今近亿年,在地壳运动中,此处渐渐形成一条条犬牙交错的峭壁、山峰与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和流水冲刷,终成今日所见的突兀奇峰和嶙峋怪石。前人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诚不我欺也。
登太姥山,大部分时刻都在感叹这些造型奇特气质悬殊的石头阵,它们或圆融,或峥嵘,或做暖心之造型,或如逍遥之番外人,我们上上下下,曲折其间,一见朗朗乾坤,一入峻峭狭隘之细缝,陡一回忆,刚才惊觉竟然已身处山巅,顾身远眺,乃苍莽大海,海上仙山,苍茫兮飘渺,身下之云梯,峻峭惊心,个中种种妙处,实非未感同身受者所不能领会矣。
全国名山僧占多,太姥山亦如是。国兴寺、白云寺、五百罗汉堂等乃山之眼,于山之深处,独坐寺一端,看风云起处,怪石静默,望海天止境,渔舟点点,佛音渐消时,心香怒放。
太姥之行,不仅仅是登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