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3 07:44:43
阅读: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赵冬梅老师的精品课《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

编辑丨田潇湘

今天我们来谈谈台谏官,台是御史台,谏是谏院,御史台的官和谏官合起来叫做台谏官,台谏官专门负责批评监督提意见。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在宋朝,“谏官、御史权势气力乃与宰相等”,“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台谏官被认为是皇帝与宰相之外的第三势力,而台谏官群体的崛起,则是帝制国家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一个伟大成就。因为它让帝制国家有了相对稳定的纠错机制,而纠错机制的存在则让这个国家有可能避免矛盾激化,从而实现长治久安,跳出朝代更替的窠臼。

欧阳修写信给谏官朋友范仲淹

欧阳修曾经说过:“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官,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为什么当不了宰相,就要当谏官?

欧阳修曾经给范仲淹写信,高调赞美谏官,欧阳修写信的目的,是敦促范仲淹尽快发出正义的声音。类似的信,欧阳修的后辈司马光也给他的谏官朋友范镇写过。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高尚,朋友之间用道义、职责来互相激励。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范仲淹作谏官的时候,正赶上大旱,旱灾导致蝗灾,粮食减产,从山东到江南,都是重灾区。范仲淹打报告请求皇帝派使者去察访灾情。宋仁宗没有理他。范仲淹找了个机会,对仁宗说:“如果是宫里头半天没有饭吃,会怎么样?”宋仁宗无言以对,于是派范仲淹去江淮地区视察,开仓赈济,免除苛捐杂税。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后来,范仲淹因为激烈反对仁宗废郭皇后遭到贬谪——作为谏官,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当之无愧。像范仲淹这样的台谏官员,在当时不是凤毛麟角,而是一时风气。他们或者单独上疏,或者共同行动,不放过朝廷的任何问题缺失,及时纠正错误。

台谏官vs宰相

宋朝台谏官的很多批评是针对宰相的,因为宰相是政府首脑,事儿是在他领导下办的,有了错误他当然得承担领导责任。有时候,台谏官因为力谏皇帝不听,也会把批评的矛头转向宰相——这也是有认识依据的,宰相负有与皇帝论是非的第一责任,不能及时阻止皇帝做出荒唐决定,当然是宰相的错。台谏官批皇帝,毫不留情,批宰相更是如此。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明英宗的时候,大臣刘球和钟复相约共同上疏批评宦官专权,钟复被妻子拦住,刘球上疏遇害,钟复不久病死。钟复的妻子感到极度懊悔,一想到丈夫就哭着说:“早知道是这样,不如让你和刘大人一起死。”钟复的儿子后来做官,也因为直言极谏死在了廷杖之下。

魏征对唐太宗说“请你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明朝的政治文化出产的,就是忠臣,以生命献祭给无所顾忌的皇权;而宋朝出产的,则是良臣,他们的聪明智慧、直言极谏会让国家机器运行得更好。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这样的台谏官,这样的宰相,这样的皇帝,换一个朝代哪里有?民间戏曲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特别喜欢鼓吹、赞美明朝那些冒死直言的官员,比如要去劝谏皇帝之前先预备好棺材的海瑞。

在制度和文化保护下的宋朝台谏官,到了范仲淹和欧阳修的时代,终于成长为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势力,所以欧阳修才能对范仲淹说出“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的话来。任何一个群体,当它被赋予了特殊权力的时候,都有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如何防止台谏官膨胀呢?

宋朝有很小心的制度设计。第一,台谏官级别低,人数不多,独立于政府之外,直属皇帝。第二,台谏官的人选,是由高级官员推荐,然后由皇帝亲自选定的,皇帝代表着国家,象征意义上的皇帝,是帝制政治体制当中天然公正无私的存在。

第三,台谏官的人选要避开宰相大臣的亲戚。第四,台谏官任职期间,不得与宰相大臣交往,这叫“谒禁”,司马光作谏官,自律极严,跟老同年范镇隔着一堵墙作邻居,竟然不交往,恩师庞籍退休在京,双方也只是书信往来。

历史上有一位台谏官想直言纳谏被妻子拦住,结果病死了

可惜的是,到王安石作宰相,这些制度就开始纷纷遭到破坏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的大舅子谢景温被任命为御史台的副长官。王安石亲自推荐李定做谏官,遭到抵制之后,李定最终还是做了御史。

负责批评政府的御史台从此布满了王安石的爪牙,这样做,对于王安石推行阻力重重的新法,当然很有效。但是,台谏官成了宰相的人,宋朝的台谏制度从此就被搞坏了。急功近利的皇帝宋神宗和宰相王安石合力,阉割了宋朝政治中最伟大的成就——台谏纠错机制。

由此以降,以至南宋,台谏制度的元气再也没能恢复到范仲淹、欧阳修时代的样子,倒是越来越像明朝,当然,比明朝还是好得多,最起码,宋朝“不杀”。

关于主播:

北大教授赵冬梅将用30年史学积淀、反复雕琢的课程设计,带来新视角历史课: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本课特增10本历史经典的学习,如《万历十五年》《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等,理解历史脉络之余带你找到进一步思考路径,让这一门课带你驾驭历史浪潮。

关于喜马拉雅:

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