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之所以“留名”,在于他做了汉奸。假如他保住晚节,人们想起他的时候,更加会佩服其书法成就和满腹学问。
历史不能假设!
郑孝胥诗集《海藏楼诗》
在民国早期,有人把当时的书法划分为五个流派:吴昌硕的“吴派”、康有为的“康派”、于右任的“于派”、李瑞清的“李派”,而郑孝胥是其中一个流派“郑派”的创始者,他的书法地位可想而知。
这五个流派其中,康有为是保皇党死硬分子,于右任则是国名党元老,但谁也不像郑孝胥那样令人唾弃……
辛亥革命后,郑氏以遗老蛰居于沪上。他以鬻书为生,与唐涉江等组成“丽泽文社”,以文会友,书名日增……不再四出宦游,他的书法倒是得以更加纯熟!
这一时期,大多数前清遗臣已看清天下大势……但文从沈梦了解,郑氏不然,他绝不甘于寂寞!
1931年,满洲事变发生,郑孝胥所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劝说溥仪前往满洲……出卖之策进入实质性的落地生根……
后来日人把他一脚踢开,郑孝胥于1935年5月失势。三年之后,他在长春走到生命尽头。生于东南,宦游湘粤,卖身东北,汉奸之名永远地凝冻在他身上了。
正所谓,人品坏了,再高的技艺也徒劳。
郑孝胥楷书七言联
郑孝胥的尴尬也在于此。
清亡后,郑孝胥寄居上海十三年……崇拜他的造访者、求字者络绎不绝,甚至像康有为、吴昌硕那样的前辈宿儒都亲登其门!
但当郑委身伪政权后,诗坛、书坛都耻于与之为伍,甚至旧时的铁杆好友陈衍、昌广生等都与他断然绝交……
人活到这个份上,基本上算臭到家了吧!
郑孝胥楷书中堂
坏就坏在,当事人并不会想到这么多。
丑陋和讨人嫌的名气就这么流传下去了。
想想,也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