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0 17:09:18
阅读:

“礼崩乐坏”论春秋 第四期

一.年轻的郑国,周天子的近亲

郑国在周朝是一个年轻的诸侯国。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友。考虑到,周宣王之后就是宠幸褒姒的周幽王,再之后就是东周历史了,所以郑国的血统跟周王室是很近的,属于天子近亲。郑国是畿内诸侯,爵位是伯爵。这里做一下简单的科普。首先,什么是畿内诸侯呢?畿,是指王畿,即周天子直辖的领土。西周时期,周天子的王畿有两部分组成,即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阳)。周天子的王畿对于天下诸侯来说,是庞然大物。周天子无力亲自管理,就会将自己的直辖领土分封出去,这些诸侯就是畿内诸侯。相比于齐国、卫国、鲁国这些承担殖民开拓重任的畿外诸侯大国,畿内诸侯一般都是小国,像郑国,就只是个伯爵国。有些畿内诸侯甚至都不可世袭。但是,由于畿内诸侯都是天子近臣,虽然国力上跟畿外诸侯没法比,但是地位比较尊崇,一般都在王室担任卿士,大夫。比如郑桓公友,就在周王室担任司徒。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宗周和成周,是周天子的王畿,大概范围是紫线内

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般而言,只有前朝后裔,比如宋国是殷商后裔,才会是公爵。畿外大诸侯国,比如齐、鲁、卫,都是侯爵。畿内诸侯国,一般为伯爵。但是,为什么春秋历史上,诸侯国的君主多记载为XX公呢?原来,周王朝称公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周王朝担任卿士,尤其是三公之类的高官,皆可称公,比如周公、召公,属于尊称。另一种,就是诸侯国内的君主谥号,为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可以称公。比如齐桓公和郑桓公,均属于谥号称公,其实本爵位是侯爵和伯爵。本文为方便表达,对于诸侯之君,皆采用XX公这样的表述。

周幽王时期,郑桓公友被任命为周朝的司徒,并且很得民心。郑桓公看到幽王宠幸褒姒,日益荒废朝政,于是找来太史询问:“王室积重难返,我怎么样可以躲避灾难呢?”太史说:“洛水以东,黄河南岸可以居住。”其实,这个答案并不是郑桓公想要的,郑桓公看上的土地是南方和西方。但是太史说南方有楚国,西方有秦,将来必将兴盛。而中原地区虢国、郐国不得人心,以桓公王室司徒的身份,必将能在中原建国。果然,郑桓公将郑国百姓迁到了洛水以东地区,凭借着司徒的身份,虢国、郐国各献出十座城池给郑国。就这样,郑国从一个畿内诸侯国变成了畿外诸侯国。

二.“郑伯克段于鄢”,一个为中华文化贡献了N个成语的男人

周幽王被戎狄在宗周杀死,郑桓公友也一同殉国。郑桓公之子郑武公继位,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继承了父亲周朝卿士的地位。郑武公在位期间不断开辟疆土,灭了虢国、郐国(此处为东虢国,还有个西虢国),使得郑国版图大增。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据说,生大儿子时候是难产,因此取名叫寤生。武姜不喜欢大儿子,一直撺掇武公立次子段为太子,武公不从,严守礼法,立嫡长子寤生为太子。寤生就是郑庄公。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唐国强老师饰演的郑庄公

郑庄公继位的第一年,在武姜的要求下,庄公将弟弟封在了郑国重镇京。郑国上卿祭仲对庄公说:“京地比我们的国都还要大,做身为臣子的段的封地,您怎么能容忍呢?”郑庄公很无奈的说:“我母亲要这样,我能怎么办呢?”祭仲继续劝道:“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段安置到小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注意,中华成语词库贡献者郑庄公登场了,说除了一句很有名的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果然,段在封地京内积蓄了一定实力后,就联络母亲武姜做内应,准备偷袭郑国国都。然而,这一切郑庄公都早有准备。他所有的隐忍,其实都是让段自己漏出尾巴,自己好名正言顺的平叛,即所谓的“捧杀”。最终,庄公将段打败,段出逃共地,在此终老。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此故事在《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彀梁传》中都是第一个故事。可见,郑庄公是公认的春秋故事的开启者。史书上对这件事的评价很有意思。书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此事件,郑庄公的本质暴露无遗,一代奸雄就此正式登场。

此事还有后续。庄公对母亲武姜很失望,于是将母亲外放,并且说“不赴黄泉,不再相见。”注意,“黄泉相见”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但是过了不久,也许是真心,也许是出于舆论需要,郑庄公后悔了。于是大夫颍考叔给庄公出主意,说:“挖条地道挖到泉水出来,不就可以不违背誓言,又可以见面了吗?”就这样,郑庄公跟母亲又重归于好。一激动,母子二人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情,于是又联合贡献了一个成语。从黄泉出来后,郑庄公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这就是成语“其乐融融”的出处。

三.“周郑交质”,联合齐鲁,掀起争霸序幕

郑庄公承袭其父郑武公,依旧在周王朝辅政,担任上卿。但是,郑国早就已经成为畿外诸侯多年了,郑庄公自然会利用周王室上卿的地位,为郑国谋福利。在打败段之后,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卫国于是率先进攻郑国,攻下了廪延之地。此时,郑庄公第一次利用自己上卿的身份,联合了一些小国,组成联军进攻卫国。这是春秋历史上第一次,由诸侯国组织联军进攻另一个诸侯国。可以说,郑庄公亲手掀开了春秋列国攻伐的序幕。

此时,周平王对郑庄公的行为不满,暗中让另一个卿士虢公辅政,分郑庄公之权。郑国都城荥阳本来就离洛阳近,消息传来,郑庄公很生气,就上朝去质问平王。此举本已经坏了礼,属于僭越了。结果周平王居然认怂,说没有这回事。最后,为表示君臣同德一心,周王朝将太子送去郑国做人质,郑国也送太子去周王室做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换质”,是一起标志性的“礼崩月坏”事件。堂堂周天子沦落到这种程度,使得诸侯越发轻视周王室。周平王死后,郑国将太子送回,没想到太子居然病死了,于是平王的孙子继位,是为周桓王。周桓王看到郑庄公如此跋扈,就公开将虢公提到了辅政的位置。此时的郑庄公异常强硬,派上卿祭足率军收割了周王室属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洛阳王城附近的禾苗,给桓王下马威。从此郑国和周王室交恶。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周平王

此时,卫国庶子小宗州吁弑君卫桓公自立。州吁一向和从郑国逃到卫国的公孙滑交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联合了宋、陈、蔡、鲁(鲁国本来中立,但是臣子公子翚派家兵私自参战),组织了五国联军攻打郑国,要为公孙滑出头复国。郑庄公则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君主的素质,临危不乱。他冷静的分析出,五国之中,只有卫、宋两国是真心讨伐郑国的。卫国前面已经提过了,那么宋国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国也刚刚实现政权交接。宋国君主宋穆公当年继位是兄终弟及,继承的是哥哥的君位,为了感恩,临去世时传位给了哥哥的儿子,就是宋殇公。结果自己的亲儿子公子冯就出逃到了郑国,受到郑庄公的保护。因此,宋殇公一直敌视郑国。

郑庄公迅速采取“远交近攻”之策,结交东方大国齐国。郑庄公与齐僖公结盟,牵制住了宋卫的后方。之后,郑国迅速集中兵力,对付宋卫。最终,陈、蔡、鲁三国出工不出力,五国联军五日就被击退。次年,郑国报复,以大军攻打陈国,大胜而归。这一年,宋鲁关系出现裂痕,郑庄公抓住机会,将靠近鲁国的一块郑国飞地祊田送给鲁国,而鲁国也将靠近郑国的鲁国飞地许田回赠给了郑国。这样,郑、齐、鲁三国正式结盟。这在当时而言,是个强大的联盟,远远超过了宋、卫。不久,卫国州吁被大夫石蜡诛杀(成语“大义灭亲”的出处),而郑庄公让太子忽娶了陈女妫氏,宋国被彻底孤立。

四.伐宋卫,占许国,箭射周天子,郑庄公小霸中原

郑庄公对宋卫已经形成优势,于是再次去朝见周桓王,想要缓和矛盾。结果周桓王没有给以郑庄公礼遇,庄公大怒,从此不再朝见周天子。但是庄公毕竟还是周朝的上卿,这次朝见,让狡猾的郑庄公利用,谎称得到天子之命,讨伐宋国。郑庄公此时召集鲁国、齐国军队,鲁齐仿佛是郑国臣子一般,三国军队伐宋,攻取郜邑、防邑。郑庄公将此城赠给了鲁国,充分展现了一个政治家应用的胸襟。宋、卫、蔡军队反击攻打郑国的附属国戴国,结果被郑国太子忽率军大败。郑国军队名扬天下。

次年,郑、齐、鲁联军攻占听命于宋国的许国。注意,灭许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又为中华成语词库添了一个成语:“暗箭伤人”。原来,灭许过程中,提出“掘地见母”的颍考叔第一个登上了许国城墙,另一个将领公子子都嫉妒他的功劳,背后射了一箭,导致颍考叔中箭死亡。公子子都是谁呢?就是《孟子·告子上》里面说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的郑国第一美男。灭许后,齐、鲁互相谦让,导致满脑子想吞并许国的郑庄公不好意思直接吞并许国,于是命许国大夫百里尊奉许叔于东面,命郑大夫公孙获占据许国西面,对许国实行事实上的占领。此时,郑国国力强大,硬是在中原四战之地打出了一片天下。郑庄公曾经询问臣下关于古代“方伯”的故事。“方伯”,就是诸侯霸主的意思。郑庄公称霸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全盛期的郑国

又过了一年,宋殇公被弑,寄居在郑国的公子冯回到了宋国,宋国变成了亲郑国政权,彻底退出了与郑国的争霸。然而,郑庄公的强大引起了周桓王的不满。周桓王以十二个已经不属于王室的城邑,挟天子之威强行换取郑国的四座城池,并公开免掉了庄公上卿之位。之后,周桓王亲率天子六军,纠集卫国、陈国、蔡国一同攻打郑国。这就是东周历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战。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繻葛之战

郑庄公没有束手就擒。亲率三军对战天子,郑国此时军队之强已经能以一敌四了。郑庄公亲征,以鱼丽之阵大破王师,郑军大将祝聃一箭射在周天子肩上,也彻底射落了周天子的权威。此战过后,郑庄公心有余悸,郑军将士请求追赶天子军队,被郑庄公禁止。由于之前“郑周交质”,现在又兵戎相见,于是史书《春秋左传》评价此事时,说了一句“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是说,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就是成语“言不由中”的来历(一不小心郑庄公又贡献了一个成语)。从此之后,周天子彻底沦为诸侯笑柄。而郑庄公的郑国进入全盛期,领袖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庄公小霸的局面,正式形成。可以说,郑庄公是第一个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之人,是郑庄公彻底打破了周天子的权威,让各路诸侯看到了天下乱世已然开启,争霸之局即将到来。

郑庄公,春秋时期实际上的第一任霸主,掀开了群雄争霸乱世的男人

郑庄公箭射天子

五.过于跋扈,没有处理好身后之事,导致霸业中断

郑庄公本就是一代奸雄,嚣张跋扈之人,小霸之后,自然有些膨胀。而他的太子忽,也继承了郑庄公的这一性格。公元前706年,北戎侵犯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援。郑国太子忽率大军救援,打垮了北戎。齐僖公有一女叫齐姜,僖公想将其嫁给太子忽。结果太子忽说:“齐大非偶”,意思是齐国是大国,我们郑国怎么配得上呢。其实是因为齐姜名声太臭了,我在本系列第一期中提过,齐姜跟自己的哥哥齐襄公通奸。后来,齐僖公再次提出联姻,太子忽又拒绝了。而此时,郑庄公却展现出了对太子忽的溺爱,此事不了了之,齐郑关系出现裂痕。

援助齐国大胜后,齐国把战利品交给鲁国,因为鲁国是礼仪之邦,故让鲁国给援军分配战利品。此战,郑国出力最多。但是迂腐的鲁国大夫,却按照诸侯的爵位分配战利品。郑国虽然小霸,但是本爵是个伯爵,比不上齐国、鲁国的侯爵,尤其是鲁国是周公后人,爵位在侯爵诸侯中是最高的。倨傲的郑国太子忽哪能受这份气,回国就跟庄公说要攻打鲁国。庄公也很生气,联合齐国、卫国讨伐鲁国。郑鲁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但是,郑庄公虽然风烛残年,依旧是霸气外露。打败鲁国后,召集宋、卫、齐国会盟,三国不敢不来,俨然成了郑国的仆从国。这一年是公元701年,郑庄公就死于这一年。庄公死后,爆发“四公子”争位,太子忽(郑昭公)、公子突(郑厉公)、郑子亹、郑子仪先后登上君位,太子忽、公子突还两次登上君位。要说太子忽、公子突这两位,也就是郑昭公、郑厉公,都是春秋初年难得的人才,前者勇武过人,后者善于计谋。但是由于内斗过于严重,二人均没有接过庄公的衣钵,传承霸业。等到郑厉公最后胜出,郑国稳定后,齐桓公已经崛起,成为日后著名的春秋首霸。而郑国,从此沦为中等诸侯国,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最后在战国时代被韩国所灭。

个人认为,郑庄公其人,可谓雄才大略,一代奸雄,战略眼光卓著,能在春秋初年让郑国崛起称霸,实属不易。其功业,是绝对超过了后来的宋襄公、秦穆公的。而宋襄公、秦穆公名列春秋五霸,而郑庄公不列其中,可能是因为庄公曾经射中天子肩膀的缘故,也可能是年代过于早,故不被史书列入其中。

相关推荐