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史迹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
延平郡王祠
郑成功史迹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于翌年病逝。其长子郑经,袭封延平王。清康熙十九年(1681年)也病逝于台湾。当时,父子两人均墓葬在台湾州仔尾。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帝肯定郑成功不是“叛臣贼子”,而是“明室遗臣”,下令遣官护送郑成功父子的灵柩从台湾迁葬于故乡南安其祖先乐斋公墓内,并亲书挽联一对,“忠臣”的匾额一方;下诏把原来被清政府所毁的南安石井郑氏宗祠改建为“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坐南面北,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墙、山门、天井、大殿。大殿三桐二进。殿后阔、进深各3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两房有庑廊和护厝。殿中前梁悬有“忠臣”和“三圭世”匾额各一方。“忠臣”的匾额:横书,右竖书:“清康熙二十二年褒封”,中竖书:“钦赐御”,左竖书:“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三圭世”的匾额:横书,右竖书:“清同治元年畅月谷旦”,左作三行竖书:“明封延平郡王郑成功,嗣延平郡王郑经,监国郑克臧。”后梁中悬民国二年(1913年),福建都督许世英题“威风雄烈”一匾。墙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一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贰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延平郡王祠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49年毁于轰炸。1987年重修。1996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9月2日由福建人民政府刻石立碑于延平郡王祠之前。
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南安市石井镇。距离泉州市区40公里,为经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小宗祠建“郑成功纪念馆”,1981年在鳌峰山建新馆,馆内陈列郑成功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纪念馆西侧鳌石山上还建有占地近百亩的园林式碑林,镌刻了郑成功的诗词及中外名人的题词等。纪念馆枕山面海,水光山色,蔚为壮观。
郑成功纪念馆及碑林位于南安市石井镇西侧,距南安市区45千米。纪念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三进宫殿式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展厅。
郑成功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前展厅表现了纪念馆的中心主题,有郑成功全身立像,“郑成功大事年表”、“郑成功传”及郑成功“复台”、“北伐”诗篇,以及“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郑成功”的彩色画像。中展厅陈列三方面内容,一为“文韬武略、少年英俊”,二为“北伐抗清,威震东南”,三为“收复台湾、建设宝岛”。后展厅陈列的内容是“丰功伟绩,流芳千古”,有从郑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稀世瑰宝,还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众多名人书画家所题绘的书画等等。站在三殿楼上阳台遥望相距仅6海里的金门岛,可勾起人们盼望统一的绵绵情思,祈盼着在不久的将来,两岸的同胞能够在一碧万倾的浯马襟江共同耕耘蓝色的田园。
占地10亩的园林式建筑郑成功碑林位于纪念馆西侧,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各地及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美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展现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艺术。
郑成功陵园
1962年2月,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修葺了纪念陵园。陵园坐东南朝西北,总占地面积160亩,左右小山拱护,花草翠绿,林木成荫。1662年5月,年仅39岁的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死后厚葬在台南洲仔尾。1683年其孙郑克塽归清后,“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具疏请乞迁葬内地。”
1699年康熙帝感郑成功忠贞爱国之志,即下诏同意送郑成功灵柩归葬其故乡南安祖坟,并饬地方官吏刻日守冢,建祠奉祀。康熙三十八年(1699)5月22日郑克塽奉旨迁郑成功的灵枢回故里,附葬于南安水头覆船山的郑氏祖茔。随同迁葬的迁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牌位,以及郑成功的日本母亲田川氏、妻室董氏、儿子郑经和儿媳唐氏等的灵柩。迁墓后重立墓碑。陵园的在墓前竖立《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铭刻着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表彰他收复被荷兰殖民者掠夺了38年之久的祖国领土台湾,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